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風景”研究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與反思
本文選題:原風景 切入點:原型 出處:《裝飾》2014年11期
【摘要】:原型理論是解讀傳統(tǒng)在設計中有效傳承的重要理論之一,它與不同學科理論的結合產生了不同的理論與研究方法,"原風景"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試圖探討如何將"原風景"的研究方法應用于室內設計,并且通過一個實際項目進行實驗,證實了設計創(chuàng)意的產生不僅僅依賴于設計師的個人經驗,也需要借助科學的研究方法。
[Abstract]:Archetypal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to interpret the effectiv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design. The combination of archetypal theory and different discipline theories has produced different theor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among which "original scenery" is one of them.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the "original scenery" research method to interior design, and through an actual project, it is proved that the creation of design creativity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designer, but also on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designer.Scientific research is also needed.
【作者單位】: 蘇州科技學院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基金】:《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蘇州地區(qū)“原風景”基因圖譜的構建研究》,項目編號:XKQ201302;《城鄉(xiāng)一體化背景下建筑類工程設計人才的藝術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12JDGC016;江蘇省重點專業(yè)建設項目,序號281
【分類號】:TU23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之婧;胡立輝;李樹華;;原風景對景觀感知影響的調查研究[J];中國園林;2010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勇;中心結合邊緣——城市新區(qū)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年01期
2 江俊浩;邱建;;四川羅城古鎮(zhèn)傳統(tǒng)聚落空間的營造及其人居環(huán)境啟示[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年05期
3 李文芳;;檐外之意[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4期
4 楊祖貴;鄭義;;方寸之間,蘊香千年——淺析八仙洞洞前區(qū)景觀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1期
5 唐岱;唐嵩;;云南建水團山村宅院式民居門窗裝飾特征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1期
6 歐陽茜;張鯤;;從記號學的角度解讀“竹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7 王玲玲;;中國古典園林的語言觀對現(xiàn)代小區(qū)景觀設計的啟示[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吳強;居住文化透視[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9 賈尚宏;中國庭院的時空意識與構成特征[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錢璞;新思路 新民居[J];安徽建筑;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茜;劉欣葵;;“國家視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達[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2 尹家琦;;《詩經》中的建筑價值解讀[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3 蔡軍;李迪迪;;《營造法原》中“窗”的形制與裝飾藝術[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4 蔣雪峰;楊大禹;;中國古建筑傳統(tǒng)數(shù)字觀念分析——以河北薊縣獨樂寺觀音閣為例[A];《營造》第五輯——第五屆中國建筑史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集(上)[C];2010年
5 陳晨;劉大平;;中國傳統(tǒng)建筑景觀文化區(qū)符號語言系統(tǒng)的特異性解析[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十一輯(2011年中國建筑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第37卷)[C];2011年
6 郭宏偉;闕龍開;;論西藏江孜古街區(qū)作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價值與保護對策[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黎慧;;民族聚居區(qū)建筑的地理空間與社會空間分層研究[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余繼平;;涪陵陳氏莊園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意蘊[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沈一凡;柳曉杰;洪艷;;傳統(tǒng)村落街巷空間的保護與更新——以金丘村“民俗歷史文化展示區(qū)”為例[A];首屆中國民族聚居區(qū)建筑文化遺產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張彥芝;華晨;王穎芳;;解讀“小城故事”——基于特征分析的小城鎮(zhèn)規(guī)劃設計方法初探[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文巖;廣州舊城歷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2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業(yè)的形態(tài)呈現(xiàn)與成因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3 胡俊紅;中國家具設計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4 張志奇;北京人民大會堂室內環(huán)境藝術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5 馮斐菲;讓舊城的魅力再現(xiàn)[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6 楊曉東;明清民居與文人園林中花文化的比較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7 姚朋;現(xiàn)代風景園林場所物質的表征及構建策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8 陳連波;北京道教宮觀環(huán)境景觀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何小青;公共藝術發(fā)展路徑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學;2011年
10 張鑫;中西古典繪畫美學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遠鳴;武漢市居住小區(qū)邊界空間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黃蘭;中山沙田水鄉(xiāng)聚落戶外空間初探[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王俊巖;武漢居住區(qū)景觀設計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4 趙偉霞;基于自主營建模式的地坑窯居更新與保護[D];鄭州大學;2010年
5 溫文瑞;城市街道景觀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6 張禎;現(xiàn)代中式住宅設計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龐s,
本文編號:16837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683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