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添加玉米秸稈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2-12 11:34
  為研究重金屬污染環(huán)境脅迫下新碳的添加對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以蘇南地區(qū)不同程度Cd/Pb污染的水稻土為研究對象,通過室內培養(yǎng)法,研究了添加玉米秸稈(新碳)條件下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有機碳(老碳)礦化的影響。試驗通過測定土壤CO2-C排放動態(tài)及其δ13C值、總有機碳和活性碳庫組分含量,計算了相對激發(fā)效應,探討了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新老有機碳礦化的影響。結果表明:新鮮有機碳的添加均提高了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速率和累計礦化量,添加玉米秸稈后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的水稻土有機碳累積礦化量分別提高了120%(輕度污染土壤,P0)、540%(較高程度污染土壤,P1)和360%(高度污染土壤,P2)。添加玉米秸稈同時促進了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水稻土中原有有機碳的礦化速率,相對于P0與P1土壤,P2土壤更能促進水稻土老碳的礦化,并降低了可溶性有機碳含量,且在培養(yǎng)的不同階段P2土壤相對激發(fā)效應顯著高于P0與P1土壤,在培養(yǎng)第30天時相對激發(fā)效應值達到最高,分別為47.3%(P0)、148.2%(P1)、189.2%(P2)。 

【文章來源】:土壤. 2020,52(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添加玉米秸稈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


添加玉米條件下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的水稻土CO2-C釋放速率(A)與有機碳累計礦化量(B)

含量變化圖,玉米秸,重金屬污染,水稻土


在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下,添加玉米秸稈均能夠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且在P1土壤中達到顯著性差異,比原土和對照組分別提升了17.30%和20.60%(圖2)。玉米秸稈的添加對不同程度重金屬水稻土有機碳含量的影響不同,且玉米秸稈的添加更利于較高程度重金屬污染水稻土中有機碳的積累。添加玉米秸稈對長期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土壤的DOC、MBC、POC和EOC含量都有不同的影響。由圖3A可以看出,添加玉米秸稈在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的原土中DOC含量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和玉米秸稈處理。與原土相比,對照組中P0、P1和P2土壤的DOC含量分別減少了25.25%、48.27%和37.50%;而添加玉米秸稈后DOC含量分別降低了8.60%、50.85%和43.82%。玉米秸稈處理與對照相比顯著地提高了P0土壤的DOC含量,提高幅度為22.27%;而P1和P2土壤的DOC含量無顯著變化。

玉米秸,水稻土,重金屬污染,土壤


對照組和添加玉米秸稈處理組中,3種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水稻土中POC含量之間差異不同,原土中POC含量之間呈現顯著性差異,P1土壤中的POC含量顯著高于P0和P2土壤(圖3D)。P0和P1土壤中不同處理水稻土POC之間呈現顯著性差異,P2土壤中無顯著性差異。添加玉米秸稈處理后,P0土壤中的POC含量比原土和對照分別升高了40.51%和13.38%;在P1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稈和對照處理的POC含量與原土相比,分別降低了62.28%和44.46%。2.4 添加玉米秸稈不同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新老碳礦化和激發(fā)效應的影響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對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閆華,歐陽明,張旭輝,應多,趙熙君,張玉嬌,鄭聚鋒,劉曉雨,卞榮軍,李戀卿,潘根興.  土壤. 2018(03)
[2]秸稈直接還田與炭化還田下土壤有機碳穩(wěn)定性和溫室氣體排放潛力的對比研究[J]. 劉志偉,朱孟濤,郭文杰,鄭聚鋒,張旭輝,卞榮軍,劉曉雨,程琨,潘根興,李戀卿.  土壤通報. 2017(06)
[3]不同程度重金屬污染對水稻土團聚體組成的影響[J]. 張玉嬌,陳敏瑤,張旭輝,賀楓,劉曉雨,卞榮軍,程琨,李戀卿,潘根興.  土壤. 2017(02)
[4]基于內梅羅指數法及其改進方法的小尺度區(qū)域土壤重金屬污染評價——以蘇南地區(qū)為例[J]. 李小曼,徐夢潔,劉勤,孟令儀.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7(03)
[5]外源碳輸入對陸地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關鍵過程的影響及其微生物學驅動機制[J]. 賀云龍,齊玉春,彭琴,董云社,郭樹芳,閆鐘清,王麗芹,李兆林.  生態(tài)學報. 2017(02)
[6]黃土臺塬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有機碳礦化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J]. 吳健利,劉夢云,趙國慶,虞亞楠,劉麗雯,劉歡.  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6(05)
[7]外源有機碳和溫度對土壤有機碳分解的影響[J]. 袁淑芬,汪思龍,張偉東.  土壤通報. 2015(04)
[8]添加作物秸稈對土壤有機碳組分和酶活性的影響[J]. 李碩,把余玲,李有兵,王淑娟,田霄鴻,師江瀾.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06)
[9]現代陸生植物碳同位素組成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進展[J]. 劉賢趙,張勇,宿慶,田艷林,全斌,王國安.  地球科學進展. 2014(12)
[10]穩(wěn)定同位素分析技術在農田生態(tài)系統土壤碳循環(huán)中的應用[J]. 袁紅朝,李春勇,簡燕,耿梅梅,許麗衛(wèi),王久榮.  同位素. 2014(03)

博士論文
[1]重金屬污染稻田土壤溫室氣體產生相關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及活性變化[D]. 劉永卓.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3660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53660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255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