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異?紫稁Оl(fā)育的成巖流體類型與活動歷史——以瓊東南盆地東部寶島北緣儲層為例
本文關鍵詞:控制異?紫稁Оl(fā)育的成巖流體類型與活動歷史——以瓊東南盆地東部寶島北緣儲層為例
【摘要】:基于地質背景和大量鉆測資料,利用流體包裹體和成巖礦物組合的地球化學特征,以成巖流體類型和活動歷史為視角,綜合分析了瓊東南盆地東部寶島凹陷北緣儲層異常高孔帶的動態(tài)成因過程。研究區(qū)發(fā)育了三段異常高孔帶,其中前兩段在全區(qū)均有發(fā)育,第三段僅在BD19-2構造部分井發(fā)育。控制該區(qū)異常高孔帶發(fā)育的流體類型為有機酸、大氣淡水、烴類、熱流體和無機幔源CO_2。在中新世早中期,大氣水淋濾引起溶蝕,持續(xù)至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末期陵一段泥巖生排的有機酸進入儲層,再次發(fā)生溶蝕形成次生孔,第四紀熱流體的溶蝕作用最終形成第一段異常高孔帶。中新世末期陵二段泥巖排出的有機酸引起溶蝕,持續(xù)到上新世中期,上新世早期天然氣充注抑制了碳酸鹽膠結物充填孔隙,與此同時熱流體活動也引發(fā)溶蝕,綜合形成第二段異常高孔帶。中新世早期下伏崖城組源巖開始生排有機酸引起溶蝕,持續(xù)至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末期陵二段泥巖開始生排有機酸再次引起溶蝕,持續(xù)至上新世中期,中新世中期天然氣充注抑制了碳酸鹽膠結物充填孔隙,上新世富幔源CO_2的熱流體開始活動溶蝕,綜合形成第三段異常高孔帶。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構造與油氣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河北地質大學資源學院;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基金】:“十二五”國家重大油氣專項(編號:2011ZX05023-004-010)資助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民,陳紅漢,等.控制異常孔隙帶發(fā)育的成巖流體類型與活動歷史——以瓊東南盆地東部寶島北緣儲層為例[J].天然氣地球科學,2016,27(10):1837-1847.]0引言沉積盆地中儲層發(fā)育的異常高孔帶一直是較為關注的熱點,它對預測優(yōu)質儲層和尋找商業(yè)油氣藏具有重要意義。異常高孔帶的發(fā)育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明;李俊良;姜濤;田姍姍;張成;解習農(nóng);;瓊東南盆地中央峽谷的形態(tài)及成因[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9年04期
2 劉見寶;孫珍;劉彥賓;趙中賢;王章穩(wěn);;瓊東南盆地新生代構造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海洋地質前沿;2012年04期
3 賀超;龍根元;吳世敏;;瓊東南盆地地殼伸展因子計算及其伸展模式探討[J];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12年02期
4 何云龍;解習農(nóng);李俊良;張成;張建新;;瓊東南盆地東西部塊體流沉積內部結構特征的差異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年01期
5 廖靜;徐海春;;氣測綜合曲線分析法在南海瓊東南盆地的應用[J];錄井工程;2013年03期
6 肖軍;王華;姜華;呂學菊;岳勇;;瓊東南盆地第三系低位儲層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7 佟殿君;任建業(yè);雷超;陽懷忠;尹新義;;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巖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對裂后期沉降的控制[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年06期
8 何云龍;解習農(nóng);李俊良;張成;蘇明;;瓊東南盆地陸坡體系發(fā)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地質科技情報;2010年02期
9 張恒超;張功成;王振華;何玉平;;處理解釋一體化技術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的實踐[J];海洋石油;2011年04期
10 王麗君;李強;劉愛群;嚴恒;;瓊東南盆地井震平均速度誤差分析及校正[J];地質學刊;201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新兵;王家林;陳冰;;南海西北部瓊東南盆地基底結構初步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樹林;;四分量地震在瓊東南盆地應用的可行性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中杰;劉一峰;張素芳;范蔚茗;陳林;;瓊東南盆地地殼伸展深度依賴性及其動力學意義[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1年
4 于鵬;王家林;鐘慧智;陳冰;;瓊東南盆地基底結構綜合地球物理研究[A];1998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5 李維新;鄧啟才;張文;秦瑞寶;;瓊東南盆地西區(qū)巖石物理和地震響應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肖軍;王華;劉軍;陳少平;姜華;;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油氣成藏條件分析與勘探方向選擇[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1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吳哲;楊風麗;吳建勛;;瓊東南盆地深部構造特征的模擬研究[A];中國地球物理2010——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中國地震學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8 趙兵;張素芳;李守林;;瓊東南盆地區(qū)的地殼密度與巖石結構[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9 王華;陸永潮;;瓊東南盆地層序地層與油氣成藏條件分析[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10 陳英甫;呂明;張迎朝;;瓊東南盆地上第三系低位體特征研究[A];2001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摘要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本報記者 江其勤;瓊東南盆地油氣資源完成評價研究[N];中國石化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何云龍;瓊東南盆地陸坡區(qū)重力流沉積特征及其成因機制[D];中國地質大學;2012年
2 杜同軍;瓊東南盆地層序地層和深水區(qū)沉積充填特征[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3 康波;瓊東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熱演化模擬[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4 李緒宣;瓊東南盆地構造動力學演化及油氣成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4年
5 蔡佳;瓊東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復及其對層序樣式和沉積特征的控制[D];中國地質大學;2009年
6 翟普強;瓊東南盆地泄壓帶特征及其與天然氣成藏耦合關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3年
7 趙必強;瓊東南盆地天然氣運聚成藏規(guī)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8 胡忠良;瓊東南盆地崖南凹陷烴源巖生烴動力學和油氣成藏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9 朱四新;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低幅構造速度研究與PSDM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宏言;瓊東南盆地區(qū)域地層格架建立及油氣成藏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2 劉曉鋒;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沉積古環(huán)境和物源演化[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3 尹新義;瓊東南盆地斷裂組合樣式及其變形機制模擬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2011年
4 王力;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中新世早中期沉積特征分析[D];西北大學;2013年
5 吳敬武;瓊東南盆地南部凹陷構造特征及形成機制[D];浙江大學;2008年
6 李娜;瓊東南盆地深水區(qū)漸新世以來沉積古環(huán)境及物源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7 趙小慶;瓊東南盆地目的層成巖作用研究與有利儲層預測[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8 陳奎;瓊東南盆地油氣目標地層沉積物源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9 王振業(yè);瓊東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氣水合物地球化學特征與地質條件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10 趙蒙維;瓊東南盆地新生代古海洋環(huán)境演變[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94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9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