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注氮氣替油選井認識
本文關鍵詞: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注氮氣替油選井認識 出處:《新疆石油科技》2016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注氮氣替油 碳酸鹽巖油藏 選井認識 塔河油田
【摘要】:塔河油田碳酸鹽巖油藏儲層埋藏深、儲集空間多樣,大型洞穴是主要的儲集空間,裂縫是主要的連通通道,儲層非均質性極強,油水關系復雜。開發(fā)過程中油井自然遞減率高,儲量動用程度低等問題嚴重制約著采收率的提高。注氮氣替油工藝技術主要是利用油氣重力分異作用在地層中形成人工氣頂,將高部位的"閣樓油"向下驅替進入井筒,達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結合生產(chǎn)實踐情況,淺談了對塔河油田碳酸鹽巖縫洞型油藏注氮氣替油選井的認識。
【作者單位】: 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分類號】:TE357.45
【正文快照】: 1 前言 塔河油田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蝕孔洞及裂縫為主要儲集空間,其分布受沉積、構造、古地貌以及多期巖溶作用控制,屬于非均質性極強的縫洞型碳酸鹽巖油藏[1]。開發(fā)過程中產(chǎn)量遞減幅度大、含水率上升快,一次采收率低于國內外平均水平,具有較大的提升潛力。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國芬,孫國峰,張旭光;三維可視化技術在塔河油田的應用[J];新疆地質;2000年02期
2 本刊編輯部;;塔河油田發(fā)現(xiàn)12個巨型“地下油庫”[J];新疆石油地質;2008年02期
3 本刊編輯部;;塔河油田出現(xiàn)第一口日產(chǎn)超千噸油井[J];新疆石油地質;2008年02期
4 王海峰;張行典;鬲曉寧;;壓差密度儀在塔河油田的應用研究[J];石油儀器;2012年02期
5 孟慶生,趙新慶,江山紅,劉貴傳;多元醇鉆井液在塔河油田的應用[J];石油鉆探技術;2000年06期
6 羅榮;;塔河油田超深井測井監(jiān)督模式探討[J];石油工業(yè)技術監(jiān)督;2011年10期
7 劉成根;余傳斌;;探究塔河油田產(chǎn)液剖面測井工藝技術[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年11期
8 薄啟煒;鄧洪軍;張建軍;劉榧;;塔河油田深抽工藝與井筒儲層優(yōu)化技術[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0年02期
9 蘇江玉;俞仁連;;對塔河油田油氣成藏地質研究若干問題的思考[J];石油實驗地質;2011年02期
10 許克明;;塔河油田單元儲量動態(tài)計算方法與評價[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濤;;塔河油田主要區(qū)塊奧陶系劃分及其對比[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二十三次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王傳剛;王鐵冠;胡宗全;許化政;高金慧;周新科;張玉蘭;;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藏意義[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王傳剛;王鐵冠;胡宗全;周新科;許化政;高金慧;;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藏意義[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4 楊宇;康毅力;周文;康志宏;;水驅油特征分析方法在塔河油田4區(qū)縫洞型油藏的應用[A];第九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C];2007年
5 馬安來;張水昌;張大江;金之鈞;;輪南、塔河油田稠油油源對比[A];第十屆全國有機地球化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李振宇;程業(yè)勛;潘玉玲;;在塔河油田用物探方法普查地下水資源的主要成果[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年刊2002——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7 仵岳奇;劉瑞林;柳建華;馬勇;藺學e,
本文編號:13191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19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