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地區(qū)井下頁巖巖芯裂縫體密度與聲學性質(zhì)關系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2-19 11:43
本文關鍵詞:涪陵地區(qū)井下頁巖巖芯裂縫體密度與聲學性質(zhì)關系實驗研究 出處:《地球物理學報》2016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研究對涪陵地區(qū)井下產(chǎn)氣的龍馬溪組頁巖巖芯,采用三軸壓機壓裂制造裂縫,用工業(yè)CT掃描壓裂前后巖芯,應用圖像識別技術統(tǒng)計出裂縫體密度,又用超聲脈沖透射法測定樣品破裂前后裂縫方向上的縱波、單偏振方向與裂縫不同夾角的橫波,來研究裂縫對頁巖巖芯聲學性質(zhì)的影響.實驗結(jié)果表明:壓裂后樣品的縱波速度略微降低,只有含較多內(nèi)部裂隙的150#樣品縱波速度減小幅度明顯.壓裂前后樣品的縱波波形差別不大,縱波主頻隨裂縫體密度呈下降趨勢,即壓裂后縱波頻譜主頻向低頻端移動.壓裂前橫波速度隨自身與裂隙方位角變化而變化,與0°和180°相比,在45°和135°時略微減小,在90°時速度降低幅度最為明顯并且發(fā)生相位反轉(zhuǎn).典型樣品的橫波主頻隨偏振方向與裂縫夾角的增大而逐漸向低頻移動;壓裂后,橫波頻譜雜亂,出現(xiàn)多處局部峰值,速度和主頻較壓裂前更低,平均橫波波速隨裂縫體密度呈明顯減小趨勢.平均縱橫波速比隨裂縫密度呈近線性增加,表明其與裂縫體密度有較強相關性.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XDB100303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525010;41204096和41374061)資助
【分類號】:TE31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國頁巖氣豐富,資源總量約為(30-166)×1012 m3,可采資源量約為(7-45)×1012 m3(董大忠等,2012).四川省涪陵地區(qū)上奧陶統(tǒng)五峰組(O3w)-下志留統(tǒng)龍馬溪組(S1l)為我國開發(fā)的重點區(qū)域(鄒才能等,2015),也是我國頁巖氣的高產(chǎn)區(qū)域之一(郭彤樓和張漢榮,2014).在頁巖氣的勘探開發(f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云虎;耿浩然;張芬;;碳氈體密度對C_f/C復合材料抗彎強度的影響[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2 吳伶俐;宋賓;;淺析陶瓷收縮率與成形壓力、坯體密度的關系[J];山東陶瓷;2012年04期
3 鄭彩華;;改性SiC注漿工藝對坯體密度的影響[J];陶瓷;2014年01期
4 蔡毅;Hg_(1-x)Cd_xTe晶體密度和組分的關系[J];紅外與激光工程;1997年03期
5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秋海;陳佩杰;;使用B超測量法推導體密度預測公式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本文編號:1307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30779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