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工況自升式平臺動力災變特性
本文關鍵詞:穿刺工況自升式平臺動力災變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自升式平臺 穿刺 損傷演化 失效準則 樁土耦合 動力災變
【摘要】:針對穿刺引起的自升式平臺結構損傷問題,系統(tǒng)研究其動力災變行為?紤]損傷積累對剛度衰減影響提出構件失效準則,在定義結構抗力和地基抗力基礎上提出穿刺工況下平臺結構失效準則,以121 m桁架式自升式平臺為研究對象,考慮構件損傷演化及樁土動力耦合作用建立平臺整體分析模型,并從入泥承載力、損傷影響、約束條件3方面驗證了模型適用性;進一步基于整體失效準則開展穿刺工況下平臺動力災變演化模式研究。結果表明:構件損傷演化降低了平臺極限承載能力并影響其整體災變演化規(guī)律,CEL法可以有效模擬復雜土層樁土動力耦合作用;穿刺工況下平臺失效模式受結構抗力和地基抗力共同影響,其演化規(guī)律為未穿刺樁腿與樁靴連接區(qū)域桿件由于船體傾斜產(chǎn)生較大彎矩發(fā)生塑性變形,隨著穿刺深度的增加進一步演化為上下導向塊區(qū)域樁腿桿件屈曲變形,這與穿刺工況下觀察到的樁腿失效模式一致。
【作者單位】: 中國石油大學海洋油氣裝備與安全技術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51579246,No.512092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15CX06056A,15CX06058A)資助
【分類號】:TE95
【正文快照】: 引用:呂濤,徐長航,陳國明,劉紅兵,趙康,梁學滔.穿刺工況自升式平臺動力災變特性[J].石油學報,2016,37(11):1435-1442.Cite:LüTao,Xu Changhang,Chen Guoming,Liu Hongbing,Zhao Kang,Liang Xuetao.Dynamic catastrophic behavior of jack-upplatform during punch-through[J]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松森;;自升式平臺上下分體探討[J];船海工程;2008年01期
2 李俊汲;楊樹耕;王夢川;李鐸;;自升式平臺試驗中桁架腿等效方法研究[J];天津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3 李俊杰;吳富生;苑思敏;;自升式平臺抬升系統(tǒng)的安裝與調試[J];船舶工程;2013年S2期
4 許津豪;劉月琴;吳鑫鑫;;自升式平臺系泊狀態(tài)下動力響應研究[J];廣東造船;2014年01期
5 田海慶;初新杰;徐松森;高慧;;分體坐底自升式平臺結構的設計與穩(wěn)性分析[J];裝備制造技術;2011年07期
6 宋林松;王建軍;黎劍波;;自升式平臺井位適應性評估程序研究與應用[J];中國海上油氣;2012年03期
7 彭鼎;張樂;;海上自升式平臺電動升降裝置的研究[J];中國海洋平臺;2007年02期
8 任貴永,孟昭瑛,楊樹耕,李淑琴;海上自升式平臺動力分析[J];中國海洋平臺;1994年Z1期
9 勾瑩;沈潔;滕斌;侯金林;譚越;郭士勇;叢培文;;自升式平臺舉升狀態(tài)運動響應試驗研究[J];中國海上油氣;2011年04期
10 徐長航,陳國明,謝靜,吳枝國;風暴狀態(tài)下自升式平臺非線性動力分析模型[J];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田海慶;初新杰;;自升式平臺深水化改造模式探討[A];2013年中國海洋工程技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劉海豐;陳國明;林紅;;老齡自升式平臺極限承載能力分析[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李春光;;自升式作業(yè)平臺電氣系統(tǒng)設計關鍵技術研究[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論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4 蒙占彬;;自升式海洋平臺整體結構強度有限元分析[A];渤海灣油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論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5 姜立群;陳廣寧;張剛;羊字軍;王羲威;閆清波;;懸臂梁安裝精度控制技術在自升式鉆井船上的應用[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海洋工程裝備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6 孫偉英;;用于200英尺自升式鉆井船滑移裝載、下水的半潛駁選定[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記者 王孫;金海重工首制90米自升式作業(yè)平臺開工[N];中國船舶報;2013年
2 周瓊 王孫;振華重工首獲400英尺自升式平臺訂單[N];中國船舶報;2013年
3 記者 李楠;國內首座自主知識產(chǎn)權自升式鉆臺大連造[N];大連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任憲剛;深淺海自升式平臺結構非線性分析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2 史永晉;分體自升式平臺總體性能及對接動態(tài)特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永強;深水自升式平臺動力響應分析與結構優(yōu)化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3年
2 錢浩;自升式平臺動態(tài)響應特性及其控制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3 梁光輝;自升式平臺結構安全評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4 荊海東;自升式平臺升樁機構疲勞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5 劉小燕;基于SESAM軟件的自升式平臺結構及疲勞分析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6 張振宇;沉墊自升式平臺沉墊與地基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高定全;基于ARX的自升式平臺參數(shù)化建模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8 蔣曉寧;自升式海洋鉆探平臺開發(fā)設計研究[D];大連海洋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40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4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