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物料還田對黑土有機碳及其組分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4-23 09:35
土地長期處于過度開墾狀態(tài),農(nóng)藥、化肥大量施用,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機碳含量下降,作物產(chǎn)量降低。通過兩組試驗,一組是有機肥,另一組是秸稈全量還田,兩組均以單施化肥處理(CK)為對照,三年試驗結(jié)果表明,秸稈還田和施用有機肥增加土壤總有機碳含量;有機肥和秸稈還田處理下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高于單施化肥處理的對照組,增幅為2.4%~22.6%;相關性分析表明,土壤輕組有機碳增加有助于提高玉米產(chǎn)量;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可提高作物產(chǎn)量,秸稈還田增產(chǎn)5.8%~7.2%,有機肥還田增產(chǎn)7.0%~13.3%。
【文章來源】: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0,5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土壤樣品采集
1.4 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1.1 有機肥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1.2 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2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2.1 有機肥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2.2 秸稈還田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1 有機肥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2 秸稈還田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4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玉米產(chǎn)量影響
2.5 土壤總有機碳和有機碳組分與玉米產(chǎn)量相關性分析
3 討論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耕作年限對鄱陽湖圍墾區(qū)稻田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胡佳,吳琴,陳正興,崔浩,胡啟武. 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 2018(03)
[2]我國東北黑土地保護與肥力提升的成效與建議[J]. 韓曉增,鄒文秀.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2)
[3]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黑土理化性質(zhì)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J]. 李欣倫,屈曉澤,李偉彤,丁環(huán),張娟,馬獻發(fā),孟慶峰.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7(04)
[4]長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機質(zhì)和碳庫管理指數(shù)研究[J]. 何翠翠,王立剛,王迎春,張文,楊曉輝. 土壤學報. 2015(01)
[5]不同有機肥輸入量對黑土密度分組中碳、氮分配的影響[J]. 梁堯,韓曉增,丁雪麗,陳欣. 水土保持學報. 2012(01)
[6]長期不同施肥管理對黑土活性有機碳及碳庫管理指數(shù)的影響[J]. 張迪,韓曉增,侯雪瑩. 土壤通報. 2011(03)
[7]長期培肥對土壤肥力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J]. 朱平,彭暢,高洪軍,李強,劉春光,張林. 玉米科學. 2009(06)
[8]水熱梯度變化及不同施肥處理對東北地區(qū)土壤輕組有機碳、氮的影響[J]. 李執(zhí)強,汪景寬,曹宏杰,李雙異,于樹. 土壤通報. 2009(05)
[9]長期施肥對紅壤和潮土顆粒有機碳含量與分布的影響[J]. 佟小剛,徐明崗,張文菊,盧昌艾.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08(11)
本文編號:3155089
【文章來源】: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 2020,5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土壤樣品采集
1.4 試驗方法
1.5 數(shù)據(jù)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1.1 有機肥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1.2 秸稈還田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影響
2.2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2.1 有機肥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2.2 秸稈還田對土壤輕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1 有機肥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3.2 秸稈還田對土壤重組有機碳含量影響
2.4 秸稈還田和有機肥對玉米產(chǎn)量影響
2.5 土壤總有機碳和有機碳組分與玉米產(chǎn)量相關性分析
3 討論
4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耕作年限對鄱陽湖圍墾區(qū)稻田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胡佳,吳琴,陳正興,崔浩,胡啟武. 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 2018(03)
[2]我國東北黑土地保護與肥力提升的成效與建議[J]. 韓曉增,鄒文秀.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2)
[3]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黑土理化性質(zhì)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J]. 李欣倫,屈曉澤,李偉彤,丁環(huán),張娟,馬獻發(fā),孟慶峰.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7(04)
[4]長期施肥下黑土活性有機質(zhì)和碳庫管理指數(shù)研究[J]. 何翠翠,王立剛,王迎春,張文,楊曉輝. 土壤學報. 2015(01)
[5]不同有機肥輸入量對黑土密度分組中碳、氮分配的影響[J]. 梁堯,韓曉增,丁雪麗,陳欣. 水土保持學報. 2012(01)
[6]長期不同施肥管理對黑土活性有機碳及碳庫管理指數(shù)的影響[J]. 張迪,韓曉增,侯雪瑩. 土壤通報. 2011(03)
[7]長期培肥對土壤肥力及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J]. 朱平,彭暢,高洪軍,李強,劉春光,張林. 玉米科學. 2009(06)
[8]水熱梯度變化及不同施肥處理對東北地區(qū)土壤輕組有機碳、氮的影響[J]. 李執(zhí)強,汪景寬,曹宏杰,李雙異,于樹. 土壤通報. 2009(05)
[9]長期施肥對紅壤和潮土顆粒有機碳含量與分布的影響[J]. 佟小剛,徐明崗,張文菊,盧昌艾.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08(11)
本文編號:3155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1550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