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jié)性干旱區(qū)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
發(fā)布時間:2021-09-24 18:35
以金沙江下游季節(jié)性干旱區(qū)紫色土坡耕地為研究對象,使用PR2/6土壤剖面水分測定儀和翻斗式雨量計對雨季0—100 cm土層的土壤含水量和降雨量進行連續(xù)觀測,分析雨季紫色土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結果表明:每月平均土壤含水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0—20 cm土壤含水率表現(xiàn)為9月>8月≈7月>6月,在整個雨季呈累加上升趨勢。降雨量大小是影響土壤水分補給深度的決定因素。小雨(6.4 mm)只對10 cm土層土壤水分產生影響,平均提高12.35%;中雨(23 mm)對30 cm以上土層土壤水分產生影響,10,20,30 cm分別提高21.16%,17.77%,8.22%;大雨(49 mm)和暴雨(112 mm)均可影響60 cm以上土層土壤水分,49 mm提高7.18%~31.12%,112 mm提高34.12%~49.18%。0—40 cm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降雨量和降雨歷時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0—2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前期干旱天數在0.0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30—4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3天前期累積降雨量呈顯著相關。紫色土超過70%的土壤水分存儲在60,100 ...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不同降雨量前后土壤含水量變化
土壤水分增量是一個重要的參數,是指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的累計變化量,可以用來評估土壤含水量對降雨的響應[20-21]。S1、S2和S3監(jiān)測點土壤水分增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S1監(jiān)測點為例。從圖3可以看出,S1監(jiān)測點不同土層土壤水分增量對降水的響應存在較大差異,總體表現(xiàn)為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響應趨勢減弱。當研究區(qū)降雨量>20 mm時,10,20,30 cm含水量均有顯著增加,且增幅逐層減弱;當日降雨量>20 mm且前期干旱天數≤1天時,40 cm深度處的含水量才有變化。7月10日至8月10日60 cm土層土壤水分增量變化較大,這是因為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降雨發(fā)生,日均降雨量為11.61 mm,日均前期干旱天數為0.37天,土壤含水量高,可能在60 cm土巖分界處形成了壤中流,因此該土層土壤水分增量變化較大。整個雨季,100 cm土層水分增量均無明顯變化。表4為不同深度土層含水量的增加量與降雨特征值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表明,S1、S2和S3監(jiān)測點0—4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均與降雨量以及降雨歷時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其余土層沒有顯著相關性。其中,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降雨量的相關系數r為0.312~0.724,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降雨歷時的相關系數r為0.260~0.646。S1、S2和S3監(jiān)測點1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前期干旱天數在0.0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358,-0.298和-0.369。S1監(jiān)測點20,30,40 cm土層以及S2和S3監(jiān)測點20,6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前期干旱天數均在0.0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S1監(jiān)測點僅30,4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3天前期累積降雨量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39和0.411;而S2和S3監(jiān)測點30—60 cm土層均與其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207~0.455。
研究區(qū)2019年降雨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放牧對典型草原區(qū)土壤水分及其對降雨響應規(guī)律的影響[J]. 徐冉,張圣微,朱仲元,龐文臺. 中國草地學報. 2019(03)
[2]白刺沙包淺層土壤水分動態(tài)及其對不同降雨量的響應[J]. 李新樂,吳波,張建平,辛智鳴,董雪,段瑞兵. 生態(tài)學報. 2019(15)
[3]不同時間尺度反坡臺階紅壤坡耕地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J]. 王帥兵,王克勤,宋婭麗,趙洋毅,李佳璇,王震.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9(08)
[4]不同降雨條件下土壤水運動及再分布模擬研究[J]. 孫媛,董曉華,郭梁鋒,劉旋旋,劉冀,李英海. 灌溉排水學報. 2018(S2)
[5]耕作模式對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產量的影響[J]. 邱野,王瑄.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22)
[6]人工林對黃土高原小流域上下游不同坡面土壤水分的影響[J]. 黃艷麗,李占斌,蘇輝,柏蘭峰,孫寶洋,劉晨光.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15)
[7]金沙江干熱河谷沖溝發(fā)育區(qū)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特征[J]. 吳漢,熊東紅,張寶軍,郭敏,楊丹,張素,校亮,方海東.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8(02)
[8]六盤山半干旱區(qū)華北落葉松林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J]. 王正安,邸利,王彥輝,李振華,韓新生.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8(04)
[9]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對降雨強度的響應[J]. 李馨欣,王小燕,蔡崇法,李鴻.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10]不同降雨強度下北京山區(qū)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時空變化特征[J]. 侯貴榮,余新曉,劉自強,賈國棟,李瀚之,劉文娜,李勇.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3)
碩士論文
[1]黃土土柱降雨特征與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研究[D]. 白盛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08242
【文章來源】:水土保持學報. 2020,34(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不同降雨量前后土壤含水量變化
土壤水分增量是一個重要的參數,是指降雨前后土壤含水量的累計變化量,可以用來評估土壤含水量對降雨的響應[20-21]。S1、S2和S3監(jiān)測點土壤水分增量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以S1監(jiān)測點為例。從圖3可以看出,S1監(jiān)測點不同土層土壤水分增量對降水的響應存在較大差異,總體表現(xiàn)為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響應趨勢減弱。當研究區(qū)降雨量>20 mm時,10,20,30 cm含水量均有顯著增加,且增幅逐層減弱;當日降雨量>20 mm且前期干旱天數≤1天時,40 cm深度處的含水量才有變化。7月10日至8月10日60 cm土層土壤水分增量變化較大,這是因為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有降雨發(fā)生,日均降雨量為11.61 mm,日均前期干旱天數為0.37天,土壤含水量高,可能在60 cm土巖分界處形成了壤中流,因此該土層土壤水分增量變化較大。整個雨季,100 cm土層水分增量均無明顯變化。表4為不同深度土層含水量的增加量與降雨特征值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結果表明,S1、S2和S3監(jiān)測點0—4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均與降雨量以及降雨歷時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其余土層沒有顯著相關性。其中,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降雨量的相關系數r為0.312~0.724,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降雨歷時的相關系數r為0.260~0.646。S1、S2和S3監(jiān)測點1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前期干旱天數在0.01水平上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358,-0.298和-0.369。S1監(jiān)測點20,30,40 cm土層以及S2和S3監(jiān)測點20,6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前期干旱天數均在0.05水平上顯著負相關。S1監(jiān)測點僅30,4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增加量與3天前期累積降雨量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239和0.411;而S2和S3監(jiān)測點30—60 cm土層均與其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207~0.455。
研究區(qū)2019年降雨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放牧對典型草原區(qū)土壤水分及其對降雨響應規(guī)律的影響[J]. 徐冉,張圣微,朱仲元,龐文臺. 中國草地學報. 2019(03)
[2]白刺沙包淺層土壤水分動態(tài)及其對不同降雨量的響應[J]. 李新樂,吳波,張建平,辛智鳴,董雪,段瑞兵. 生態(tài)學報. 2019(15)
[3]不同時間尺度反坡臺階紅壤坡耕地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J]. 王帥兵,王克勤,宋婭麗,趙洋毅,李佳璇,王震.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9(08)
[4]不同降雨條件下土壤水運動及再分布模擬研究[J]. 孫媛,董曉華,郭梁鋒,劉旋旋,劉冀,李英海. 灌溉排水學報. 2018(S2)
[5]耕作模式對坡耕地土壤水分和大豆產量的影響[J]. 邱野,王瑄.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22)
[6]人工林對黃土高原小流域上下游不同坡面土壤水分的影響[J]. 黃艷麗,李占斌,蘇輝,柏蘭峰,孫寶洋,劉晨光.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8(15)
[7]金沙江干熱河谷沖溝發(fā)育區(qū)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時空變化特征[J]. 吳漢,熊東紅,張寶軍,郭敏,楊丹,張素,校亮,方海東.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18(02)
[8]六盤山半干旱區(qū)華北落葉松林土壤水分對降雨的響應[J]. 王正安,邸利,王彥輝,李振華,韓新生.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8(04)
[9]紫色土水分和壤中流對降雨強度的響應[J]. 李馨欣,王小燕,蔡崇法,李鴻.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5)
[10]不同降雨強度下北京山區(qū)典型林地土壤水分時空變化特征[J]. 侯貴榮,余新曉,劉自強,賈國棟,李瀚之,劉文娜,李勇. 水土保持學報. 2017(03)
碩士論文
[1]黃土土柱降雨特征與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研究[D]. 白盛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4082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4082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