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機碳、氮和微生物量碳、氮的變化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09:03
氮、碳是植物生長發(fā)育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形成、森林群落繁衍與更替中都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不同栽植代數(shù)(1、2、3和4代)桉樹人工林為研究對象,采用空間代替時間的方法,對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水溶性有機碳、氮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變化特征及其關系進行較系統(tǒng)的研究,旨在闡明連栽對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機碳、氮的影響,進一步揭示桉樹人工林的生態(tài)效應及其土壤肥力的演變過程,為實現(xiàn)桉樹人工林可持續(xù)經(jīng)營提供科學依據(jù)。主要結果如下:(1)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含量在0~20 cm 土層年平均值的變化規(guī)律是Ⅰ代林(36.32mg·kg-1)>Ⅱ 代林(31.68mg·kg-1)>Ⅲ 代林(30.48mg·kg-1)>Ⅳ代林(29.04 mg·kg-1),呈現(xiàn)隨著栽植代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含量及其占總有機碳的百分比總體表現(xiàn)為冷季高而暖季低,四個栽植代數(shù)土壤水溶性有機碳含量占總有機碳的百分比的差異顯著(p<0.05)。(2)土壤水溶性有機氮含量在0~20 cm 土層的年平均值呈現(xiàn)出的變化趨勢是 Ⅰ 代林(3.17 mg·...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4-1不同栽植代數(shù)桉樹人工林土壤pH值的變化特征??Fig.4-1?Variation?of?soil?pH?in?E?
圖4-2不同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氮儲量及其分布特征[J]. 呂小燕,何斌,吳永富,蘭俊,滕秋梅. 熱帶作物學報. 2017(10)
[2]南亞熱帶典型鄉(xiāng)土闊葉人工林與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及可溶性氮特征[J]. 覃林,馬雪珍,吳水榮,譚玲,范垚城,郭文福.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7(04)
[3]不同林齡桉樹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質及脲酶活性[J]. 梁卿雅,王旭,劉文杰,鄒耀進,王鑫瑤,李超,唐鵬,程毅康. 熱帶作物學報. 2017(03)
[4]桉樹人工林中的連栽更新經(jīng)營模式[J]. 吳柳月,莫玉嬋. 現(xiàn)代園藝. 2016(19)
[5]桉樹人工林連栽對水質影響研究[J]. 楊健基,余沖. 科技資訊. 2016(06)
[6]桉樹連栽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 蘇貽攀. 福建林業(yè)科技. 2016(02)
[7]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變化特征[J]. 曾天慧,胡海波,張勇,盧雪萍. 水土保持通報. 2015(03)
[8]不同連栽代次桉樹林土壤有機碳演變特征[J]. 史進納,蔣代華,肖斌,黃位權,梁小迪. 熱帶作物學報. 2015(04)
[9]西南亞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水溶性有機碳時間動態(tài)[J]. 劉帥,陳玥希,孫輝,王林.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5(01)
[10]連栽對桉樹人工林植被蓋度、物種多樣性及功能群的影響[J]. 溫遠光,左花,朱宏光,劉世榮,梁宏溫,黃雪蔓,李曉瓊,羅應華. 廣西科學. 2014(05)
博士論文
[1]作物根系分泌物對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數(shù)量和酶活性的影響[D]. 耿貴.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桉樹連栽對土壤有機碳儲存和波譜特征的潛在影響研究[D]. 黃圖英.廣西大學 2017
[2]北方旱地免耕下土壤氮儲量及肥料氮去向研究[D]. 張恒恒.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6
[3]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態(tài)變化及吸附—解吸特征[D]. 李遠航.廣西大學 2016
[4]連栽桉樹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研究[D]. 舒凡.廣西大學 2016
[5]內(nèi)蒙古大青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 陳麗霞.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6]上海PM2.5中水溶性有機氮的濃度特征和來源解析[D]. 徐玢花.上海大學 2015
[7]不同連栽代次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演變特征[D]. 肖斌.廣西大學 2014
[8]不同林齡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羅亞進.廣西師范大學 2014
[9]不同栽植代數(shù)桉樹人工林土壤氮礦化研究[D]. 劉莉.廣西大學 2013
[10]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與群落功能多樣性[D]. 石賢輝.廣西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13171
【文章來源】: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6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4-1不同栽植代數(shù)桉樹人工林土壤pH值的變化特征??Fig.4-1?Variation?of?soil?pH?in?E?
圖4-2不同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氮儲量及其分布特征[J]. 呂小燕,何斌,吳永富,蘭俊,滕秋梅. 熱帶作物學報. 2017(10)
[2]南亞熱帶典型鄉(xiāng)土闊葉人工林與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及可溶性氮特征[J]. 覃林,馬雪珍,吳水榮,譚玲,范垚城,郭文福.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 2017(04)
[3]不同林齡桉樹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質及脲酶活性[J]. 梁卿雅,王旭,劉文杰,鄒耀進,王鑫瑤,李超,唐鵬,程毅康. 熱帶作物學報. 2017(03)
[4]桉樹人工林中的連栽更新經(jīng)營模式[J]. 吳柳月,莫玉嬋. 現(xiàn)代園藝. 2016(19)
[5]桉樹人工林連栽對水質影響研究[J]. 楊健基,余沖. 科技資訊. 2016(06)
[6]桉樹連栽對土壤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 蘇貽攀. 福建林業(yè)科技. 2016(02)
[7]不同植被群落土壤水溶性有機碳的變化特征[J]. 曾天慧,胡海波,張勇,盧雪萍. 水土保持通報. 2015(03)
[8]不同連栽代次桉樹林土壤有機碳演變特征[J]. 史進納,蔣代華,肖斌,黃位權,梁小迪. 熱帶作物學報. 2015(04)
[9]西南亞高山-高山海拔梯度上森林土壤水溶性有機碳時間動態(tài)[J]. 劉帥,陳玥希,孫輝,王林. 西北林學院學報. 2015(01)
[10]連栽對桉樹人工林植被蓋度、物種多樣性及功能群的影響[J]. 溫遠光,左花,朱宏光,劉世榮,梁宏溫,黃雪蔓,李曉瓊,羅應華. 廣西科學. 2014(05)
博士論文
[1]作物根系分泌物對土壤碳、氮含量、微生物數(shù)量和酶活性的影響[D]. 耿貴.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 2011
碩士論文
[1]桉樹連栽對土壤有機碳儲存和波譜特征的潛在影響研究[D]. 黃圖英.廣西大學 2017
[2]北方旱地免耕下土壤氮儲量及肥料氮去向研究[D]. 張恒恒.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2016
[3]連栽桉樹人工林土壤磷素形態(tài)變化及吸附—解吸特征[D]. 李遠航.廣西大學 2016
[4]連栽桉樹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研究[D]. 舒凡.廣西大學 2016
[5]內(nèi)蒙古大青山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特征研究[D]. 陳麗霞.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2015
[6]上海PM2.5中水溶性有機氮的濃度特征和來源解析[D]. 徐玢花.上海大學 2015
[7]不同連栽代次桉樹人工林土壤有機碳演變特征[D]. 肖斌.廣西大學 2014
[8]不同林齡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D]. 羅亞進.廣西師范大學 2014
[9]不同栽植代數(shù)桉樹人工林土壤氮礦化研究[D]. 劉莉.廣西大學 2013
[10]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與群落功能多樣性[D]. 石賢輝.廣西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3131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31317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