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齡尾巨桉人工林根系-土壤C、N、P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6-16 17:01
分析不同林齡尾巨桉人工林根系-土壤C、N、P化學計量關系特征,以掌握土壤養(yǎng)分現(xiàn)狀和變化規(guī)律對林木根系養(yǎng)分狀況的影響。以2、6和9a年生尾巨桉人工林為研究對象,測定根系及土壤C、N、P含量,分析二者生態(tài)化學計量關系特征及根系生態(tài)化學內(nèi)穩(wěn)性特征。結(jié)果表明:根系有機C和全N含量隨林齡表現(xiàn)為先減后增趨勢,全P含量9 a最小;土壤有機C隨林齡先減后增,全P含量隨林齡逐漸增大。根系C:N隨林分生長而增大,C:P和N:P均為9a最大;土壤元素化學計量比在林齡間未表現(xiàn)出差異性;根系N:P與其C:N、C:P存在極顯著相關性,根系C:N與土壤C:N、C:P存在顯著相關性。2a和6a的養(yǎng)分元素及其化學計量比均具有較強的內(nèi)穩(wěn)性特征,9 a根系C:P屬于敏感型,具有一定可塑性。
【文章來源】:桉樹科技. 2020,37(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圖1不同林齡尾巨桉林根系C、NU?P含量??
4??桉樹科技??第37卷??由圖2可知,2、6和9?a生尾巨桉林土壤有機??C含量分別為10.60?25.16、11.04?18.59和16.05???25.72?g.kg'全N含量分別為0.93? ̄?1.88、1.09? ̄?1.36??和1.20?1.71?g.kg'全P含量分別為0.69?0.74、??0.76? ̄?0.79?和?0.85? ̄?0.92?g?kg_1。3?個林分土壤有機??C含量均隨土層加深遞減,土層間差異顯著??(P<0.05)。0?20和20? ̄?40?cm?土層有機C含量均??為2?a矛口?9?a顯著高于6?a生(PcO.OS),2?a矛口?9?a生??間無顯著差異(尺>0.05)。40?60?cm?土層有機C含量??為9?a顯著高于2?a和6?apO.O〗),2?a和6?a間無顯??著差異(/^〇.〇5)。??2?6?9?2?6?9?2?6?9??林齡/a?林齡/a?林齡/a??1.?_J?0-20?cm?L—.?J?20-40?cm?匡S3?40-60?cm?888888^?平均??圖2不同林齡尾巨桉林土壤C、N、P含量??3.2不同林齡尾巨桉林根系和土壤C、N、P化學??計量比??3個林齡根系C:N均表現(xiàn)為粗根>中根>細根,??但除2?a粗根和細根差異顯著夕卜其他均無顯著性差異??(表2)。粗根、中根和細根C:N隨林齡增大呈先增后??減趨勢,粗根和中根表現(xiàn)為6?a顯著高于2?a(P<0.05),??兩者與9?a無顯著性差異(戶>0.05)。細根為6?a顯著??高于2?a和9?a(;尸<0.05;),后兩者間無顯著差異??〇P>0.05)。根系C:N均值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雷州半島3種速生人工林下土壤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J]. 許宇星,王志超,竹萬寬,杜阿朋.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18(01)
[2]不同品種桉樹林生活葉-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特征[J]. 許宇星,王志超,竹萬寬,杜阿朋.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3]塔里木盆地北緣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化學計量特征及其與土壤理化因子的關系[J]. 安申群,貢璐,朱美玲,李紅林,解麗娜,羅艷. 生態(tài)學報. 2017(16)
[4]巨桉混交林不同樹種C、N、P化學計量特征[J]. 陳亞梅,劉洋,張健,楊萬勤,紀托未.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08)
[5]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xiàn)狀、生態(tài)問題及應對策略[J]. 黃國勤,趙其國. 生態(tài)學報. 2014(18)
[6]閩江河口濕地3種植物化學計量內(nèi)穩(wěn)性特征[J]. 蔣利玲,何詩,吳麗鳳,顏遠烽,翁少峰,劉靜,王維奇,曾從盛. 濕地科學. 2014(03)
[7]巨尾桉林地土壤化學性質(zhì)變化分析[J]. 鄭志雷,周建清,姚慶端,洪長福,王炳南. 桉樹科技. 2011(02)
[8]桉樹取代馬尾松后土壤肥力變化研究[J]. 何秋香,鄒杰,黃芳英,丁暉,徐海根.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18)
[9]草-環(huán)境系統(tǒng)植物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研究進展[J]. 楊惠敏,王冬梅. 草業(yè)學報. 2011(02)
[10]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研究進展[J]. 程濱,趙永軍,張文廣,安樹青. 生態(tài)學報. 2010(06)
本文編號:3233451
【文章來源】:桉樹科技. 2020,37(03)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圖1不同林齡尾巨桉林根系C、NU?P含量??
4??桉樹科技??第37卷??由圖2可知,2、6和9?a生尾巨桉林土壤有機??C含量分別為10.60?25.16、11.04?18.59和16.05???25.72?g.kg'全N含量分別為0.93? ̄?1.88、1.09? ̄?1.36??和1.20?1.71?g.kg'全P含量分別為0.69?0.74、??0.76? ̄?0.79?和?0.85? ̄?0.92?g?kg_1。3?個林分土壤有機??C含量均隨土層加深遞減,土層間差異顯著??(P<0.05)。0?20和20? ̄?40?cm?土層有機C含量均??為2?a矛口?9?a顯著高于6?a生(PcO.OS),2?a矛口?9?a生??間無顯著差異(尺>0.05)。40?60?cm?土層有機C含量??為9?a顯著高于2?a和6?apO.O〗),2?a和6?a間無顯??著差異(/^〇.〇5)。??2?6?9?2?6?9?2?6?9??林齡/a?林齡/a?林齡/a??1.?_J?0-20?cm?L—.?J?20-40?cm?匡S3?40-60?cm?888888^?平均??圖2不同林齡尾巨桉林土壤C、N、P含量??3.2不同林齡尾巨桉林根系和土壤C、N、P化學??計量比??3個林齡根系C:N均表現(xiàn)為粗根>中根>細根,??但除2?a粗根和細根差異顯著夕卜其他均無顯著性差異??(表2)。粗根、中根和細根C:N隨林齡增大呈先增后??減趨勢,粗根和中根表現(xiàn)為6?a顯著高于2?a(P<0.05),??兩者與9?a無顯著性差異(戶>0.05)。細根為6?a顯著??高于2?a和9?a(;尸<0.05;),后兩者間無顯著差異??〇P>0.05)。根系C:N均值為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雷州半島3種速生人工林下土壤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J]. 許宇星,王志超,竹萬寬,杜阿朋. 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 2018(01)
[2]不同品種桉樹林生活葉-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學計量特征[J]. 許宇星,王志超,竹萬寬,杜阿朋.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3)
[3]塔里木盆地北緣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化學計量特征及其與土壤理化因子的關系[J]. 安申群,貢璐,朱美玲,李紅林,解麗娜,羅艷. 生態(tài)學報. 2017(16)
[4]巨桉混交林不同樹種C、N、P化學計量特征[J]. 陳亞梅,劉洋,張健,楊萬勤,紀托未. 生態(tài)學雜志. 2015(08)
[5]廣西桉樹種植的歷史、現(xiàn)狀、生態(tài)問題及應對策略[J]. 黃國勤,趙其國. 生態(tài)學報. 2014(18)
[6]閩江河口濕地3種植物化學計量內(nèi)穩(wěn)性特征[J]. 蔣利玲,何詩,吳麗鳳,顏遠烽,翁少峰,劉靜,王維奇,曾從盛. 濕地科學. 2014(03)
[7]巨尾桉林地土壤化學性質(zhì)變化分析[J]. 鄭志雷,周建清,姚慶端,洪長福,王炳南. 桉樹科技. 2011(02)
[8]桉樹取代馬尾松后土壤肥力變化研究[J]. 何秋香,鄒杰,黃芳英,丁暉,徐海根.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1(18)
[9]草-環(huán)境系統(tǒng)植物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及其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研究進展[J]. 楊惠敏,王冬梅. 草業(yè)學報. 2011(02)
[10]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研究進展[J]. 程濱,趙永軍,張文廣,安樹青. 生態(tài)學報. 2010(06)
本文編號:3233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2334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