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有機物料施用對塿土有機碳組分和團聚體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1-23 23:40
  陜西關中平原是我國糧食主產區(qū)之一,冬小麥-夏玉米輪作的高度集約化種植方式導致土壤質量降低。有機物料還田對于改善土壤結構、調控土壤養(yǎng)分平衡、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等有重要作用。但不同有機物料施入土壤后對土壤團聚體的影響機制存在差異。為此,本研究選用玉米秸稈、有機肥、生物質炭和小麥秸稈四種有機物料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培養(yǎng)試驗,研究四種有機物料在不同施用量(0%、1%、2%和4%)和不同培養(yǎng)時間(60、120、180、240、300和360 d)下的土壤有機碳(SOC)組成,如輕組有機碳(LFOC)、多糖、水溶性有機碳(WSS)、富里酸碳(FAC)、胡敏酸碳(HAC)含量以及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動態(tài)變化,采用通徑分析探索施用四種有機物料條件下土壤團聚體的穩(wěn)定機制,以期為農田土壤結構改良和質量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為了探索田間試驗條件有機物料還田對土壤團聚體和有機碳分布的影響,開展了3 a的定位施肥試驗,共設置7個試驗處理:(1)不施肥處理(CK);(2)單施化肥(NPK);(3)化肥+秸稈(SNPK);(4)化肥+有機肥(M1NPK);(5)化肥+高量有機肥(M2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有機物料施用對塿土有機碳組分和團聚體的影響


技術路線圖

土壤多糖,有機物料,土壤,用量


圖 3-2 添加不同用量的有機物料對土壤多糖含量的影響ffect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of organic materials on the content of soil p-3 中可以看出,土壤輕組比例隨著有機物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長并無顯著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至 360 d 時,與對照相比,用量為機肥、生物質炭和小麥秸稈處理土壤輕組比例分別增加 78.04%6.41%、20.14%~383.26%和 113.02%~505.43%。對于土壤輕組比有機肥>生物質炭。

有機物料,土壤,有機肥,土壤多糖


圖 3-2 添加不同用量的有機物料對土壤多糖含量的影響Figure 3-2 Effects of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of organic materials on the content of soil polysaccharides從圖 3-3 中可以看出,土壤輕組比例隨著有機物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并無顯著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至 360 d 時,與對照相比,用量為 1%~4%的玉米秸稈、有機肥、生物質炭和小麥秸稈處理土壤輕組比例分別增加 78.04%~479.38%、25.03%~166.41%、20.14%~383.26%和 113.02%~505.43%。對于土壤輕組比例的提高程度:秸稈>有機肥>生物質炭。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紫色土壤有機碳活性組分對生物炭施用量的響應[J]. 羅梅,田冬,高明,黃容.  環(huán)境科學. 2018(09)
[2]小麥生物質炭對烤煙生長及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J]. 張阿鳳,邵慧蕓,成功,杜紅宇,張育林,王旭東,張艷玲.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6)
[3]秸稈還田對玉米產量和土壤團聚體組成及有機碳分布的影響[J]. 王秀娟,解占軍,董環(huán),趙穎,劉慧嶼,婁春榮.  玉米科學. 2018(01)
[4]秸稈與生物炭還田對土壤團聚體及固碳特征的影響[J]. 徐國鑫,王子芳,高明,田冬,黃容,劉江,黎嘉成.  環(huán)境科學. 2018(01)
[5]長期施有機肥對耕地棕壤團聚體及鈣素分布的影響[J]. 張大庚,王覬瓊,栗杰,劉慧,李雙異,汪景寬.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4)
[6]施加秸稈與廢棄物對茉莉園土壤團聚體及碳氮磷含量的影響[J]. 朱秋麗,王純,嚴錦華,仝川,曾瑜,王維奇.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4)
[7]長期施肥棕壤團聚體分布及其碳氮含量變化[J]. 蘇慧清,韓曉日,楊勁峰,羅培宇,戴健,楊明超,何蕊.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7(04)
[8]灌施木醋液對土壤團聚體和側柏生長的影響[J]. 王富,康永祥,侯姣姣,王夢,劉欣蕊.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06)
[9]有機物料對紅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J]. 潘艷斌,朱巧紅,彭新華.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2)
[10]添加玉米秸稈對白漿土重組有機碳及團聚體組成的影響[J]. 孫元宏,高雪瑩,趙興敏,隋標,王鴻斌,趙蘭坡.  土壤學報. 2017(04)

博士論文
[1]不同施肥制度潮土養(yǎng)分庫容特征及環(huán)境效應[D]. 溫延臣.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6

碩士論文
[1]灌溉方式對設施土壤腐殖質含量及其組分的影響[D]. 楊洋.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7
[2]不同有機物料還田對黑土活性有機碳組分和大豆品質的影響[D]. 李婧.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7
[3]生物炭與有機物料配施對砂姜黑土團聚體理化特征的影響[D]. 侯曉娜.河南農業(yè)大學 2015
[4]秸稈生物炭對黑土碳庫的影響[D]. 李曉梅.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5
[5]長期施肥對塿土團聚作用及其碳、氮在團聚體中分布的影響[D]. 薛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
[6]滴灌農田施用有機肥對土壤有機碳組分與土壤團聚體的影響[D]. 岳會錦.石河子大學 2014
[7]生物質炭施用下稻田土壤有機碳組分、腐殖質組分及團聚體特征研究[D]. 付琳琳.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8]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對塿土團聚體碳、氮分布及碳礦化的影響[D]. 李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3
[9]長期不同施肥和管理措施對塿土有機碳及其組分的影響[D]. 任衛(wèi)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1
[10]干旱農牧交錯帶耕種和圍欄放牧對草地土壤有機碳庫和土壤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D]. 王哲鋒.甘肅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6053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6053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9cd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