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土地區(qū)嵌巖連續(xù)墻與非嵌巖連續(xù)墻支護性狀對比分析
本文關鍵詞:軟土地區(qū)嵌巖連續(xù)墻與非嵌巖連續(xù)墻支護性狀對比分析 出處:《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隨著城市地下空間的不斷開發(fā),大型深基坑的開挖問題也隨之出現,嵌巖連續(xù)墻由于端部處于強度較高的巖層中,其支護性狀不同于連續(xù)墻端部處于土層時。通過對嵌巖連續(xù)墻和非嵌巖連續(xù)墻的側向位移、豎向位移、支撐軸力等監(jiān)測資料的對比分析發(fā)現,嵌巖部分連續(xù)墻的最大側向位移小于非嵌巖部分連續(xù)墻的最大側向位移,最大位移分別為0.20%He和0.32%He,其中,He為開挖深度。隨著連續(xù)墻系統(tǒng)剛度的提高,墻身側向位移呈減小的趨勢,嵌巖部分連續(xù)墻最大側向位移的減小幅度小于非嵌巖部分側向位移的減小幅度。連續(xù)墻后土體的沉降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x/He2.0時(主影響區(qū)域),土體沉降較大,x/He2.0時(次影響區(qū)域),土體沉降較小。非嵌巖連續(xù)墻在第一道混凝土支撐和第四道鋼支撐上的支撐軸力要遠大于嵌巖連續(xù)墻,且支撐軸力總和比非嵌巖連續(xù)墻的大44.9%。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space, the excavation problem of large deep foundation pit also appears, and the 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is in the high strength rock layer because of the end. The supporting behavio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soil layer at the end of the continuous wall.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data such as lateral displacement vertical displacement and supporting axial force of the 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and non-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The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rock-socketed partial continuous wall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non-rock-embedded partial continuous wall, and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s 0.20He and 0.32he. He is the excavation depth.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iffness of the continuous wall system,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wall body tends to decrease. The decrease of maximum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rock-socketed partial continuous wall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on-rock-embedded part of lateral displacement. The settlement of soil after continuous wall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hen x / r he 2.0 (main area of influence), soil settlement is larger than x / r he 2.0 (sub-influence area). The axial force of non-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on the first concrete bracing and 4th steel bracing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and the total axial force of the supporting wall is 44.9%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non-rock-socketed continuous wall.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濱海與城市巖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軟弱土與環(huán)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78377)
【分類號】:TU473.1
【正文快照】: 1引言隨著城市建設規(guī)模以及地下空間開發(fā)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對于基坑開挖過程中基坑支護性狀的研究越來越多,基坑的設計方法也完全轉向變形設計,該設計方法對開挖過程中深基坑變形特性的認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趙占廣等[1-3]從施工工序方面著手,采用不同的數值方法對基坑開挖進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陸培炎;橫向荷載下土、樁共同作用的簡化法[J];廣東水電科技;1991年01期
2 宓群;趙建忠;蔡建榮;;嵌巖地下連續(xù)墻沖孔槽段施工新工藝[J];施工技術;2008年S2期
3 劉國彬,黃院雄,侯學淵;基坑工程下已運行地鐵區(qū)間隧道上抬變形的控制研究與實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1年02期
4 趙占廠,楊虹,謝永利;金華大廈基坑工程支護系統(tǒng)的數值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07期
5 戚科駿;王旭東;蔣剛;常銀生;陳亞東;;臨近地鐵隧道的深基坑開挖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S2期
6 李劭暉;徐偉;;深基坑嵌巖支護技術應用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7 王建華;徐中華;王衛(wèi)東;;支護結構與主體地下結構相結合的深基坑變形特性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7年12期
8 楊光華;深基坑支護結構的實用計算方法及其應用[J];巖土力學;2004年12期
9 劉繼國;曾亞武;;FLAC~(3D)在深基坑開挖與支護數值模擬中的應用[J];巖土力學;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小莉;錢閃光;;數值分析在基坑復合土釘墻支護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2期
2 張凌云;王智勇;趙鷹軍;;樁錨支護結構的水平位移計算與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3 李小山;傅軍;;高填土路堤粉噴樁和土工格柵聯合加固性狀的數值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4 王衛(wèi)東,吳江斌,黃紹銘;上海地區(qū)建筑基坑工程的新進展與特點[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5 曾遠,李志高,王毅斌;基坑開挖對鄰近地鐵車站影響因素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6 李志宏;黃宏偉;;支撐體系支護參數對基坑支護效果的影響[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1期
7 薛蓮;傅晏;劉新榮;;深基坑開挖對臨近建筑物的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8年05期
8 鄭俊杰;劉秀敏;歐陽院平;章榮軍;;大斷面隧道錨桿設置的優(yōu)化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9 李家平;;基坑開挖卸載對下臥地鐵隧道影響的數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S1期
10 肖同剛;;基坑開挖施工監(jiān)控對臨近地鐵隧道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軍;李圃林;馮士倫;;天津某深基坑開挖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俞縉;許瓊鶴;邢崴崴;丁勇;程萬釗;;基坑工程下地鐵隧道隆起位移數值模擬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胡浩軍;王元漢;;深基坑開挖與支護模擬仿真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4 董誠;鄭穎人;唐曉松;;滲流條件下基坑水-土壓力不同計算方法的比較[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付艷斌;朱曉娟;汪成兵;;地鐵區(qū)間運營隧道上方深層攪拌樁施工優(yōu)化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劉磊;徐海寧;周建暉;;曙光軟件在上海中山醫(yī)院基坑設計中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四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俞縉;許瓊鶴;邢葳葳;魯緒文;于航波;;基坑下已運營地鐵隧道隆起位移計算分析與施工監(jiān)測[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理論與應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俞縉;許瓊鶴;邢葳葳;魯緒文;于航波;;基坑下已運營地鐵隧道隆起位移計算分析與施工監(jiān)測[A];隧道、地下工程及巖石破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周丁恒;陳長江;曹力橋;易禮;;堆載控制基坑開挖引起的地鐵區(qū)間隧道上浮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劉庭金;;地鐵盾構隧道彎矩和變形控制值研究[A];第九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建民;超深超大基坑回彈變形計算方法的試驗研究[D];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2010年
2 魏少偉;基坑開挖對坑底已建隧道影響的數值與離心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李志偉;軟土地區(qū)深基坑開挖對鄰近建筑物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學;2011年
4 李連祥;沖積地層的開挖與支護設計及工程決策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07年
5 鄭衛(wèi)鋒;深基坑預應力錨桿柔性支護力學性能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謝秀棟;軟土地區(qū)深基坑施工變形安全性狀的時間特性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7 付艷斌;考慮卸載擾動狀態(tài)的3D彈粘塑性本構模型及其應用[D];同濟大學;2008年
8 包旭范;軟土地基超大型基坑變形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程海英;近斷層危害場三維數值模擬及其并行處理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10 黃愛軍;基坑下方運營隧道卸載回彈的力學機理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濤;軟土深基坑隔斷墻保護鄰近建筑物的效果和機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2 曹瑞鈉;砂土地區(qū)樁錨支護結構技術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年
3 王碩;填海造陸地區(qū)鋼管樁支護深基坑變形特性研究[D];石家莊鐵道學院;2010年
4 許世雄;水泥土攪拌樁復合土釘支護基坑的數值模擬[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5 張利偉;軟土地區(qū)復雜條件下超大深基坑變形預測及控制技術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宋磊;基于變形控制的深基坑雙排樁支護數值模擬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劉斌;長春市火車站北廣場深基坑施工監(jiān)測與變形預測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唐武;某新建工程與臨近既有地鐵相互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楊磊;地鐵深基坑支護方案的優(yōu)化探討[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10 付濤;基坑支護結構位移和彎矩的分析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郁,李永盛;基坑開挖卸荷引起下臥隧道隆起的計算方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2 阮文軍,何超然;特大圓形深基坑施工技術[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3 劉國彬,侯學淵;軟土基坑隆起變形的殘余應力分析法[J];地下工程與隧道;1996年02期
4 陸培炎;橫向荷載下土、樁共同作用的簡化法[J];廣東水電科技;1991年01期
5 楊光華;根據經驗地基承載力反算土的強度和變形參數[J];廣東水利水電;2002年01期
6 楊寧,鐘建馳;潤揚大橋懸索橋北錨地下連續(xù)墻施工技術[J];公路;2003年05期
7 蔣洪勝,侯學淵;基坑開挖對臨近軟土地鐵隧道的影響[J];工業(yè)建筑;2002年05期
8 周湘渝,易覺,尹敬澤;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業(yè)務大樓深基坑圍護方案設計[J];廣州建筑;1997年01期
9 鐘建馳,馮兆祥,劉玉濤,徐偉;嵌巖地下連續(xù)墻模型試驗研究和參數測定[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李好,周緒紅;深基坑樁錨支護的彈塑性有限元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中華;上海地區(qū)支護結構與主體地下結構相結合的深基坑變形性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占廠;深基坑支護系統(tǒng)的數值分析與動態(tài)監(jiān)測[D];長安大學;200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解家畢,劉祖德,劉小文;大面積堆載情況下樁基礎的力學特性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4年03期
2 楊敏;孫慶;;隧道開挖對鄰近樁基影響的研究綜述[J];建筑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3 徐而進;陳偉;褚峰;;樁基沉降對緊鄰地鐵隧道的影響分析[J];結構工程師;2009年04期
4 謝德霞;馬艷娟;;有限元—無限元耦合分析軟弱層樁基沉降與變形[J];山西建筑;2010年30期
5 田廣宇;郭彥林;劉學武;;CCTV新臺址主樓地基與基礎的建模及參數取值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7年09期
6 閆東霄;周健;史旦達;林杰豹;;上海某深基坑的信息化施工[J];巖土工程界;2006年12期
7 郭靖宇;施燦彬;;某公路大橋樁基礎設計方案比選[J];工程與建設;2007年02期
8 王衛(wèi)震;謝弘帥;;考慮筏承擔荷載的樁筏基礎設計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3期
9 馬克生,龔曉南;模量隨深度變化的單樁沉降[J];工業(yè)建筑;2000年01期
10 楊敏,張俊峰;軟土地區(qū)樁基礎沉降計算實用方法和公式[J];建筑結構;1998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笑青;張定;;樁周土層性狀對樁基沉降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8年
2 吳永韌;王淑云;魯曉兵;;樁靴壓入對固定平臺基礎擾動的數值模擬[A];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謝征勛;何志英;;試論樁基礎的可靠度[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全國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1992年
4 劉建國;孫其誠;金峰;;光彈法檢測顆粒物質體系中的力鏈結構[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林贊生;;框架結構與樁基礎的整體穩(wěn)定分析[A];第四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5年
6 李糧綱;江輝煌;;樁基不均勻沉降實例分析及基礎加固技術[A];第十三屆全國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7 楊敏;艾智勇;;以沉降控制為基礎的樁基礎設計理論與工程實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8 李宏輝;;考慮豎直力的樁基礎有限元計算方法及工程應用[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9 黃雨;陳竹昌;;樁土體系的有效應力地震反應分析[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徐余;劉潤;閆澍旺;;海洋平臺樁基礎接樁卡具的設計及應力分析[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逸菲;國內旋挖鉆機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jié)嚴重[N];中國經濟導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胡啟林邋楊紅英;三一旋挖鉆機再下一城 行業(yè)發(fā)展存隱憂[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3 慈紅武;巢湖港巢城港區(qū)開鉆施工[N];中國水運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翟應瓊;彩虹飛架不遙遠[N];畢節(jié)日報;2010年
5 李建;旋挖鉆機熱度不減 杜絕同質化成關鍵問題[N];中國工業(yè)報;2006年
6 谷岳林;旋挖鉆機市場 盛宴背后有隱憂[N];中國建設報;2007年
7 通訊員 孫云達 程玉奇;十九局集團三公司一項新設備節(jié)省400萬[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7年
8 胡南;紫緣橋要建設成為優(yōu)質和廉潔工程[N];常德日報;2007年
9 記者 陳戈邋通訊員 粵交綜;廣深沿江高速95%路段是橋[N];南方日報;2007年
10 宗合;“旋挖鉆”市場熱起來[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維新;基于小波和支持向量機的樁基缺陷檢測技術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解家畢;帶樁多高層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糾偏中的應用[D];武漢大學;2004年
3 柳雁玲;草炭土路基沉降與變形特性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4 王方;斜山坡地建筑地基基礎及結構設計理論與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常林越;水平荷載作用下橋墩及樁基的靜力與動力響應分析[D];浙江大學;2010年
6 鄒新軍;基樁屈曲穩(wěn)定分析的理論與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7 宋煥宇;粗粒土斜坡高路堤變形性狀與穩(wěn)定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陳志軍;路堤荷載下沉管灌注筒樁復合地基性狀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李文虎;軟基上水工建筑物與地基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研究[D];河海大學;2006年
10 謝焰;城市生活垃圾固液氣耦合壓縮試驗和理論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偉力;周邊建筑樁基對地鐵隧道的影響分析[D];天津大學;2005年
2 付軍;豎向荷載作用下樁基礎承載性狀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3 王子生;寧陽城區(qū)巖土工程地質及鉆孔灌注樁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王仁剛;單樁豎向載荷性能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5 鄒丹;基于荷載傳遞法的樁基沉降計算方法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6 王楠;渤海灣西部海洋工程環(huán)境與樁基適宜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7 王麗;基于巖土參數隨機場的鉆孔灌注樁基礎的可靠性分析[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8 呂秀杰;嘉興主要城區(qū)建筑物基礎的合理選型[D];浙江大學;2006年
9 薛濤;深水環(huán)境下復雜樁基礎工程特性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10 王圣強;Spar平臺不同錨固基礎形式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410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sgjslw/144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