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軸應力狀態(tài)下混凝土的動態(tài)強度準則
本文選題:混凝土 切入點:應變率 出處:《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解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混凝土動態(tài)強度變化規(guī)律,提出了一個考慮應變率效應的八面體應力空間的多軸靜動破壞準則.該準則的空間破壞包絡曲面采用二次函數形式,在偏平面上的破壞包絡線采用Willam-Warnke模型在偏平面上的橢圓曲線,使用特征應力點法對拉壓子午線方程進行修正以考慮偏平面上羅德角對動態(tài)強度的影響.通過對大量混凝土多軸靜動強度試驗成果的分析,表明此強度準則與已有的試驗結果吻合較好,能很好地反映平面應力或三軸應力狀態(tài)下普通混凝土的靜動強度變化規(guī)律,并且形式簡單,便于實際應用.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strength variation law of concrete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a multiaxial static and dynamic failure criterion for octahedron stress space considering strain rate effect is proposed. The space failure envelope surface of the criterion is in the form of quadratic function. The failure envelope line on the partial plane adopts the elliptic curve of the Willam-Warnke model on the partial plane. The characteristic stress point method is used to modify the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meridian equation to consider the effect of Luo De angle on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concrete.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 criteri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can well reflec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rength of ordinary concrete under plane stress or triaxial stress, and its form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作者單位】: 大連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連理工大學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0908026)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2B102)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2013491811)
【分類號】:TU37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明志;;復合材料強度理論述評[J];強度與環(huán)境;1985年01期
2 范景偉,何江達;含定向閉合斷續(xù)節(jié)理巖體的強度特性[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2年02期
3 李朝弟,劉信聲;混凝土厚壁圓筒的極限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2期
4 蘇志敏;對“頁巖強度準則的一種模式”討論的答復[J];巖土工程學報;1999年05期
5 李云安,葛修潤;巖土強度準則及其參數估算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03年04期
6 王立成,宋玉普;一個針對輕骨料混凝土的四參數多軸強度準則[J];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7期
7 徐建華;胡建華;曾令華;;混凝土平面應力狀態(tài)下的有限元分析[J];江西建材;2006年04期
8 王成虎;何滿潮;;Hoek-Brown巖體強度估算新方法及其工程應用[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9 田云德;秦世倫;;運用最小耗能原理對梯度材料強度準則的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7年32期
10 楊衛(wèi)忠;王云莉;;一種新的混凝土二維強度準則[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榮芳;周筑寶;;一種新的混凝土強度準則[A];疲勞與斷裂2000——第十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王成虎;;基于Hoek-Brown強度準則的高應力判據理論分析[A];中國地震學會第14次學術大會專題[C];2012年
3 楊雪強;莊心善;胡其志;;修正的莫爾—庫侖巖石強度準則[A];巖石力學新進展與西部開發(fā)中的巖土工程問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七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2年
4 劉立鵬;姚磊華;陳潔;王成虎;;基于Hoek-Brown準則的巖質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王寶來;溫鳳春;梁軍;;基于最小耗能原理的復合材料強度問題研究[A];復合材料——基礎、創(chuàng)新、高效:第十四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6 陳熾昭;張孟喜;朱文喜;;一種新型的巖石強度準則[A];水電與礦業(yè)工程中的巖石力學問題——中國北方巖石力學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文集[C];1991年
7 尤明慶;蘇承東;;對砂巖試樣室內試驗結果的分析[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8 許錫昌;劉泉聲;;溫度作用下脆性巖石的破壞類型及強度準則[A];新世紀巖石力學與工程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六次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陳新;楊強;周維垣;;基于二階損傷張量的節(jié)理巖體各向異性模型及其在井壁穩(wěn)定分析中的應用[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幗昌;鐘善桐;程麗華;;自應力鋼管輕砼中輕砼的本構關系及強度準則[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景濤;高地應力下硬巖本構模型的研究與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6年
2 丁發(fā)興;圓鋼管混凝土結構受力性能與設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3 劉遠明;基于直剪試驗的非貫通節(jié)理巖體擴展貫通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朱杰兵;高應力下巖石卸荷及其流變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5 董紀偉;基于均勻化理論的三維編織復合材料宏細觀力學性能的數值模擬[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6 劉豆豆;高地應力下巖石卸載破壞機理及其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黃書嶺;高應力下脆性巖石的力學模型與工程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8年
8 宮鳳強;動靜組合加載下巖石力學特性和動態(tài)強度準則的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9 鄧國華;真三軸條件下黃土的結構性參數及結構性本構關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9年
10 沈軍;CFRP纏繞壓力容器可靠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義勝;常規(guī)三軸強度準則對試驗數據的擬合和評價[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2 王雪;三剪統(tǒng)一強度準則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D];南昌大學;2011年
3 蔡朋;高應力條件下巖石力學試驗及強度準則研究[D];長江科學院;2010年
4 谷云峰;SMP強度準則在巖土工程計算中的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4年
5 李鵬飛;巖土參數及強度準則對邊坡穩(wěn)定性評價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1年
6 柳會紅;中節(jié)點型鋼混凝土梁低周反復荷載下抗剪試驗及理論研究[D];湖南大學;2004年
7 楊明;鋼管約束下核心輕集料混凝土基本力學性能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8 陸曉華;雙軸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強度準則研究與雙向拉伸試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9 單聯(lián)君;嵌巖樁豎向承載機理及承載力計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10 王泓華;巖石應變軟硬化特性轉化的統(tǒng)計損傷理論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60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56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