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不同樹種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5種中亞熱帶樹種同質園試驗

發(fā)布時間:2022-12-08 21:42
  不同樹種通過凋落物的數(shù)量和質量、根系分泌物等對土壤物理化學性質、有機碳及微生物產生影響。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樹種的合理選擇對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碳動態(tài)應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具有重要意義。2012年在氣候、土壤和經(jīng)營歷史相同的條件下建立了中亞熱帶地區(qū)常見13個樹種同質園試驗,2017年選擇其中5個樹種,即3個闊葉樹種(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木荷(Schima superba)、米櫧(Castanopsis carlesii))和2個針葉樹種(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純林進行了調查,測定的指標主要有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組分和難降解組分、物理化學性質、微生物群落結構和酶活性。其目的是分析樹種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樹種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含量均有差異。土壤可溶性有機碳(DOC)、土壤易氧化碳(EOC)和酸解土壤有機碳活性組分(LPⅠ-C、LPⅡ-C)的含量均表現(xiàn)為闊葉樹種>針葉樹種的趨勢,其中杉木的含量最低。同時,5個樹種土壤有機碳的活性組分大都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不...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進展
        1.2.1 不同樹種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1.2.2 不同樹種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1.2.3 不同樹種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1.3 本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4 研究技術路線圖
第二章 研究區(qū)域概況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區(qū)自然條件
    2.2 實驗樣地概況
    2.3 研究內容
    2.4 研究方法
        2.4.1 土壤樣品采集與處理
        2.4.2 土壤各指標的測定
        2.4.3 統(tǒng)計分析
第三章 不同樹種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1 不同樹種對土壤總有機碳的影響
    3.2 不同樹種對土壤可溶性有機碳的影響
    3.3 不同樹種對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響
    3.4 不同樹種對土壤易氧化碳的影響
    3.5 不同樹種對酸解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5.1 不同樹種對酸解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影響
        3.5.2 不同樹種對酸解土壤難降解有機碳的影響
    3.6 土壤活性有機碳和難降解有機碳占土壤總有機碳的比例
    3.7 不同樹種土壤理化性質的比較
    3.8 土壤各指標間的相關關系
        3.8.1 土壤有機碳組分之間的相關關系
        3.8.2 土壤有機碳組分與土壤理化性質的相關關系
    3.9 討論
        3.9.1 不同樹種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9.2 土壤活性有機碳和難降解有機碳占土壤總有機碳的比例
    3.10 小結
第四章 不同樹種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酶活性的影響
    4.1 不同樹種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土壤性質的相關關系
        4.2.1 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土壤性質的相關性分析
        4.2.2 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土壤性質的冗余分析
    4.3 不同樹種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4.4 土壤酶活性與土壤性質的相關關系
        4.4.1 土壤酶活性與土壤性質的相關性分析
        4.4.2 土壤酶活性與土壤性質的冗余分析
    4.5 討論
        4.5.1 不同樹種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
        4.5.2 不同樹種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4.6 小結
第五章 結論
    5.1 本研究主要結論
    5.2 創(chuàng)新點
    5.3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承擔的科研任務與主要成果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紅壤侵蝕地不同人工恢復林對土壤總有機碳和活性有機碳的影響[J]. 朱麗琴,黃榮珍,段洪浪,賈龍,王赫,黃詩華,易志強,張文鋒.  生態(tài)學報. 2017(01)
[2]廣西不同林齡杉木、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儲量特征[J]. 韓暢,宋敏,杜虎,曾馥平,彭晚霞,王華,陳莉,蘇樑.  生態(tài)學報. 2017(07)
[3]福建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qū)米櫧群落凋落物熱值及能量歸還動態(tài)[J]. 張建和.  福建農業(yè)學報. 2016(02)
[4]青藏高原東緣不同樹種人工林對土壤酶活性及養(yǎng)分的影響[J]. 舒媛媛,黃俊勝,趙高卷,包維楷,李根前,龐學勇.  生態(tài)學報. 2016(02)
[5]白土活性有機碳組分對不同施肥措施的響應[J]. 吳萍萍,王家嘉,李錄久.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12)
[6]樹種對土壤有機碳密度的影響:5種溫帶樹種同質園試驗[J]. 王薪琪,王傳寬,韓軼.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5(11)
[7]漓江水陸交錯帶不同植被類型的土壤酶活性[J]. 楊文彬,耿玉清,王冬梅.  生態(tài)學報. 2015(14)
[8]間伐和修枝對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響[J]. 丁思一,佘濟云,楊慶朋,汪思龍.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 2015(06)
[9]三江平原不同濕地類型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及含量差異[J]. 肖燁,黃志剛,武海濤,呂憲國.  生態(tài)學報. 2015(23)
[10]中亞熱帶地區(qū)兩種森林植被類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J]. 韓世忠,高人,李愛萍,馬紅亮,尹云鋒,司友濤,陳仕東,鄭群瑞.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5(07)

博士論文
[1]南亞熱帶四種人工林土壤碳固持及其主要相關過程研究[D]. 王暉.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 2010

碩士論文
[1]中亞熱帶不同更新方式森林凋落物數(shù)量及養(yǎng)分動態(tài)[D]. 劉強.福建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7141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7141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719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