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暗河溶洞系統(tǒng)特征描述及地質建�!运锬九璧毓恋貐^(qū)為例
本文關鍵詞:地下暗河溶洞系統(tǒng)特征描述及地質建�!运锬九璧毓恋貐^(qū)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碳酸鹽巖 巖溶縫洞型儲層 地下暗河溶洞系統(tǒng) 奧陶系 哈拉哈塘地區(qū)
【摘要】: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的主要油氣產層為巖溶縫洞型儲層,通過巖心觀察、薄片鑒定,并根據(jù)錄井、測井、地震和生產資料等,針對該儲層建立了地下暗河溶洞系統(tǒng)的地質概念模型,總結出地下暗河溶洞識別的3種地震反射特征:片狀反射、雜亂反射和弱反射。根據(jù)該地質概念模型進一步提出了哈拉哈塘地區(qū)潛山圍斜區(qū)的巖溶水循環(huán)模型和圈閉聚油模型,可以從理論上較好地解釋該地區(qū)的實際生產情況。地下暗河溶洞系統(tǒng)地質概念模型的建立,將為哈拉哈塘地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巖溶縫洞型儲層的油氣勘探開發(fā)的快速推進、儲量產量的快速增長提供地質基礎保證。
【作者單位】: 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
【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題“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鹽巖油氣資源潛力、有利勘探區(qū)帶評價與目標優(yōu)選研究”(2011ZX05004-004)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區(qū)奧陶系海相碳酸鹽巖不僅厚度大、分布廣、類型多,而且經(jīng)歷了多旋回和多期次重大的構造作用與成巖作用的改造,導致其儲層的形成與演化過程發(fā)生多次變化[1]。前人研究表明[2 ̄5],奧陶紀塔里木盆地處于克拉通邊緣坳拉槽發(fā)展階段[6],中、西部廣大地區(qū)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湯浩哲;許永忠;劉永福;范秋海;張昆;孫琦;;多屬性分析在哈拉哈塘斷裂及裂縫中的應用[J];中國礦業(yè);2013年04期
2 郭洪波;居大海;曹江寧;吳大成;吳興能;朱志芳;劉紅艷;;遠探測聲波反射波成像測井在哈拉哈塘地區(qū)的應用與評價[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4年08期
3 曠理雄;郭建華;劉辰生;黃太柱;;塔北于奇地區(qū)哈拉哈塘組儲層特征與成藏規(guī)律[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4 盧玉紅;肖中堯;顧喬元;張秋茶;;塔里木盆地環(huán)哈拉哈塘海相油氣地球化學特征與成藏[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年S2期
5 杜治業(yè);哈拉哈塘地區(qū)火成巖對速度影響的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9年S1期
6 崔海峰;鄭多明;滕團余;;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凹陷石油地質特征與油氣勘探方向[J];巖性油氣藏;2009年02期
7 肖暉;趙靖舟;朱永峰;李艷霞;;哈拉哈塘凹陷奧陶系原油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學示蹤[J];新疆石油地質;2013年04期
8 劉星旺;朱永峰;蘇勁;王凱;張保濤;;哈拉哈塘潛山型油藏特征與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4期
9 肖暉;趙靖舟;楊海軍;蔡振忠;朱永峰;高蓮花;張妮;;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凹陷奧陶系成藏流體演化[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2年S1期
10 張碩;馬青;高春海;;哈拉哈塘地區(qū)奧陶系碳酸鹽巖儲層地質建模[J];內江科技;2012年06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鄢程鵬;哈拉哈塘凹陷海相油氣地球化學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1年
2 朱文平;哈拉哈塘奧陶系古巖溶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D];長江大學;2013年
3 崔潔;環(huán)哈拉哈塘凹陷復式油氣藏油氣源精細對比及輸導體系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2009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20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