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蓮田微生物多樣性及蓮腐敗病防治研究技術

發(fā)布時間:2017-08-20 02:13

  本文關鍵詞:蓮田微生物多樣性及蓮腐敗病防治研究技術


  更多相關文章: 蓮腐敗病 微生物多樣性 殺菌劑毒力測定 防治


【摘要】:蓮腐敗病是由尖孢鐮刀菌(Fusarium.oxysporum f.sp.nelumbicola)引起的一種土壤傳播性病害,該病害已嚴重制約了我國白蓮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目前對尖孢鐮刀菌引起的土傳病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番茄枯萎病、香蕉枯萎病、棉花枯萎病等病害致病機制及防治等方面,而在蓮腐敗病的研究也僅限于基本的防治。為了進一步探明該病害的連作障礙及防治措施,本試驗研究內容如下:1.蓮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研究。采用傳統(tǒng)的土壤稀釋法分離出不同連作年限的蓮土根際可培養(yǎng)微生物,并對其種類進行初步鑒定。并通過變性梯度凝膠電泳(PCR-DGGE)的方法對不同連坐年限的健康與發(fā)病田塊微生物種群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健康田塊細菌種群多樣性明顯高于發(fā)病田塊。同時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對采集的蓮土壤樣品微生物種類及多態(tài)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各蓮田土樣品中,健康田塊細菌數(shù)量和多樣性隨著連作年限增加,多樣性指數(shù)也增加;而發(fā)病田塊細菌種群及多樣性指數(shù)變化不大。田間有益微生物的種群數(shù)量下降可能是導致連作障礙的根本原因。2.生防菌篩選及種類鑒定。采用土壤稀釋法篩選出土壤中對蓮腐敗病菌有抑制作用的細菌。結果表明編號為YJa1、YJa2和YJa4的3株菌種對蓮腐敗病菌抑制效果明顯,選取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YJa2,并摸索其發(fā)酵條件,最終發(fā)現(xiàn)pH7.0的PSA培養(yǎng)基,32℃培養(yǎng)條件下培養(yǎng)的發(fā)酵液對蓮腐敗病菌的抑菌效果最佳。3.室內藥劑篩選。本實驗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研究了9種化學藥劑對蓮腐敗病病菌的室內毒力大小,結果表明氟環(huán)唑、烯唑醇、多菌靈、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己唑醇、粉唑醇這7種原藥對蓮腐敗病病菌具有較強的毒力,其EC50值依次為0.1023μg/ml、0.1129μg/ml、0.1284μg/ml、0.5089μg/ml、0.5609μg/ml、1.0583μg/ml、1.2797μg/ml;惡霉靈對蓮腐敗病病菌的毒力較弱,其EC50值為81.40μg/ml;而吩氨霉素對蓮腐敗病病菌的毒力最弱,其EC50值高達1220.97μg/ml。
【關鍵詞】:蓮腐敗病 微生物多樣性 殺菌劑毒力測定 防治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436.45;S154.3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英文縮寫詞及中文對照表8-10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0-16
  • 1.1 蓮的特征10
  • 1.2 蓮的價值10-11
  • 1.2.1 蓮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10-11
  • 1.2.2 蓮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11
  • 1.3 白蓮腐敗病11-12
  • 1.3.1 白蓮腐敗病的病原與癥狀11-12
  • 1.3.3 白蓮腐敗病的發(fā)生與流行規(guī)律12
  • 1.4 蓮腐敗病的研究現(xiàn)狀12-14
  • 1.4.1 生物防治與生防菌12-14
  • 1.5 研究背景及意義14
  • 1.6 課題來源及研究內容14-15
  • 1.7 技術路線15-16
  • 第二章 蓮田微生物分離鑒定及蓮根際微生物種群多樣性研究16-32
  • 2.1 材料16-19
  • 2.1.1 供試土壤16
  • 2.1.2 供試培養(yǎng)基16
  • 2.1.3 主要供試儀器16-17
  • 2.1.4 主要供試的藥劑及試劑的配制17-18
  • 2.1.5 引物18-19
  • 2.2 方法19-25
  • 2.2.1 土壤中細菌和真菌的分離鑒定19
  • 2.2.2 細菌基因組DNA提取19-20
  • 2.2.3 細菌 16S rDNA序列的擴增及測定20
  • 2.2.4 土壤DNA的提取20-21
  • 2.2.5 土壤DNA序列的擴增21-22
  • 2.2.6 巢氏PCR22-23
  • 2.2.7 采用DGGE技術對蓮土中微生物的群落進行分析23-24
  • 2.2.8 高通量測序樣品制備24
  • 2.2.9 文庫構建和上機測序24-25
  • 2.3 結果與分析25-30
  • 2.3.1 細菌DNA電泳25-26
  • 2.3.2 土壤細菌測序鑒定26
  • 2.3.3 蓮田土樣DNA的擴增結果26
  • 2.3.4 土壤PCR-DGGE分析26-27
  • 2.3.5 土壤高通量測序分析27-30
  • 2.4 小結與討論30-32
  • 第三章 生防菌的篩選及培養(yǎng)條件的研究32-38
  • 3.1 材料32-33
  • 3.1.1 供試病原菌32
  • 3.1.2 供試生防菌32
  • 3.1.3 供試培養(yǎng)基32
  • 3.1.4 主要儀器設備32-33
  • 3.2 方法33-35
  • 3.2.1 生防菌的篩選33-34
  • 3.2.2 不同培養(yǎng)基的影響34
  • 3.2.3 不同pH培養(yǎng)基影響34
  • 3.2.4 不同培養(yǎng)溫度的影響34-35
  • 3.3 結果與分析35-36
  • 3.3.1 初篩結果35
  • 3.3.2 復篩結果35
  • 3.3.3 不同培養(yǎng)基對菌株YJa2抑菌活性的影響35-36
  • 3.3.4 不同pH培養(yǎng)基對菌株YJa2抑菌活性的影響36
  • 3.3.5 不同培養(yǎng)溫度對菌株YJa2抑菌活性的影響36
  • 3.4 小結與討論36-38
  • 第四章 藥劑篩選38-44
  • 4.1 材料38-39
  • 4.1.1 供試菌株38
  • 4.1.2 供試藥劑38
  • 4.1.3 供試培養(yǎng)基38
  • 4.1.4 供試主要儀器38-39
  • 4.2 方法39-40
  • 4.2.1 致病性測定39
  • 4.2.2 藥劑對蓮腐敗病菌絲生長抑制實驗步驟39-40
  • 4.3 結果與分析40-42
  • 4.3.1 病原菌的致病性40
  • 4.3.2 藥劑篩選40-42
  • 4.4 小結與討論42-44
  • 參考文獻44-48
  • 致謝4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君怡,靳艷,虞星炬,金美芳,張衛(wèi);黃海繁茂膜海綿中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J];微生物學報;2004年05期

2 ;河北省微生物多樣性研究與應用實驗室[J];河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3 謝小軍;;探測微生物多樣性的新方法[J];微生物學通報;2007年05期

4 陳敏玲;李偉華;陳章和;;不同層面上微生物多樣性研究方法[J];生態(tài)學報;2008年12期

5 劉璞;王紅梅;;海洋沉積物微生物多樣性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10期

6 郭騰飛;毛海霞;;微生物多樣性研究技術進展[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S2期

7 張樹政;微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影響[J];生物學通報;1995年01期

8 姜成林,徐麗華;微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育[J];生物多樣性;1997年04期

9 劉鵬飛;趙丹;宋剛;葛菁萍;;變性梯度凝膠電泳技術在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J];微生物學雜志;2013年06期

10 于新娟;王莉莉;賈盛佼;董全江;;溫泉微生物多樣性與酶類分析[J];微生物學通報;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代杰;戈梅;李繼安;;微生物多樣性與新藥發(fā)現(xiàn)[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2 劉文彥;楊蘇聲;;厭氧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3 楊小茹;鄭天凌;;若干新技術在海洋微生物多樣性研究中的應用[A];第八屆全國海岸河口學術研討會暨海岸河口理事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4年

4 吳冰;田建卿;劉杏忠;;中國濕地微生物多樣性[A];中國菌物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5 章戴榮;白林;周東勝;;利用T-RFLP技術分析微生物的多樣性[A];第三屆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動物微生態(tài)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陳麗華;李sト,

本文編號:7041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7041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d6a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