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條件下施氮對玉米生長和土壤有機碳氮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2-08 19:58
試驗于2018年3月-12月,在廣西大學農場(22°50’N,108°17’E)進行。以玉米品種萬川1306為供試材料,按60 cm等行距和28 cm等株距種植,種植密度為52500株/ha,試驗采用裂區(qū)設計,水分為主因素,施氮水平為副因素。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水氮對CCI、LAI和干物質積累的影響補充灌溉和施氮有效的減緩了玉米生育后期CCI和LAI的下降幅度,加速干物質積累。補充灌溉的干物質積累較雨養(yǎng)提高了 1.7%(P>0.05);較N0水平,N1、N2、N3和N4的干物質積累分別提高了23.5%、44.7%、54.8和71.0%,差異顯著(P<0.05)2水氮對花后碳氮代謝酶的影響雨養(yǎng)處理的GS和PEPC酶活性顯著高于補充灌溉(P<0.05),補充灌溉的SPS酶活性較雨養(yǎng)顯著提高了 11.6%(P<0.05);GS、NR、PEPC和SPS酶活性隨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較NO水平,N1、N2、N3和N4的PEPC酶活性分別提高了 19.3%、44.5%、38.0%和46.9%。3水氮對花后干物質轉移分配及氮素積累轉移的影響在R6,補充灌溉的莖鞘和葉片干物質轉移量...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2018年月降雨量、月均最高溫度及最低溫度(A》和灌水量(B)情況
3.1水氮對農田小氣候的影響??3.1.1田間穗位空氣溫度??玉米田間空氣溫度不僅受天氣變化的影響,還受作物群體結構的影響。圖2顯示??了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條件下不同施氮量對玉米田間空氣溫度的影響。春玉米,V6田間空??氣溫度最低,隨后上升再下降。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的田間空氣溫度均值分別為30.6°C和??30.2°C,無顯著差異(P>?0.05)。不同施氮量處理,各生育時期玉米田間空氣溫度基??本相同,差異不顯著(PsO.OS)????13??
3.1.2穗位空氣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一個重要的田間小氣候指標,與農田作物生長層次的溫度、風速和土??壤水分狀況密切相關。圖3為玉米不同生育期田間空氣相對濕度變化?煽闯觯河??米生育前期農田相對濕度較低,生育后期相對濕度迅速上升;秋玉米相對濕度呈先下??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赤紅壤區(qū)玉米氮肥效應及適宜施氮量研究[J]. 黃金生,周柳強,曾艷,謝如林,區(qū)惠平,朱曉暉,譚宏偉.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9(03)
[2]水氮耦合對膜下滴灌玉米產量和水氮利用的影響[J]. 尚文彬,張忠學,鄭恩楠,劉明. 灌溉排水學報. 2019(01)
[3]施肥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研究進展[J]. 錢棟. 江西化工. 2018(05)
[4]水肥耦合對夏玉米根系形態(tài)及產量的影響[J]. 隋凱強,趙龍剛,劉樹堂,皇甫呈惠,林少雯,陳晶培. 華北農學報. 2018(04)
[5]不同氮肥水平下結實期灌溉方式對水稻弱勢粒灌漿及產量的影響[J]. 朱寬宇,展明飛,陳靜,王志琴,楊建昌,趙步洪. 中國水稻科學. 2018(02)
[6]滴灌施氮對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無機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響[J]. 侯云鵬,孔麗麗,李前,尹彩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謝佳貴.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1)
[7]氮肥對緊湊型夏玉米農藝性狀 產量和生育期的影響[J]. 路小芳. 河北農業(yè)科學. 2017(04)
[8]抑菌劑澆施與不均勻施肥對玉米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李永賢,張曉云,張磊磊,李旺,吳開賢.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8(06)
[9]水氮調控對設施土壤有機氮組分、全氮和礦質氮的影響[J]. 吳漢卿,杜世宇,高娜,張玉玲,鄒洪濤,張玉龍,虞娜.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6)
[10]玉米生產上3個主推品種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轉運及灌漿特性[J]. 徐田軍,呂天放,趙久然,王榮煥,陳傳永,劉月娥,劉秀芝,王元東,劉春閣. 作物學報. 2018(03)
博士論文
[1]密度和氮肥對膜下滴灌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研究[D]. 孫揚.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6
[2]大豆對低氮脅迫的形態(tài)和生理學響應及介導低氮脅迫miRNA的鑒定[D]. 王業(yè)建.中南大學 2013
[3]灌溉和種植方式對小麥—玉米兩熟農田作物耗水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D]. 董浩.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4]滴灌施肥條件下玉米(Zea mays L.)氮素運籌效應研究[D]. 呂雙慶.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綠洲滴灌棉田土壤碳氮相互作用研究[D]. 許文霞.石河子大學 2017
[2]深松和秸稈還田對玉米生長發(fā)育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D]. 于梅婷.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6
[3]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對喀斯特坡地土壤有機碳組分和養(yǎng)分的影響[D]. 張亞杰.廣西大學 2016
[4]滴灌量及施氮量對冬小麥生理生態(tài)特征的影響研究[D]. 張娜.新疆農業(yè)大學 2016
[5]油菜碳氮代謝方向調節(jié)酶活性與碳氮物質轉運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D]. 余佳玲.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5
[6]灌溉方式與氮肥耦合效應對苗期玉米生長的影響[D]. 郭晉.吉林大學 2014
[7]不同灌溉方式對燕麥光合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響[D]. 賀偉.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3
[8]不同積溫帶春玉米碳代謝機理及化學調控效應的研究[D]. 陳傳曉.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3
[9]灌溉方式對保護地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響[D]. 韓琳.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0
[10]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對河西地區(qū)春玉米生長和水氮遷移的影響[D]. 馮磊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15656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9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2018年月降雨量、月均最高溫度及最低溫度(A》和灌水量(B)情況
3.1水氮對農田小氣候的影響??3.1.1田間穗位空氣溫度??玉米田間空氣溫度不僅受天氣變化的影響,還受作物群體結構的影響。圖2顯示??了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條件下不同施氮量對玉米田間空氣溫度的影響。春玉米,V6田間空??氣溫度最低,隨后上升再下降。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的田間空氣溫度均值分別為30.6°C和??30.2°C,無顯著差異(P>?0.05)。不同施氮量處理,各生育時期玉米田間空氣溫度基??本相同,差異不顯著(PsO.OS)????13??
3.1.2穗位空氣相對濕度??相對濕度是一個重要的田間小氣候指標,與農田作物生長層次的溫度、風速和土??壤水分狀況密切相關。圖3為玉米不同生育期田間空氣相對濕度變化?煽闯觯河??米生育前期農田相對濕度較低,生育后期相對濕度迅速上升;秋玉米相對濕度呈先下??14??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赤紅壤區(qū)玉米氮肥效應及適宜施氮量研究[J]. 黃金生,周柳強,曾艷,謝如林,區(qū)惠平,朱曉暉,譚宏偉.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9(03)
[2]水氮耦合對膜下滴灌玉米產量和水氮利用的影響[J]. 尚文彬,張忠學,鄭恩楠,劉明. 灌溉排水學報. 2019(01)
[3]施肥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研究進展[J]. 錢棟. 江西化工. 2018(05)
[4]水肥耦合對夏玉米根系形態(tài)及產量的影響[J]. 隋凱強,趙龍剛,劉樹堂,皇甫呈惠,林少雯,陳晶培. 華北農學報. 2018(04)
[5]不同氮肥水平下結實期灌溉方式對水稻弱勢粒灌漿及產量的影響[J]. 朱寬宇,展明飛,陳靜,王志琴,楊建昌,趙步洪. 中國水稻科學. 2018(02)
[6]滴灌施氮對春玉米氮素吸收、土壤無機氮含量及氮素平衡的影響[J]. 侯云鵬,孔麗麗,李前,尹彩俠,秦裕波,于雷,王立春,謝佳貴.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1)
[7]氮肥對緊湊型夏玉米農藝性狀 產量和生育期的影響[J]. 路小芳. 河北農業(yè)科學. 2017(04)
[8]抑菌劑澆施與不均勻施肥對玉米馬鈴薯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李永賢,張曉云,張磊磊,李旺,吳開賢.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 2018(06)
[9]水氮調控對設施土壤有機氮組分、全氮和礦質氮的影響[J]. 吳漢卿,杜世宇,高娜,張玉玲,鄒洪濤,張玉龍,虞娜.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6)
[10]玉米生產上3個主推品種光合特性、干物質積累轉運及灌漿特性[J]. 徐田軍,呂天放,趙久然,王榮煥,陳傳永,劉月娥,劉秀芝,王元東,劉春閣. 作物學報. 2018(03)
博士論文
[1]密度和氮肥對膜下滴灌玉米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研究[D]. 孫揚.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6
[2]大豆對低氮脅迫的形態(tài)和生理學響應及介導低氮脅迫miRNA的鑒定[D]. 王業(yè)建.中南大學 2013
[3]灌溉和種植方式對小麥—玉米兩熟農田作物耗水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D]. 董浩.山東農業(yè)大學 2011
[4]滴灌施肥條件下玉米(Zea mays L.)氮素運籌效應研究[D]. 呂雙慶.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碩士論文
[1]綠洲滴灌棉田土壤碳氮相互作用研究[D]. 許文霞.石河子大學 2017
[2]深松和秸稈還田對玉米生長發(fā)育和養(yǎng)分吸收的影響[D]. 于梅婷.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6
[3]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對喀斯特坡地土壤有機碳組分和養(yǎng)分的影響[D]. 張亞杰.廣西大學 2016
[4]滴灌量及施氮量對冬小麥生理生態(tài)特征的影響研究[D]. 張娜.新疆農業(yè)大學 2016
[5]油菜碳氮代謝方向調節(jié)酶活性與碳氮物質轉運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D]. 余佳玲.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5
[6]灌溉方式與氮肥耦合效應對苗期玉米生長的影響[D]. 郭晉.吉林大學 2014
[7]不同灌溉方式對燕麥光合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響[D]. 賀偉.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3
[8]不同積溫帶春玉米碳代謝機理及化學調控效應的研究[D]. 陳傳曉.河北農業(yè)大學 2013
[9]灌溉方式對保護地土壤有機碳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響[D]. 韓琳.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0
[10]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對河西地區(qū)春玉米生長和水氮遷移的影響[D]. 馮磊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15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156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