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小區(qū)雨水利用相關參數(shù)的研究
本文選題:雨量徑流系數(shù) 切入點:凈雨過程線 出處:《北京建筑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課題對城市下墊面入滲、產流、匯流進行了研究。以不同重現(xiàn)期下降雨歷時2小時的降雨為對象,得到北京市新建建筑小區(qū)雨水利用的相關參數(shù)。研究不同下墊面在不同重現(xiàn)期下的雨量徑流系數(shù),得到在降雨歷時2小時,重現(xiàn)期為1年、2年、3年、5年、10年時,新建住宅小區(qū)的雨量徑流系數(shù)分別為0.32、0.45、0.50、0.55、0.61,新建金融辦公區(qū)的雨量徑流系數(shù)分別為0.55、0.63、0.67、0.70、0.74。通過徑流系數(shù)法和初損后損法分別求凈雨過程線,結果相吻合,雨量徑流系數(shù)合理。分別用等流時線法和瞬時單位線法推求降雨流量過程線,當瞬時單位線法中的時間參數(shù)K為等流時線法集水時間一半時,兩條曲線基本重合,峰值基本相同。根據(jù)流量過程線,結合雨水控制率與控制降雨量的對應關系以及雨水外排目標徑流系數(shù),得到相應的調蓄容積。根據(jù)北京市降雨特點,北京市雨水回用容積宜按5天計算,雨水利用以雨水控制率90%和雨水外排徑流系數(shù)低于0.4為原則。新建住宅小區(qū)雨水以收集回用為主時,調蓄設施宜按每公頃120 m3取值;以調控排放為主時,調蓄設施宜按每公頃30 m3取值;回用容積宜按每公頃70 m3取值。新建金融辦公區(qū)雨水以收集回用為主時,調蓄設施宜按每公頃190 m3取值;以調控排放為主時,調蓄設施宜按每公頃75m3取值;回用容積宜按每公頃40m3取值。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 the rainfall runoff coefficient of the new residential district is 0 . 32 , 0 . 45 , 0 . 50 , 0 . 70 and 0 . 74 respectively .
When the control and discharge is the main , the storage facilities should be 30 m3 per hectare ;
The volume of reuse should be 70 m3 per hectare . When new financial office area rainwater is collected for reuse , the storage facilities should be taken as per hectare of 190 m3 ;
When the control and discharge is the main , the storage facilities should take the value of 75m3 per hectare ;
The reuse volume should be 40 m3 per hectare .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TU992;TV213.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昭魯;周玉文;;雨水道變徑流系數(shù)的推求[J];建筑技術通訊(給水排水);1992年06期
2 李佳;;雨水控制利用系統(tǒng)徑流系數(shù)影響因素及其選用方法研究[J];河北工業(yè)科技;2014年03期
3 陳克勤;喬麗巍;;關于區(qū)域綜合徑流系數(shù)計算及標準值的評價[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3年02期
4 葉鎮(zhèn),,劉鑫華,胡大明,吳畏;區(qū)域綜合徑流系數(shù)的計算及其結果評價[J];中國市政工程;1994年04期
5 吳植寧;;西非地區(qū)小流域谷地暴雨徑流系數(shù)計算[J];上海水利;1992年03期
6 袁光耀;;地下水平均埋深對徑流系數(shù)影響的研究[J];農田水利與小水電;1992年09期
7 吳景霞;劉超;鄭曉龍;;模擬降雨條件下徑流系數(shù)預測模型的構建[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8 葉鎮(zhèn),劉鑫華;徑流系數(shù)的抽水試驗方法研究[J];中國市政工程;1995年04期
9 于冰;王林榮;;流域超常暴雨徑流系數(shù)推求方法實例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10 劉興坡;;基于徑流系數(shù)的城市降雨徑流模型參數(shù)校準方法[J];給水排水;2009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杜長偉;建筑小區(qū)雨水利用相關參數(shù)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3年
2 梁于婷;降雨徑流系數(shù)影響因素的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3 孔花;山地城市綠地和水泥道路徑流系數(shù)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7006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70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