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處理方式對土壤細菌多樣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1-09 03:16
本文采用高通量測序法,探究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大豆和咪唑乙煙酸三者分別處理以及共同作用對土壤細菌多樣性和群落結(jié)構(gòu)的影響。試驗以不含上述3種物質(zhì)的土壤為陰性對照。結(jié)果表明:5個不同處理樣品共含有36 336個細菌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其中共有的細菌種類有1 031個,僅占樣品細菌總數(shù)的2.84%;不同處理土壤樣品的細菌多樣性均發(fā)生變化,短密木霉、大豆對土壤細菌多樣性的影響小于咪唑乙煙酸;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平均豐度為50.82%;在屬的水平下,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次是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和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結(jié)論:土壤中加入短密木霉后,土壤細菌多樣性及物種總數(shù)略微下降;種植大豆后,土壤細菌多樣性及物種總數(shù)升高;加入咪唑乙煙酸后,土壤細菌多樣性及物種總數(shù)顯著降低;短密木霉及大豆對土壤細菌多樣性及物種總數(shù)的影響...
【文章來源】:森林工程. 2020,36(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樣本OTU分布韋恩圖
由圖2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門水平上來看,5個樣品主要含有10個門的細菌,包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 )、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螺旋體菌門(Saccharibacteria)、檢菌總門(Parcubacteria)。在門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這也說明土壤樣品經(jīng)過不同處理后,群落結(jié)構(gòu)不會發(fā)生根本改變。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4樣品的豐度最大,為58.45%,A2樣品的豐度最小,為42.89%。其次是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平均豐度分別為10.74%、10.46%。其他門以及未鑒定的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根據(jù)物種分類結(jié)果,由于樣品中所檢測出的微生物種類繁多,許多物種含量相對較少,因此選擇細菌豐度前20的物種進行分類統(tǒng)計,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屬水平角度來看,5個樣品豐度前20個屬的細菌有: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Gaiella、Rhizomicrobium、紅游動菌屬(Rhodoplanes)、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Phenylobacterium、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Rhodoferax、Rudaea、溶桿菌屬(Lysobacter)、假諾卡氏菌屬(Pseudonocardia)、產(chǎn)卟啉桿菌屬(Porphyrobacter)、Methylophilus、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類諾卡氏屬(Nocardioides)、孢魚菌屬(Sporichthya)、假單胞菌(Pseudomonas)及德沃斯氏菌屬(Devosia)。在屬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3樣品的豐度最大,為11.09%,其次是A4樣品,豐度為9.31%,CK樣品的豐度最小,為6.1%。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細菌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加入咪唑乙煙酸后,可能促進了鞘氨醇單胞菌屬細菌的增殖。其次是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平均豐度為6.86%,而后是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平均豐度為5.96%,而其他前20屬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其余已鑒定屬合計平均豐度38.7%,占很大比例。
根據(jù)物種分類結(jié)果,由于樣品中所檢測出的微生物種類繁多,許多物種含量相對較少,因此選擇細菌豐度前20的物種進行分類統(tǒng)計,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屬水平角度來看,5個樣品豐度前20個屬的細菌有: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Gaiella、Rhizomicrobium、紅游動菌屬(Rhodoplanes)、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Phenylobacterium、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Rhodoferax、Rudaea、溶桿菌屬(Lysobacter)、假諾卡氏菌屬(Pseudonocardia)、產(chǎn)卟啉桿菌屬(Porphyrobacter)、Methylophilus、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類諾卡氏屬(Nocardioides)、孢魚菌屬(Sporichthya)、假單胞菌(Pseudomonas)及德沃斯氏菌屬(Devosia)。在屬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3樣品的豐度最大,為11.09%,其次是A4樣品,豐度為9.31%,CK樣品的豐度最小,為6.1%。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細菌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加入咪唑乙煙酸后,可能促進了鞘氨醇單胞菌屬細菌的增殖。其次是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平均豐度為6.86%,而后是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平均豐度為5.96%,而其他前20屬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其余已鑒定屬合計平均豐度38.7%,占很大比例。3 討論與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貓爪草內(nèi)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喬新榮,葉潤,劉紅云,張繼英,陳瓊.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9(22)
[2]竹葉蘭根系共生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及生物學(xué)功能初探[J]. 艾葉,謝泰祥,劉江楓,蘭思仁,彭東輝,張清華. 菌物學(xué)報. 2019(10)
[3]麻山藥不同生長時期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jié)構(gòu)特征[J]. 康捷,章淑艷,韓韜,孫志梅. 生物技術(shù)通報. 2019(09)
[4]降解菌短密木霉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劉晴,董愛榮,鄧世林,鮑彤,劉薇. 森林工程. 2019(03)
[5]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 李妍,徐興祥. 中國醫(yī)學(xué)工程. 2019(03)
[6]除草劑微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J]. 盧美名,尹雯悅,劉傳龍,張茗茜,柳文睿,王新.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9(03)
[7]咪唑乙煙酸對花生后茬作物安全性評價[J]. 周超,路興濤,張勇,馬沖,吳翠霞,孔繁華. 花生學(xué)報. 2018(04)
[8]省域尺度油松人工林生產(chǎn)力與土壤養(yǎng)分關(guān)系研究[J]. 樊蘭英,閆麗娟. 林業(yè)科技. 2018(06)
[9]土壤微生物分離與測定[J]. 董宏鑫,時銘澤. 吉林農(nóng)業(yè). 2018(20)
[10]三嗪類除草劑的全球市場及發(fā)展前景[J]. 柏亞羅,石凌波. 現(xiàn)代農(nóng)藥. 2018(03)
博士論文
[1]青藏高原青稞根腐類病害及其對根際土壤微生態(tài)的影響[D]. 李雪萍.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7
碩士論文
[1]異惡草酮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D]. 戎麗麗.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8
[2]大興安嶺天然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長對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動態(tài)的影響[D]. 牛曉燕.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7
[3]東北農(nóng)田木霉菌的鑒定、酶活評價及其纖維素酶發(fā)酵工藝[D]. 林潤澤.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6
[4]接種費氏中華根瘤菌WGF03及其硫代謝突變體對大豆生長和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D]. 張健.廣西大學(xué) 2014
本文編號:3577839
【文章來源】:森林工程. 2020,36(03)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不同樣本OTU分布韋恩圖
由圖2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門水平上來看,5個樣品主要含有10個門的細菌,包括: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 )、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芽單胞菌門(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門(Firmicutes)、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螺旋體菌門(Saccharibacteria)、檢菌總門(Parcubacteria)。在門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這也說明土壤樣品經(jīng)過不同處理后,群落結(jié)構(gòu)不會發(fā)生根本改變。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4樣品的豐度最大,為58.45%,A2樣品的豐度最小,為42.89%。其次是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和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平均豐度分別為10.74%、10.46%。其他門以及未鑒定的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根據(jù)物種分類結(jié)果,由于樣品中所檢測出的微生物種類繁多,許多物種含量相對較少,因此選擇細菌豐度前20的物種進行分類統(tǒng)計,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屬水平角度來看,5個樣品豐度前20個屬的細菌有: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Gaiella、Rhizomicrobium、紅游動菌屬(Rhodoplanes)、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Phenylobacterium、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Rhodoferax、Rudaea、溶桿菌屬(Lysobacter)、假諾卡氏菌屬(Pseudonocardia)、產(chǎn)卟啉桿菌屬(Porphyrobacter)、Methylophilus、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類諾卡氏屬(Nocardioides)、孢魚菌屬(Sporichthya)、假單胞菌(Pseudomonas)及德沃斯氏菌屬(Devosia)。在屬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3樣品的豐度最大,為11.09%,其次是A4樣品,豐度為9.31%,CK樣品的豐度最小,為6.1%。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細菌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加入咪唑乙煙酸后,可能促進了鞘氨醇單胞菌屬細菌的增殖。其次是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平均豐度為6.86%,而后是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平均豐度為5.96%,而其他前20屬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其余已鑒定屬合計平均豐度38.7%,占很大比例。
根據(jù)物種分類結(jié)果,由于樣品中所檢測出的微生物種類繁多,許多物種含量相對較少,因此選擇細菌豐度前20的物種進行分類統(tǒng)計,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從微生物分類的屬水平角度來看,5個樣品豐度前20個屬的細菌有: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Gaiella、Rhizomicrobium、紅游動菌屬(Rhodoplanes)、Saccharibacteria_genera_incertae_sedis、Phenylobacterium、檸檬酸桿菌屬(Citrobacter)、Rhodoferax、Rudaea、溶桿菌屬(Lysobacter)、假諾卡氏菌屬(Pseudonocardia)、產(chǎn)卟啉桿菌屬(Porphyrobacter)、Methylophilus、不動桿菌屬(Acinetobacter)、類諾卡氏屬(Nocardioides)、孢魚菌屬(Sporichthya)、假單胞菌(Pseudomonas)及德沃斯氏菌屬(Devosia)。在屬水平下,不同處理樣品的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組成基本相同,差異較大的是相對豐度。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是5個樣品中的優(yōu)勢細菌,其中,A3樣品的豐度最大,為11.09%,其次是A4樣品,豐度為9.31%,CK樣品的豐度最小,為6.1%。鞘氨醇單胞菌屬(Sphingomonas)細菌可用于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加入咪唑乙煙酸后,可能促進了鞘氨醇單胞菌屬細菌的增殖。其次是芽單胞菌屬(Gemmatimonas),平均豐度為6.86%,而后是微小桿菌屬(Exiguobacterium),平均豐度為5.96%,而其他前20屬細菌平均豐度均在5%以下,其余已鑒定屬合計平均豐度38.7%,占很大比例。3 討論與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貓爪草內(nèi)生真菌的分離、鑒定及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 喬新榮,葉潤,劉紅云,張繼英,陳瓊.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9(22)
[2]竹葉蘭根系共生真菌群落結(jié)構(gòu)及生物學(xué)功能初探[J]. 艾葉,謝泰祥,劉江楓,蘭思仁,彭東輝,張清華. 菌物學(xué)報. 2019(10)
[3]麻山藥不同生長時期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jié)構(gòu)特征[J]. 康捷,章淑艷,韓韜,孫志梅. 生物技術(shù)通報. 2019(09)
[4]降解菌短密木霉對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劉晴,董愛榮,鄧世林,鮑彤,劉薇. 森林工程. 2019(03)
[5]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 李妍,徐興祥. 中國醫(yī)學(xué)工程. 2019(03)
[6]除草劑微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J]. 盧美名,尹雯悅,劉傳龍,張茗茜,柳文睿,王新.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19(03)
[7]咪唑乙煙酸對花生后茬作物安全性評價[J]. 周超,路興濤,張勇,馬沖,吳翠霞,孔繁華. 花生學(xué)報. 2018(04)
[8]省域尺度油松人工林生產(chǎn)力與土壤養(yǎng)分關(guān)系研究[J]. 樊蘭英,閆麗娟. 林業(yè)科技. 2018(06)
[9]土壤微生物分離與測定[J]. 董宏鑫,時銘澤. 吉林農(nóng)業(yè). 2018(20)
[10]三嗪類除草劑的全球市場及發(fā)展前景[J]. 柏亞羅,石凌波. 現(xiàn)代農(nóng)藥. 2018(03)
博士論文
[1]青藏高原青稞根腐類病害及其對根際土壤微生態(tài)的影響[D]. 李雪萍.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7
碩士論文
[1]異惡草酮殘留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D]. 戎麗麗.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8
[2]大興安嶺天然林演替和人工林生長對于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動態(tài)的影響[D]. 牛曉燕.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7
[3]東北農(nóng)田木霉菌的鑒定、酶活評價及其纖維素酶發(fā)酵工藝[D]. 林潤澤.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6
[4]接種費氏中華根瘤菌WGF03及其硫代謝突變體對大豆生長和根際細菌群落的影響[D]. 張健.廣西大學(xué) 2014
本文編號:35778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5778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