海上油田注水井復合納米降壓增注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海上油田注水井復合納米降壓增注技術研究 出處:《海洋石油》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解決海上油田注水井壓力升高過快,欠注現(xiàn)象嚴重的問題,在室內復配了一種適合于海上油田注水井的復合納米降壓增注物料體系。進而評價了該體系的穩(wěn)定性、界面活性、防膨性能、改變巖石潤濕性能以及降低微粒運移傷害能力,還通過巖心驅替實驗評價了其降壓增注效果。結果表明,該復合納米降壓增注體系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界面性能,在儲層溫度下放置50 d后界面張力仍然可以穩(wěn)定在10-2 m N/m的數(shù)量級。體系對巖心粉末的防膨率可以達到96.7%,并且可以有效改變巖石表面潤濕性。使用該復合納米降壓增注物料處理后的驅替液顆?倲(shù)以及粒徑中值都明顯降低,說明其具有較好的降低微粒運移堵塞的可能性。巖心驅替實驗結果表明,經增注措施處理以后壓力降低率均可以達到35%以上,可見復合納米降壓增注物料體系具有明顯的減阻效果,能夠滿足海上油田注水井長期降壓增注的需要。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pressure and short injection phenomenon in offshore oilfield, a compound nano pressure increasing injection material system suitable for offshore oilfield water injection well is built. The stability, interfacial activity, anti swelling property, wettability and particle migration damage ability of the system were evaluated, and the effect of depressurization and injection was evaluated through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nanodepressurization and injection system has good stability and interface performance. After placing 50 d at the reservoir temperatur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can still stabilize at the order of 10-2 m N/m. The anti swelling rate of the core powder can be 96.7%, and the wettability of the rock surface can be effectively changed. The total particle number and particle size value of the displacement liquid treated by the composite nano depressurization and augmented injection material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it has a good potential to reduce particle migration and blockage.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injection treatment, the pressure reduction rate can reach more than 35%. Therefore, the composite nano depressurization and injection material system has obvious drag reduction effect, which can meet the need of long-term injection and water injection in offshore oilfield.
【作者單位】: 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荊州市漢科新技術研究所;
【分類號】:TE357.6
【正文快照】: 海上某油田注水井在注水過程中由于注入水水質較差、儲層敏感性等原因,導致大多數(shù)注水井注水壓力上升過快,普遍存在注水困難的現(xiàn)象[1]。分析海上油田注水井儲層特征以及注入水水質等因素,找出注水井壓力升高以及欠注的主要原因。儲層黏土礦物質量分數(shù)平均為18.5%~22.6%,成份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中信;接力式酸降壓增注工藝技術的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4年06期
2 陳冠良;劉恒錄;程艷會;嚴長青;盧建強;;層內自生弱酸降壓增注技術在文南油田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5期
3 張影;李攀;王長俊;;層生氣降壓增注技術在臨盤低滲井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2期
4 劉衛(wèi)東;;低滲透油田潤濕反轉降壓增注技術及應用[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S1期
5 谷同杰;谷紅波;;控制工藝材料質量 提高降壓增注效果[J];石油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2011年03期
6 付亞榮;;改性孿連季銨鹽類注水增注劑的降壓增注實踐[J];石油石化節(jié)能;2012年02期
7 劉俊龍;;多氫酸酸化降壓增注技術的研究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04期
8 嚴秀花;劉磊;;文88塊沙三中降壓增注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3年10期
9 劉恒;;復合活性體系降壓增注技術[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年12期
10 薛建強;覃孝平;賴南君;葉仲斌;李函;;超低滲透油田降壓增注體系的研究與應用[J];巖性油氣藏;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世榮;齊亞民;丁金崗;趙元壽;王海;羅曉莉;;三疊系長2油藏注水井降壓增注技術研究與應用[A];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第八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李世榮;李毓楓;郭子龍;范春林;張麗平;喬玖春;;靖安油田大路溝一區(qū)表面活性劑降壓增注研究[A];低碳經濟促進石化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第九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石化專題論壇論文集[C];2013年
3 李世榮;李毓楓;岳建平;張麗平;史瑞雪;楊鵬;;高壓注水區(qū)降壓增注工藝試驗與推廣[A];青年人才與石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七屆寧夏青年科學家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通訊員 張艷;應用水力深穿透技術 探索降壓增注新方法[N];大慶日報;2010年
2 楊君;納米材料解決注水難題[N];中國石化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培松;納米聚硅材料在低滲致密油藏開采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2 顧倩倩;渤南低滲油藏表面活性劑降壓增注機理及影響因素實驗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4年
3 王磊;低滲透油藏納米粉體材料降壓增注試驗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4 李波;特地滲透扶余油層降壓增注工藝技術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年
5 趙貴林;低滲油藏高壓注水區(qū)塊降壓增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4年
6 張智斌;安塞油田降壓增注工藝技術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年
7 劉美遙;海上B油田低滲儲層注入水配伍性及降壓增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年
8 鄒遠北;表面活性劑降壓增注機理研究及應用[D];中國石油大學;2010年
9 李俊;低滲透油藏降壓增注技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10 歐志杰;低滲透油田表面活性劑降壓增注實驗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469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4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