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施情境下黃綿土坡地侵蝕產沙及磷素流失模擬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1 04:02
坡地水土流失是導致黃土高原地區(qū)土壤質量退化、侵蝕加劇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主要因素,控制坡地水土養(yǎng)分流失是防控黃土高原土壤侵蝕和非點源污染的關鍵。本研究采用室內人工模擬降雨方法,選取3個雨強(60mm/h、90mm/h、120mm/h),3個坡度(10°、15°、20°),2類下墊面(裸地、植被),3種生物炭含量(0%、3%、6%),2種耕作方式(平作、橫坡壟作),研究不同坡度、不同雨強、不同措施對坡地土壤侵蝕和磷素流失的影響效應。主要結論如下:(1)降雨初期不同條件下植被坡面和裸地坡面的累積徑流量與累積泥沙量增幅均較大,產流20min后增長幅度減緩。兩種坡面的累積徑流量和累積泥沙量與降雨歷時之間均存在較好的線性相關性(R2>0.65),累積徑流量和累積泥沙量之間可用冪函數(shù)關系表示,且擬合效果較好(R2>0.97)。(2)不同條件下裸地坡面和植被坡面的徑流量、產沙量和磷素流失量整體上與坡度和雨強均呈正相關關系。不同類型坡面下均存在土壤侵蝕和磷素流失臨界坡度,在90mm/h雨強條件下,裸地坡面土壤侵蝕和磷素流失臨界坡度存在于15~20°范...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雨強率定圖
化范圍為 1549~4953ml/min,平均產流率為 4136.08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5635~985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8612.5ml/min;當坡度為 15°時,6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1840~348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2939.06ml/min,9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3401~763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6286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5234~816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7351.75ml/min;當坡度為 20°時,6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1130~389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2815.25ml/min,9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3840~7752ml/min,平均產流率為 6771.77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7330~1023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9569.42ml/min。對比不同坡度、降雨條件下坡面平均產流率可知,整體上裸坡產流率隨坡度和雨強的增大而增大,且相比于坡度,雨強對裸坡產流率的影響更顯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遼西低山丘陵區(qū)褐土和棕壤坡耕地濺蝕過程模擬[J]. 董亮,呂剛,傅昕陽,杜昕鵬,李葉鑫,湯家喜. 水土保持學報. 2020(01)
[2]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J]. 楊磊,馮青郁,陳利頂. 資源科學. 2020(01)
[3]生物炭對雙季水稻產量、養(yǎng)分吸收和土壤性狀的殘留效應[J]. 劉磊,廖萍,王海媛,張俊,曾勇軍,黃山. 中國稻米. 2020(01)
[4]模擬降雨條件下壟溝坡度對溶解態(tài)氮磷流失的影響[J]. 扈曉碟,張含玉,劉前進,徐相忠,邱德勛,馬良.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6)
[5]地面覆蓋條件下雨強和坡度對紅黏土坡面侵蝕過程的影響[J]. 常松濤,查軒,黃少燕,姚沖,張婧,王玉婷,孫麗麗.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6)
[6]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 李宗善,楊磊,王國梁,侯建,信忠保,劉國華,傅伯杰. 生態(tài)學報. 2019(20)
[7]連續(xù)施用生物炭對棕壤磷素形態(tài)及有效性的影響[J]. 高天一,李娜,彭靖,高鳴慧,羅培宇,韓曉日.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9(09)
[8]三峽庫區(qū)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徑流及氮磷流失特征[J]. 曹瑞霞,劉京,鄧開開,先宇,王偉,方芳,歐陽文娟,郭勁松. 環(huán)境科學. 2019(12)
[9]基于短歷時降雨數(shù)據(jù)的降雨輸沙經驗模型研究[J]. 陳松偉,王鵬,李超群. 人民黃河. 2019(06)
[10]耕作措施及雨強對南方紅壤坡耕地侵蝕的影響[J]. 周怡雯,戴翠婷,劉窯軍,王天巍,鄧俊,李朝霞,胡宇瀟.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2)
博士論文
[1]凍融作用下坡面水沙與氮磷遷移過程及其響應機制研究[D]. 成玉婷.西安理工大學 2019
[2]降雨和上方來水條件下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特征研究[D]. 牛耀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9
[3]黃土區(qū)地貌與植被格局的侵蝕動力過程試驗研究[D]. 張霞.西安理工大學 2018
[4]不同灌溉方式設施土壤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機理的研究[D]. 劉暢.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5]我國主要侵蝕土壤濺蝕和片蝕特征與機理研究[D]. 胡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6
[6]棕壤橫壟土壤侵蝕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 劉前進.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4
[7]黃土丘陵區(qū)植物根系強化土壤抗沖性機理及固土效應[D]. 李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4
[8]黃土高原草地土壤質量特征及評價研究[D]. 宋娟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9]黃土區(qū)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機理試驗研究[D]. 李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覆沙黃土坡面侵蝕產沙機理研究[D]. 暢易飛.西安理工大學 2019
[2]基于云平臺的水土保持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 祝起明.長安大學 2019
[3]不同侵蝕強度的風化花崗巖坡地土壤磷素流失模擬研究[D]. 范曉娟.浙江大學 2019
[4]坡長和植被對坡面水土養(yǎng)分流失特征的影響研究[D]. 李虎軍.西安理工大學 2018
[5]多年連續(xù)施加生物炭的坡耕地水土保持與節(jié)水增產效應[D]. 張翼鵬.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6]人工模擬降雨下喀斯特裸露坡耕地溶質遷移特征試驗研究[D]. 甘藝賢.貴州大學 2018
[7]獨頭巷道瓦斯?jié)舛确植家?guī)律研究與風筒布置優(yōu)化[D]. 杜俊生.重慶科技學院 2017
[8]秸稈生物炭的坡耕地主要糧食作物節(jié)水增產與水土保持效應[D]. 馮鼎銳.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7
[9]山西運城蘋果產量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D]. 任嘉穎.山西農業(yè)大學 2017
[10]黃土高原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應研究[D]. 曹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508733
【文章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
雨強率定圖
化范圍為 1549~4953ml/min,平均產流率為 4136.08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5635~985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8612.5ml/min;當坡度為 15°時,6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1840~348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2939.06ml/min,9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3401~763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6286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5234~8165ml/min,平均產流率為 7351.75ml/min;當坡度為 20°時,6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1130~389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2815.25ml/min,9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3840~7752ml/min,平均產流率為 6771.77ml/min,120mm/h 下產流率變化范圍為 7330~10230ml/min,平均產流率為 9569.42ml/min。對比不同坡度、降雨條件下坡面平均產流率可知,整體上裸坡產流率隨坡度和雨強的增大而增大,且相比于坡度,雨強對裸坡產流率的影響更顯著。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遼西低山丘陵區(qū)褐土和棕壤坡耕地濺蝕過程模擬[J]. 董亮,呂剛,傅昕陽,杜昕鵬,李葉鑫,湯家喜. 水土保持學報. 2020(01)
[2]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J]. 楊磊,馮青郁,陳利頂. 資源科學. 2020(01)
[3]生物炭對雙季水稻產量、養(yǎng)分吸收和土壤性狀的殘留效應[J]. 劉磊,廖萍,王海媛,張俊,曾勇軍,黃山. 中國稻米. 2020(01)
[4]模擬降雨條件下壟溝坡度對溶解態(tài)氮磷流失的影響[J]. 扈曉碟,張含玉,劉前進,徐相忠,邱德勛,馬良.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6)
[5]地面覆蓋條件下雨強和坡度對紅黏土坡面侵蝕過程的影響[J]. 常松濤,查軒,黃少燕,姚沖,張婧,王玉婷,孫麗麗.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6)
[6]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 李宗善,楊磊,王國梁,侯建,信忠保,劉國華,傅伯杰. 生態(tài)學報. 2019(20)
[7]連續(xù)施用生物炭對棕壤磷素形態(tài)及有效性的影響[J]. 高天一,李娜,彭靖,高鳴慧,羅培宇,韓曉日.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9(09)
[8]三峽庫區(qū)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徑流及氮磷流失特征[J]. 曹瑞霞,劉京,鄧開開,先宇,王偉,方芳,歐陽文娟,郭勁松. 環(huán)境科學. 2019(12)
[9]基于短歷時降雨數(shù)據(jù)的降雨輸沙經驗模型研究[J]. 陳松偉,王鵬,李超群. 人民黃河. 2019(06)
[10]耕作措施及雨強對南方紅壤坡耕地侵蝕的影響[J]. 周怡雯,戴翠婷,劉窯軍,王天巍,鄧俊,李朝霞,胡宇瀟.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2)
博士論文
[1]凍融作用下坡面水沙與氮磷遷移過程及其響應機制研究[D]. 成玉婷.西安理工大學 2019
[2]降雨和上方來水條件下工程堆積體土壤侵蝕特征研究[D]. 牛耀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9
[3]黃土區(qū)地貌與植被格局的侵蝕動力過程試驗研究[D]. 張霞.西安理工大學 2018
[4]不同灌溉方式設施土壤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機理的研究[D]. 劉暢.沈陽農業(yè)大學 2018
[5]我國主要侵蝕土壤濺蝕和片蝕特征與機理研究[D]. 胡偉.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6
[6]棕壤橫壟土壤侵蝕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 劉前進.華中農業(yè)大學 2014
[7]黃土丘陵區(qū)植物根系強化土壤抗沖性機理及固土效應[D]. 李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2014
[8]黃土高原草地土壤質量特征及評價研究[D]. 宋娟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0
[9]黃土區(qū)草地植被水土保持作用機理試驗研究[D]. 李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覆沙黃土坡面侵蝕產沙機理研究[D]. 暢易飛.西安理工大學 2019
[2]基于云平臺的水土保持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xiàn)[D]. 祝起明.長安大學 2019
[3]不同侵蝕強度的風化花崗巖坡地土壤磷素流失模擬研究[D]. 范曉娟.浙江大學 2019
[4]坡長和植被對坡面水土養(yǎng)分流失特征的影響研究[D]. 李虎軍.西安理工大學 2018
[5]多年連續(xù)施加生物炭的坡耕地水土保持與節(jié)水增產效應[D]. 張翼鵬.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8
[6]人工模擬降雨下喀斯特裸露坡耕地溶質遷移特征試驗研究[D]. 甘藝賢.貴州大學 2018
[7]獨頭巷道瓦斯?jié)舛确植家?guī)律研究與風筒布置優(yōu)化[D]. 杜俊生.重慶科技學院 2017
[8]秸稈生物炭的坡耕地主要糧食作物節(jié)水增產與水土保持效應[D]. 馮鼎銳.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7
[9]山西運城蘋果產量預測及影響因素分析[D]. 任嘉穎.山西農業(yè)大學 2017
[10]黃土高原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土保持效應研究[D]. 曹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7
本文編號:3508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5087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