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條件下土壤無機磷的動態(tài)變化
發(fā)布時間:2022-10-19 15:13
為了提高土壤磷素使用的有效性,以遼寧堿性土壤為研究對象進行試驗研究。采用室內(nèi)培養(yǎng),測定了在不同地力下,生物炭與3種螯合劑(草酸、檸檬酸、EDTA)在低中高三種濃度下對土壤磷素的活化規(guī)律。從各形態(tài)無機磷自身活化情況來看,土壤中Ca2-P、Ca8-P的含量有所提高。其中Al-P的活化率最高,低中高地力在3種濃度下的平均活化率為34.5%,35.1%和35.3%,Ca-P的活化率最低,但是其貢獻率最高,含量占到土壤總無機磷含量的74.4%、73.5%和72.9%。土壤無機磷總活化量以及各形態(tài)無機磷組分含量隨著螯合劑濃度的升高而增多。相同濃度下,草酸的活化能力最強,其次為EDTA。低濃度時,檸檬酸對Fe-P的活化能力最強,草酸對Al-P的活化能力最強。在中、高濃度時,草酸對各形態(tài)無機磷的活化能力都最強。試驗證明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磷素無效態(tài)向有效態(tài)的轉(zhuǎn)化。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總無機磷活化情況的變化
2.2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各形態(tài)無機磷的活化規(guī)律
2.2.1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無機磷含量及形態(tài)的影響
2.2.2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無機磷組分活化量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施用生物炭對紅壤性水稻土重金屬鈍化與土壤肥力的影響[J]. 郭碧林,陳效民,景峰,楊之江,劉巍.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3)
[2]不同濃度螯合劑和浸提時間對土壤磷素提取效果研究[J]. 王祺,樊秉乾,張帥,張強,崔建宇,陳清.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6)
[3]持續(xù)六年施用不同磷肥對稻田土壤磷庫的影響[J]. 韓梅,李東坡,武志杰,油倫成,崔磊,楊立杰. 土壤通報. 2018(04)
[4]低分子量有機酸對濱海鹽堿土壤磷的活化作用[J]. 孔濤,伏虹旭,呂剛,王凱,淑敏. 環(huán)境化學. 2016(07)
[5]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對番茄根系特征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勾芒芒,屈忠義.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08)
[6]生物炭對土壤環(huán)境及作物生長影響的研究進展[J]. 姜玉萍,楊曉峰,張兆輝,陳春宏,王良軍.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02)
[7]低分子量有機酸對石灰性土壤有機磷組成及有效性的影響[J]. 楊紹瓊,黨廷輝,戚瑞生,馬瑞萍. 水土保持學報. 2012(04)
[8]生物炭應用技術研究[J]. 陳溫福,張偉明,孟軍,徐正進. 中國工程科學. 2011(02)
[9]低分子量有機酸對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有效性的影響[J]. 介曉磊,李有田,龐榮麗,劉世亮,化黨領. 土壤通報. 2005(06)
本文編號:3693603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數(shù)據(jù)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總無機磷活化情況的變化
2.2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各形態(tài)無機磷的活化規(guī)律
2.2.1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無機磷含量及形態(tài)的影響
2.2.2 生物炭與螯合劑配施對土壤無機磷組分活化量的影響
3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施用生物炭對紅壤性水稻土重金屬鈍化與土壤肥力的影響[J]. 郭碧林,陳效民,景峰,楊之江,劉巍.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3)
[2]不同濃度螯合劑和浸提時間對土壤磷素提取效果研究[J]. 王祺,樊秉乾,張帥,張強,崔建宇,陳清.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6)
[3]持續(xù)六年施用不同磷肥對稻田土壤磷庫的影響[J]. 韓梅,李東坡,武志杰,油倫成,崔磊,楊立杰. 土壤通報. 2018(04)
[4]低分子量有機酸對濱海鹽堿土壤磷的活化作用[J]. 孔濤,伏虹旭,呂剛,王凱,淑敏. 環(huán)境化學. 2016(07)
[5]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對番茄根系特征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勾芒芒,屈忠義.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3(08)
[6]生物炭對土壤環(huán)境及作物生長影響的研究進展[J]. 姜玉萍,楊曉峰,張兆輝,陳春宏,王良軍.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13(02)
[7]低分子量有機酸對石灰性土壤有機磷組成及有效性的影響[J]. 楊紹瓊,黨廷輝,戚瑞生,馬瑞萍. 水土保持學報. 2012(04)
[8]生物炭應用技術研究[J]. 陳溫福,張偉明,孟軍,徐正進. 中國工程科學. 2011(02)
[9]低分子量有機酸對石灰性土壤磷素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有效性的影響[J]. 介曉磊,李有田,龐榮麗,劉世亮,化黨領. 土壤通報. 2005(06)
本文編號:36936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936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