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柏木低效林改造初期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1-26 21:21
水土流失是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重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之一,已成為威脅我國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因素。防治水土流失的關鍵是改變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和開發(fā)方式,并對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恢復與重建。川中丘陵區(qū)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該區(qū)在長江防護林工程建設中營造了大面積的柏木純林,因樹種組成單一,初植密度過大以及經營管理滯后,導致現(xiàn)有林分多成為低效林,水土保持功能嚴重退化。因此,本研究于2012年對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qū)境內典型的柏木低效林進行結構調整和功能提升。分別采用撫育間伐、人工開窗(自然更新和人工促進更新)、水平帶砍伐造林(引入鄉(xiāng)土闊葉樹種和經濟樹種花椒)等幾種改造模式,以未作處理的柏木林為對照,通過在各處理中設置人工徑流場,對柏木低效林改造初期地表徑流、土壤侵蝕以及土壤養(yǎng)分流失狀況研進行了研究,以尋求較優(yōu)改造模式來提升林地的生態(tài)效益。結果表明:1、各模式徑流量基本符合人工林窗(自然更新)>撫育間伐>寬帶造林>純柏林(對照地)>人工林窗(人工促進)>花椒地(無地被)>花椒地(有地被)的規(guī)律。土壤泥沙侵蝕量符合撫育間伐>人工林窗(自然更新)>寬帶造林>純柏...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國內外水土保持的研究概況
1.2 地表產流產沙機制
1.3 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1.3.1 降雨因素
1.3.2 土壤理化性質因素
1.3.3 地形因素
1.3.4 植被因素
1.4 坡面養(yǎng)分流失研究動態(tài)
1.5 低效林不同改造措施與水土侵蝕的關系
1.5.1 人工開窗與開窗補闊
1.5.2 皆伐、整地造林與森林幼苗撫育
1.5.3 擇伐與撫育間伐
1.5.4 農林復合模式
1.6 本研究研究目的與意義
1.7 研究主要研究內容
2 研究區(qū)概況與試驗方案
2.1 試驗地概況
2.2 試驗方案設計
2.2.1 徑流小區(qū)設立及植被狀況
2.2.2 樣品采集
2.2.3 室內分析測試
2.3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4 技術路線
2.5 本研究前期處理及野外施工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改造模式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3.1.1 降雨量分布
3.1.2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產流、產沙的影響
3.2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3.2.1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養(yǎng)分流失總量的影響
3.2.2 不同模式徑流與泥沙流失養(yǎng)分濃度的比較
3.2.3 不同模式養(yǎng)分流失動態(tài)過程
3.3 不同改造模式不同次降雨對林地水土流失的影響
3.3.1 不同改造模式次降雨前土壤理化性質
3.3.2 不同改造模式次降雨對土壤侵蝕的過程的影響
4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1.1 植被、坡度對不同改造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的影響
4.1.2 不同改造模式的養(yǎng)分流失格局及動態(tài)規(guī)律
4.1.3 降雨強度對林地侵蝕產沙過程的影響
4.1.4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4.2 結論
5 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5.1 存在的問題
5.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85711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國內外水土保持的研究概況
1.2 地表產流產沙機制
1.3 影響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1.3.1 降雨因素
1.3.2 土壤理化性質因素
1.3.3 地形因素
1.3.4 植被因素
1.4 坡面養(yǎng)分流失研究動態(tài)
1.5 低效林不同改造措施與水土侵蝕的關系
1.5.1 人工開窗與開窗補闊
1.5.2 皆伐、整地造林與森林幼苗撫育
1.5.3 擇伐與撫育間伐
1.5.4 農林復合模式
1.6 本研究研究目的與意義
1.7 研究主要研究內容
2 研究區(qū)概況與試驗方案
2.1 試驗地概況
2.2 試驗方案設計
2.2.1 徑流小區(qū)設立及植被狀況
2.2.2 樣品采集
2.2.3 室內分析測試
2.3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2.4 技術路線
2.5 本研究前期處理及野外施工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改造模式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3.1.1 降雨量分布
3.1.2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產流、產沙的影響
3.2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養(yǎng)分流失的影響
3.2.1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養(yǎng)分流失總量的影響
3.2.2 不同模式徑流與泥沙流失養(yǎng)分濃度的比較
3.2.3 不同模式養(yǎng)分流失動態(tài)過程
3.3 不同改造模式不同次降雨對林地水土流失的影響
3.3.1 不同改造模式次降雨前土壤理化性質
3.3.2 不同改造模式次降雨對土壤侵蝕的過程的影響
4 討論與結論
4.1 討論
4.1.1 植被、坡度對不同改造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的影響
4.1.2 不同改造模式的養(yǎng)分流失格局及動態(tài)規(guī)律
4.1.3 降雨強度對林地侵蝕產沙過程的影響
4.1.4 不同改造模式對林地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4.2 結論
5 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展望
5.1 存在的問題
5.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857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8857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