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生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初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10 12:20
在石油的開采、煉制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石油污染物,據(jù)估計,全世界每年約有109噸石油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地下水、地表水及土壤環(huán)境。石油污染對海洋漁業(yè)資源危害巨大,破壞土壤結構,影響生態(tài)平衡。 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復方法具有費用低、效果好、無二次污染的特點,是世界上許多發(fā)達國家正在研究和實踐的石油污染的處理方法,也是我國目前狀況下應優(yōu)先考慮采用的處理方法。 本論文從石油污染土壤中篩選出一株高效降解菌,在水相及土壤泥漿體系中,研究了其對石油中各組分的降解能力,結果表明:(1)篩選得到的假單胞菌是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可耐受高達20g/L的石油濃度,在極酸、極堿環(huán)境下仍具有顯著的降解效果,pH為9.0時,石油的降解率為66.1%。(2)降解菌對石油中的飽和烴、芳香烴、膠質(zhì)降解效果較好,且具有相近的降解速率,18天降解率分別達到42.95%,43.85%,44.5%,瀝青質(zhì)的18天降解率為5.55%。(3)對膠質(zhì)、瀝青質(zhì)含量高達63.5%的石油降解效果仍很顯著,在pH9.0時,降解30天,相對降解率達到55.81%。(4)在100g石油/kg土壤污染濃度下,該菌株降解效果顯著,降解45天,石油降解率達到38.85%,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石油降解效率較高的菌株之一。 降解過程中石油出現(xiàn)了明顯的乳化現(xiàn)象,根據(jù)此現(xiàn)象,進一步作了深入研究。結果表明:(1)假單胞菌在降解過程中產(chǎn)生了生物表面活性劑,表面張力出現(xiàn)了顯著下降,降解12天時,表面張力由最初的71.5mN/m降至45.59mN/m。(2)產(chǎn)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為糖脂類型,糖基通過酯鍵與不同鏈長的脂肪酸相連。(3)以石油、十四烷為碳源產(chǎn)生的糖脂表面活性劑經(jīng)復配后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效果顯著、乳化能力強。(4)在優(yōu)化條件下,以20g/L十四烷為碳源,培養(yǎng)150小時,糖脂表面活性劑濃度可達到2.2g/L,以20g/L石油為唯一碳源,糖脂濃度穩(wěn)定在165~220mg/L。該菌株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產(chǎn)生的糖脂表面活性劑高效,但需要對其分子組成進行進一步的鑒定并提高其產(chǎn)量,將有希望被用做清洗劑及應用于三次采油等領域。
大連理工大學遼寧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屬院校
頁數(shù):65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獻綜述
1.1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優(yōu)勢
1.2 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石油降解菌
1.3.石油污染物的性質(zhì)及石油高效降解菌的篩選
1.4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研究現(xiàn)狀
1.4.1 石油污染物降解的影響因素
1.4.2 石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在實際體系中的應用
1.5 生物表面活性劑
1.5.1 生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影響因素
1.5.2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研究現(xiàn)狀
1.6 小結
2 假單胞菌降解石油污染物的研究
2.1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1 實驗材料
2.1.2 培養(yǎng)基組成
2.1.3 培養(yǎng)條件及降解方法
2.1.4 取樣及分析
2.2 結果和討論
2.2.1 假單胞菌對石油中四組分的降解
2.2.2 假單胞菌對不同類型石油的降解
2.2.3 在土壤體系中對石油的降解
2.2.4 水相體系中環(huán)境因素對降解過程的影響
2.3 結論
3 石油降解菌生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初步研究
3.1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1 實驗儀器與藥品
3.1.2 實驗菌種
3.1.3 實驗用油
3.1.4 培養(yǎng)基與培養(yǎng)條件
3.1.5 假單胞菌對石油的降解
3.1.6 表面活性劑的定性及定量
3.1.7 表面活性劑的性能評價
3.1.8 假單胞菌以十四烷為碳源生產(chǎn)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正交實驗
3.2 結果與討論
3.2.1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發(fā)現(xiàn)及與降解的關系
3.2.2 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定性及定量
3.2.3 假單胞菌分別以十四烷、甘油為碳源生產(chǎn)糖脂表面活性劑的比較
3.2.4 表面活性劑的性能實驗
3.2.5 石油降解菌以十四烷為碳源生產(chǎn)糖脂表面活性劑的正交實驗
3.3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致謝
大連理工大學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降解石油微生物菌種的篩選及降解特性[J]. 袁紅莉,楊金水,王占生,李寶珍,仉磊,林壬子. 中國環(huán)境科學. 2003(02)
[2]海洋絲狀真菌轉化石油烴的研究[J]. 陳碧娥,劉祖同. 石油學報(石油加工). 2002(03)
[3]土壤石油生物降解影響因子正交實驗分析[J]. 齊永強,王紅旗,郭淼. 重慶環(huán)境科學. 2002(02)
[4]利用不同碳源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劑的研究[J]. 錢欣平,陽永榮,孟琴. 日用化學工業(yè). 2002(01)
[5]微生物對石油烴降解代謝產(chǎn)物的分析方法研究[J]. 冷凱良,楚曉珉,張輝珍,李兆新,尚德榮,李曉川. 海洋水產(chǎn)研究. 2001(02)
[6]大慶油田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劑提高采收率[J]. 李華斌,楊振宇,楊林,李祖義. 西南石油學院學報. 2001(01)
[7]海洋微生物對石油烴降解研究Ⅱ.石油烴降解細菌對正烷烴的降解作用[J]. 史君賢,陳忠元,胡錫鋼,葉新榮. 東海海洋. 2000(01)
[8]化學添加劑在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過程中的作用[J]. 秦煜民. 河北理工學院學報. 1999(S1)
[9]生物表面活性劑催化合成蔗糖酯及其應用[J]. 李祖義,徐國梁,施邑屏,袁長貴. 上;. 1999(21)
[10]生物表面活性劑產(chǎn)生菌的篩選[J]. 潘冰峰,徐國梁,施邑屏,李江云,李祖義. 微生物學報. 1999(03)
本文編號:1257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5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