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垂直分布及相關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04 08:20
濕地是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碳循環(huán)和轉(zhuǎn)化的重要場所,濕地土壤活性碳庫與氣候變化有著密切聯(lián)系。鹽堿濕地具有獨特的土壤性質(zhì),以吉林西部松嫩平原鹽堿濕地為例,以土壤類型圖和土地利用類型圖為基礎,選取吉林松原查干湖天然鹽堿蘆葦濕地為研究對象。明晰鹽堿濕地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垂直分布及影響因素分析,為鹽堿區(qū)脆弱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管理與保護、區(qū)域碳庫源匯研究及客觀評價其在區(qū)域氣候變化中的作用,以及退化濕地生態(tài)恢復提供科學依據(jù)。在研究區(qū)豐水期進行采樣,在地上植被為蘆葦?shù)臐竦赝寥赖貕K設置9個采樣區(qū),每個區(qū)域設置4個采樣點,按照0~10、10~20、20~30、30~40、40~50 cm分層采集土壤樣品。分析測定土壤有機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易氧化有機碳(read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ROOC)、水溶性有機碳(water 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微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含量及土壤pH、含水率、容重、孔隙度等,以闡明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分布特征...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有機碳垂直分布特征
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易氧化有機碳垂直分布特征
雖然水溶性有機碳(WSOC)在總有機碳中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它卻是指示土壤肥力的有效指標。由圖3可知,查干湖鹽堿蘆葦濕地土壤WSOC含量變化趨勢同樣表現(xiàn)為伴隨土層加深逐漸減少,表層0~10 cm土壤顯著高于其余各土層,10~30 cm土層間土壤WSOC含量變化幅度較小。2.4 土壤微生物量碳剖面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伊犁河谷不同類型濕地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及其含量差異[J]. 崔東,閆俊杰,劉海軍,陳晨. 生態(tài)學雜志. 2019(07)
[2]濕地恢復對碳固存影響的研究進展[J]. 劉吉平,司薇,梁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4)
[3]鹽度對濱海濕地土壤碳庫組分及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王純,劉興土,仝川. 地理科學. 2018(05)
[4]吉林西部鹽堿區(qū)農(nóng)田土壤鹽堿程度與碳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的關系[J]. 湯潔,榮廣智,張勇,李雪松.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7)
[5]小興安嶺森林沼澤濕地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活性碳組分的影響[J]. 趙光影,江姍,邵宗仁.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6)
[6]尕海濕地沼澤化草甸中不同積水區(qū)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J]. 吳江琪,馬維偉,李廣,王輝,羅永忠,聶志剛,薛景文. 濕地科學. 2017(01)
[7]濕地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分布特征影響因素研究[J]. 劉萍萍,宋娜,程龍,袁曉聲. 環(huán)境保護科學. 2016(06)
[8]三江平原不同濕地類型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及含量差異[J]. 肖燁,黃志剛,武海濤,呂憲國. 生態(tài)學報. 2015(23)
[9]水分條件對巴音布魯克高寒濕地CO2排放的影響[J]. 楊磊,賈宏濤,胡毅,蘇建紅,朱新萍,李策. 草業(yè)科學. 2015(02)
[10]若爾蓋高原三種濕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J]. 高俊琴,雷光春,李麗,呂偲,白明英. 濕地科學. 2010(04)
本文編號:3264414
【文章來源】: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0,20(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有機碳垂直分布特征
鹽堿蘆葦濕地土壤易氧化有機碳垂直分布特征
雖然水溶性有機碳(WSOC)在總有機碳中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它卻是指示土壤肥力的有效指標。由圖3可知,查干湖鹽堿蘆葦濕地土壤WSOC含量變化趨勢同樣表現(xiàn)為伴隨土層加深逐漸減少,表層0~10 cm土壤顯著高于其余各土層,10~30 cm土層間土壤WSOC含量變化幅度較小。2.4 土壤微生物量碳剖面分布特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伊犁河谷不同類型濕地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及其含量差異[J]. 崔東,閆俊杰,劉海軍,陳晨. 生態(tài)學雜志. 2019(07)
[2]濕地恢復對碳固存影響的研究進展[J]. 劉吉平,司薇,梁晨.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9(14)
[3]鹽度對濱海濕地土壤碳庫組分及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王純,劉興土,仝川. 地理科學. 2018(05)
[4]吉林西部鹽堿區(qū)農(nóng)田土壤鹽堿程度與碳的穩(wěn)定同位素比值的關系[J]. 湯潔,榮廣智,張勇,李雪松.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18(07)
[5]小興安嶺森林沼澤濕地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活性碳組分的影響[J]. 趙光影,江姍,邵宗仁. 水土保持通報. 2017(06)
[6]尕海濕地沼澤化草甸中不同積水區(qū)土壤活性有機碳含量[J]. 吳江琪,馬維偉,李廣,王輝,羅永忠,聶志剛,薛景文. 濕地科學. 2017(01)
[7]濕地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分布特征影響因素研究[J]. 劉萍萍,宋娜,程龍,袁曉聲. 環(huán)境保護科學. 2016(06)
[8]三江平原不同濕地類型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及含量差異[J]. 肖燁,黃志剛,武海濤,呂憲國. 生態(tài)學報. 2015(23)
[9]水分條件對巴音布魯克高寒濕地CO2排放的影響[J]. 楊磊,賈宏濤,胡毅,蘇建紅,朱新萍,李策. 草業(yè)科學. 2015(02)
[10]若爾蓋高原三種濕地土壤有機碳分布特征[J]. 高俊琴,雷光春,李麗,呂偲,白明英. 濕地科學. 2010(04)
本文編號:32644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2644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