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耕作措施對隴中旱農區(qū)小麥豌豆輪作系統(tǒng)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19 00:41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土壤質量密切相關,適宜的耕作措施和秸稈管理方式能為土壤微生物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進而對提高土壤質量、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依托2001年在隴中旱農區(qū)建立的長期保護性耕作定位試驗,于2017年研究了傳統(tǒng)耕作(T)與三種保護性耕作,即免耕秸稈覆蓋(NTS)、免耕不覆蓋(NT)、傳統(tǒng)耕作秸稈翻埋(TS)對春小麥和豌豆生育期土壤溫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機碳、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微生物群落(細菌、真菌)豐度和多樣性的影響,探究了耕作措施對麥豆輪作系統(tǒng)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及機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相對于傳統(tǒng)耕作,保護性耕作顯著增加了作物成熟期0-30 cm土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其中以免耕秸稈覆蓋最為顯著。NTS處理下春小麥成熟期0-10cm土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T處理分別提高了40.43%、30.56%;豌豆成熟期10-30cm土層NTS處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T處理分別提高了64.64%、41.25%。2.免耕(NTS、NT)較傳統(tǒng)耕作有利于提高豌豆成熟期0-30cm土層細菌和0-10... 

【文章來源】:甘肅農業(yè)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耕作措施對隴中旱農區(qū)小麥豌豆輪作系統(tǒng)土壤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試驗區(qū)月降雨量Fig2-1Monthlyrainfallinthetestarea

土壤溫度,小麥生育期,耕作措施,土層


甘肅農業(yè)大學 2019 屆碩士學位論文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麥生育期 5cm、10cm、15cm 各深度土層土壤溫度動態(tài)變化(圖 3-1)。由圖可知,隨著小麥生育期的推進,土壤溫度表現出逐漸增大的趨勢,4 種耕作措施下土壤溫度隨著土層的加深呈現降低趨勢。在 3/25(作物播種)前后,4 種耕作措施下 0-15cm 各土層土壤溫度較低,呈現 T 最大,NTS 最小,NTS 與 T 處理土壤溫度差異不顯著(P<0.05);隨著大氣溫度的回升,土壤溫度也持續(xù)增大,5cm、10cm 土層土壤溫度提升最為明顯,隨后土壤溫度持續(xù)升高,至小麥收獲。

土壤溫度,豌豆,耕作措施,生育期


圖 3-1 耕作措施對小麥生育期 0-15cm 土層土壤溫度的影響Fig 3-1 Effects of tillage practices on soil temperature of 0-15cm soil layer during wheat growthperiod由圖 3-2 可知,不同耕作措施下的豌豆生育期 0-15cm 土壤溫度季節(jié)變化趨勢與小麥生育期土壤溫度季節(jié)動態(tài)趨勢一致。都是隨著豌豆生育期的推進,土壤溫度逐漸提升,且隨土層加深,土壤溫度逐漸降低;在 4/14(豌豆播種)前后,4 種耕作處理下 0-15cm 土壤溫度較低,呈現 T 最大,NTS 最小,NTS 與 T 處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年兩作栽培模式下保護性耕作對土壤團聚體及微生物的影響[J]. 梁偉,崔德杰,柳新偉,蔣帥,郭曉冬.  山東農業(yè)科學. 2019(01)
[2]不同耕作措施對旱地作物生育期農田耗水結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彭正凱,李玲玲,謝軍紅,鄧超超,EUNICE Essel,王進斌,頡健輝,沈吉成,康彩睿.  水土保持學報. 2018(05)
[3]長期不同耕作措施對黃綿土體積質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 鄧超超,李玲玲,謝軍紅,彭正凱,王進斌,頡健輝,沈吉成,Eunice Essel.  西北農業(yè)學報. 2018(07)
[4]短期增溫對紫花針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J]. 王軍,王冠欽,李飛,彭云峰,楊貴彪,郁建春,周國英,楊元合.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18(01)
[5]土壤真菌多樣性對土傳病害影響的研究進展[J]. 徐麗慧,曾蓉,高士剛,戴富明.  上海農業(yè)學報. 2017(03)
[6]16S rDNA擴增子測序揭示長期定位秸稈還田對土壤細菌群落的影響[J]. 袁銘章,劉樹堂,陳延玲,辛勵,劉錦濤.  華北農學報. 2016(06)
[7]生物炭添加對秸稈還田土壤細菌群落結構和多樣性影響[J]. 張玉潔,吳婷,趙娟,劉書路,于躍剛,張浩.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7(02)
[8]上海市3種森林類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時空格局[J]. 王娟娟,朱莎,靳士科,張琪,由文輝.  生態(tài)與農村環(huán)境學報. 2016(04)
[9]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有機碳、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響[J]. 陳娟,馬忠明,劉莉莉,呂曉東.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6(03)
[10]土壤酸桿菌門細菌生態(tài)學研究進展[J]. 王光華,劉俊杰,于鎮(zhèn)華,王新珍,金劍,劉曉冰.  生物技術通報. 2016(02)

碩士論文
[1]模擬氮沉降對楊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優(yōu)勢種群結構的影響[D]. 馬慧君.南京林業(yè)大學 2017
[2]旱作麥田秸桿覆蓋的生態(tài)綜合效應研究[D]. 鞏杰.甘肅農業(yè)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5434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5434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560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