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qū)古生界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中東地區(qū)古生界油氣分布規(guī)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中東地區(qū) 古生界 Huqf群 Qusaiba段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摘要】:古生界是中東地區(qū)重要的天然氣和輕質原油勘探層系,阿拉伯板塊構造--沉積演化為古生界油氣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質條件。分析認為,前寒武紀—寒武紀早期Huqf群和志留紀Qusaiba段兩套優(yōu)質成熟的烴源巖、多套有利的儲蓋組合以及一系列大型基底隆起或鹽拱成因背斜、斷背斜圈閉控制著古生界油氣的分布,構成了古生界Huqf和Qusaiba兩套主要的含油氣系統(tǒng),每套含油氣系統(tǒng)均包括多個油氣成藏組合。受早期繼承性古隆起和鹽構造、有利儲蓋組合以及斷裂通道3個主控因素的影響,古生界油氣成藏以下生上儲側向+垂向斷裂輸導運聚成藏模式為主。
【作者單位】: 中海油研究總院海外評價中心;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關鍵詞】: 中東地區(qū) 古生界 Huqf群 Qusaiba段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基金】: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非洲、中東重點勘探區(qū)油氣地質評價及關鍵技術研究”(2011ZX05030-003)
【分類號】: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中東地區(qū)油氣資源十分豐富,其油氣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據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截止2014年底中東地區(qū)累積石油探明儲量為1 097×108t,占世界總儲量的47.7%;累積天然氣探明儲量為79.8×1012m3,占世界總儲量的42.7%。目前這些油氣主要集中在淺層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以及新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雙舫,李宏濤,付廣,王朋巖,張云峰;天然氣富集的主控因素剖析[J];天然氣工業(yè);2003年06期
2 秦秋寒;宋效文;何成山;柳成志;劉勇;;臨江地區(qū)扶余—楊Ⅰ油層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張曉斌;范增輝;歐陽誠;候澤富;蒲莉萍;李樂;董同武;郭鴻喜;湯興友;;大巴山—米蒼山前緣地區(qū)油氣主控因素及勘探有利區(qū)分析[J];復雜油氣藏;2014年01期
4 琚惠姣;孫衛(wèi);楊希濮;韓宗元;;鄂爾多斯盆地延安地區(qū)山2段儲層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斷塊油氣田;2011年02期
5 熊斌;陳洪德;趙俊興;李鳳杰;向芳;陳安清;;鄂爾多斯盆地姬塬西北部長9_1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中國礦業(yè);2014年02期
6 李嘉光;郭少斌;陳朝玉;;大慶油田資源量增長趨勢及其主控因素解析[J];地學前緣;2009年06期
7 袁圣強;吳時國;姚根順;;瓊東南陸坡深水水道主控因素及勘探應用[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0年02期
8 王彥龍;王鵬;;子長地區(qū)長_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區(qū)預測[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1期
9 肖玲;田景春;魏欽廉;張春生;;鄂爾多斯盆地油坊莊地區(qū)長2油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區(qū)預測[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謝銳杰;王彬;張建榮;查光煜;;潛江凹陷代河地區(qū)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天然氣學報;2013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葛明娜;包書景;張金川;任收麥;;頁巖油氣富集主控因素——以遼河坳陷西部凹陷沙河街組為例[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3石油天然氣、非常規(guī)能源勘探開發(fā)理論與技術分會場[C];2013年
2 鐘濤;林慶祥;楊成彬;王守坤;王慶江;李任翔;;致密油儲層形成體積裂縫工藝控制措施及其應用效果[A];油氣藏改造壓裂酸化技術研討會會刊[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本報特約分析師 曾曉虹;主控因素有變化 油脂反彈在近前[N];糧油市場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寶林;遼西凹陷油氣成藏機制及主控因素[D];中國地質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何曉茹;層間交互作用成因機制及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2 顏鑫桐;泥頁巖吸附天然氣量主控因素及定量表征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5年
3 牛浩;平煤六礦瓦斯賦存分布規(guī)律及突出主控因素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5年
4 張_";高橋地區(qū)盒8儲層主控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2年
5 劉國振;慶新油田葡萄花油藏主控因素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齊麗麗;山東省第三紀鹽類礦產沉積主控因素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7 楊希濮;延安地區(qū)盒_8和山_2段低滲透氣藏儲層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06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10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