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秸稈還田施氮調節(jié)碳氮比對土壤無機氮、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08-22 03:03

  本文關鍵詞:秸稈還田施氮調節(jié)碳氮比對土壤無機氮、酶活性及作物產量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秸稈還田 有機氮肥 無機氮肥 C/N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氮 作物產量


【摘要】:秸稈的質量,特別是C/N是影響秸稈分解速率和養(yǎng)分釋放的重要因素。在秸稈還田條件下,如何科學合理地施用氮肥是秸稈利用和優(yōu)化施肥研究的關鍵問題。本研究以秸稈還田施入碳氮的C/N為切入點,于2012—2013年通過田間試驗(設秸稈不還田不施肥、秸稈還田不施氮、秸稈還田施用無機氮肥調節(jié)C/N為10∶1、16∶1和25∶1以及秸稈還田施用有機氮肥調節(jié)C/N為25∶1處理),研究秸稈還田不同氮輸入對小麥-玉米輪作田土壤無機氮、土壤微生物量氮、酶活性以及作物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1)在C/N為25∶1下,施用有機氮肥和無機氮肥對土壤無機氮含量無顯著影響;在施用無機氮肥的情況下,C/N越低土壤無機氮含量越高。2)秸稈還田施氮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但是各秸稈還田施氮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秸稈還田不同施氮處理對脲酶活性無顯著影響;秸稈還田施氮提高了FDA水解酶活性,并隨C/N降低呈升高趨勢,施用無機氮肥的效果強于施用有機氮肥的。3)秸稈還田施用無機氮肥顯著提高了小麥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施用無機氮肥調節(jié)C/N為10∶1和16∶1相比于C/N為25∶1提高了小麥和玉米的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生物量;施用有機氮肥調節(jié)C/N為25∶1相比秸稈還田不施氮對地上部生物量無顯著影響。秸稈還田施用無機氮肥提高了作物產量,施用無機氮肥調節(jié)C/N為16∶1產量最高,而施用有機氮肥調節(jié)C/N為25∶1有降低作物產量的趨勢。綜合以上結果來看,施用無機氮肥調節(jié)C/N為16∶1較為合理。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tài)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學;
【關鍵詞】秸稈還田 有機氮肥 無機氮肥 C/N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量氮 作物產量
【基金】: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項目(2013AA102903)資助~~
【分類號】:S153.6;S154.4
【正文快照】: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863 Program)(2013AA102903)??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ouyz@igsnrr.ac.cn秸稈是農作物的主要副產品,是含碳豐富的有機資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秸稈由生活能源和動物飼料變成了一種廢棄物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福英;;合理調配肥料的原則[J];農業(yè)科學實驗;1983年06期

2 拉巴,李春;淺析拉薩市作物產量與水分變化[J];西藏科技;2002年03期

3 奚振邦;關于化肥對作物產量貢獻的評估問題[J];磷肥與復肥;2004年03期

4 ;優(yōu)化施肥 增加作物產量[J];大氮肥;2004年02期

5 薛金愛,毛雪,李潤植;代謝基因工程提高作物產量的分子靶標[J];生物技術通報;2005年05期

6 張勝全;耿以工;黃琴;王志敏;;論作物產量差距與增產途徑[J];耕作與栽培;2009年01期

7 王燦;;作物產量與源流庫學說[J];現代農村科技;2010年15期

8 李忠芳;徐明崗;張會民;李慧;孫楠;;長期施肥下作物產量演變特征的研究進展[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2年06期

9 ;一種新肥料—二氧化碳[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1977年03期

10 鄭劍英,吳瑞俊,,翟連寧;坡耕地上配合施肥對作物產量的影響[J];土壤;199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宇萬太;張璐;馬強;;遼寧潮棕壤長期定位試驗下肥料對作物產量的貢獻[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2 武際;郭熙盛;張祥明;王允青;;麥稻輪作制下耕作措施對土壤無機氮供應特征及作物產量的影響[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3 王霞;李輝信;胡鋒;沈其榮;陳小云;倉龍;;接種蚯蚓對秸稈還田土壤C、N動態(tài)和作物產量的影響[A];第八屆全國青年土壤暨第三屆全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2年

4 李利;樊明壽;;利用SPSS進行作物產量與施肥量關系的線性加平臺回歸模型擬合[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郭海剛;黃治平;杜會英;王風;張克強;;RZWQM模型的研究進展[A];十一五農業(yè)環(huán)境研究回顧與展望——第四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百戰(zhàn);呂翔;趙杰;孫磊;;氣候變化對秋熟作物產量的影響及適應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現代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閻同生;徐東瑞;;應用GIS開發(fā)河北省富鉀巖石的研究[A];中國農業(yè)地學研究新進展——2000年全國農業(yè)地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8 張國印;茹淑華;孫世友;王凌;耿暖;崔瑞秀;;長期施肥對華北平原褐土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產量的影響[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徐曉波;徐向東;陳雪民;周虹杰;;不同投肥對土壤肥力與環(huán)境的影響——吳江市土壤長期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結果[A];江蘇土壤肥料科學與農業(yè)環(huán)境[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上海農科熱線供稿;及時人工補充二氧化碳有助于提高作物產量[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9年

2 云南省土肥站 劉友林;科學施肥的五個基本定律[N];云南科技報;2005年

3 吳麗;再談平衡施肥[N];山西科技報;2002年

4 楊帆;科學施肥的三個基本定律[N];山西科技報;2004年

5 任軍;施用化肥要適度[N];吉林農村報;2009年

6 陳倫壽;施什么肥最有效[N];中國縣域經濟報;2007年

7 湖北省丹江口市十堰農校 陳茂春;怎樣提高復混肥的施用效果[N];湖北科技報;2007年

8 趙昊;施可豐長效緩釋肥推廣成果大[N];江蘇農業(yè)科技報;2009年

9 江娜;土壤“亞健康”:吃藥與進補缺一不可[N];湖北科技報;2007年

10 中化化肥高級顧問、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 陳倫壽;施什么肥最有效?[N];農資導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忠芳;長期施肥下我國典型農田作物產量演變特征和機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2 周麗敏;黃土高原雙壟覆膜和地槽集水技術對土壤水溫、土壤養(yǎng)分及作物產量的影響[D];蘭州大學;2009年

3 李煥春;長期施肥對農牧交錯帶旱耕地土壤特性及生產力影響的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國清;秸稈還田對土壤理化性狀及作物產量和養(yǎng)分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4年

2 陳晨;黃土丘陵溝壑區(qū)農田土壤有機碳和作物產量動態(tài)變化[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榮合;不同的施肥措施對新造梯田土壤質量和作物作物產量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1年

4 宋永林;長期定位施肥對作物產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響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6年

5 劉禹池;保護性耕作下不同施肥處理對作物產量和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D];四川農業(yè)大學;2012年

6 田太強;施肥與耕作對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徑流氮磷流失及作物產量的影響[D];西南大學;2014年

7 昝亞玲;黃土高原施用硒鋅鐵對作物產量與營養(yǎng)品質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年

8 劉小玲;不同管理模式對中低產田作物產量和土壤肥力的影響[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王川;施肥方式對作物產量和養(yǎng)分吸收利用的影響[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1年

10 李玲;不同施肥方式與氣候因子對作物產量及黑土肥力的影響[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7166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7166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126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