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黃酮類成分積累及其根際微生物多樣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7 12:40
該研究比較了內(nèi)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錫林郭勒盟正藍(lán)旗、包頭市固陽縣、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和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5個不同種源的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生長情況及黃酮類成分含量積累,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分析不同生育期根際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結(jié)果顯示:(1)隨著生育期推進(jìn),固陽、渾源和赤峰種源的黃芪生長較快,根干重在9月份達(dá)到峰值,其他生物量指標(biāo)種源間差異不大。(2)隴西和渾源種源的黃芪根中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較高,并在9月份達(dá)到峰值,而其他成分(芒柄花苷、毛蕊異黃酮和芒柄花素)呈波動變化。(3)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內(nèi)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差異較大,其中根際細(xì)菌變化最為明顯,9月份多樣性更高,而真菌群落差異相對較小,不同種源間根際微生物群落組成相似。研究表明,蒙古黃芪毛蕊異黃酮葡萄糖苷含量隨生育期顯著上升,故最佳采收期不宜過早,而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差異可能是蒙古黃芪獲得生長優(yōu)勢和有效成分積累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章來源】: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
蒙古黃芪7月份和9月份根際土壤細(xì)菌群落結(jié)構(gòu)比對及聚類結(jié)果顯示(圖4, A),根際土壤與非根際土壤群落組成存在較大差異,且主要受到生育期的影響,種源間差異相對較小。優(yōu)勢菌群包括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厚壁菌門和綠彎菌門,在7月份相對豐度分別為39.76%~54.23%、11.75%~35.58%、2.69%~18.72%和3.78%~10.41%。而9月份主要細(xì)菌門類有厚壁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酸桿菌門和擬桿菌門,占比分別是1.61%~59.70%、17.72%~44.23%、9.43%~28.27%、4.59%~8.27%和1.18%~6.63%。而7月份不同種源放線菌門(1.59~2.19倍)、厚壁菌門(1.52~4.39倍)相對豐度高于9月份,變形菌門則比9月份低19.83%~72.62%。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份和9月份均發(fā)現(xiàn)了特有門級,分別是浮霉菌門(0.50%~1.22%)和藍(lán)細(xì)菌門(0.30%~1.97%)。聚類結(jié)果則表明,9月份HY與CF種源細(xì)菌群落組成相似,而GY、LQ和LX種源間細(xì)菌群落則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圖5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根際土細(xì)菌(A)及真菌(B)樣本PCoA分析
圖1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表1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根際土壤細(xì)菌群落α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1 Alpha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of A. membranaceusvar. mongholicu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種源Provenance 7月份 Jul. 9月份Sep. Shannon指數(shù) Simpson指數(shù) Chao1指數(shù) ACE指數(shù) Shannon指數(shù) Simpson指數(shù) Chao1指數(shù) ACE指數(shù) CK 7.96a 0.98a 2291bc 2429bc 5.86b 0.84b 2923a 3089a CF 7.82ab 0.97a 2521ab 2642ab 9.24a 0.99a 3115a 3274a HY 7.95a 0.97a 2544ab 2678ab 9.18a 0.99a 3207a 3421a LX 8.16a 0.98a 2869a 2965a 9.42a 0.99a 3557a 3698a LQ 7.11b 0.95a 1958c 2012c 9.19a 0.99a 3213a 3287a GY 7.42ab 0.97a 2153bc 2237bc 9.13a 0.99a 3368a 3510a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代表處理間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表2同Note:Data with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in the same column; The same as Table 2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胡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代謝特征及其土壤影響因子研究[J]. 王文娟,李景文,王中斌,曲來葉.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7(07)
[2]干旱脅迫對蒙古黃芪生物量及其根際微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J]. 李國斌,李光躍,孫窗舒,賈鑫,陳貴林.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5(09)
[3]利用DGGE和454測序研究不同浙貝母種源對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的影響[J]. 袁小鳳,彭三妹,王博林,丁志山. 中國中藥雜志. 2014(22)
[4]利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分析正紅菇菌根圍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J]. 肖冬來,陳麗華,陳宇航,楊菁,黃小菁. 熱帶作物學(xué)報. 2013(12)
[5]我國黃芪藥材資源現(xiàn)狀與分析[J]. 秦雪梅,李震宇,孫海峰,張麗增,周然,馮前進(jìn),李安平. 中國中藥雜志. 2013(19)
[6]不同發(fā)育階段對黃芩生長及活性成分積累的影響[J]. 胡國強,袁媛,伍翀,蔣超,汪周勇,林淑芳,吳志剛. 中國中藥雜志. 2012(24)
[7]山西渾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黃芪的質(zhì)量研究[J]. 胡明勛,郭寶林,周然,黃文華,曹秀娟,侯美利,陳安家. 中草藥. 2012(09)
[8]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與其根際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研究[J]. 王靜,梁健,安毅,秦源,南春燕. 中草藥. 2011(12)
[9]引種栽培黃芪藥材中主要黃酮類成分含量比較研究[J]. 王雪潔,孫海峰,謝道生,武濱,秦雪梅. 植物研究. 2011(03)
[10]青蒿根際微生物數(shù)量動態(tài)及其與青蒿素含量的關(guān)系研究[J]. 劉飛,伍曉麗,崔廣林,彭銳,李紅麗.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0(01)
本文編號:3143472
【文章來源】: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20,4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
蒙古黃芪7月份和9月份根際土壤細(xì)菌群落結(jié)構(gòu)比對及聚類結(jié)果顯示(圖4, A),根際土壤與非根際土壤群落組成存在較大差異,且主要受到生育期的影響,種源間差異相對較小。優(yōu)勢菌群包括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厚壁菌門和綠彎菌門,在7月份相對豐度分別為39.76%~54.23%、11.75%~35.58%、2.69%~18.72%和3.78%~10.41%。而9月份主要細(xì)菌門類有厚壁菌門、變形菌門、放線菌門、酸桿菌門和擬桿菌門,占比分別是1.61%~59.70%、17.72%~44.23%、9.43%~28.27%、4.59%~8.27%和1.18%~6.63%。而7月份不同種源放線菌門(1.59~2.19倍)、厚壁菌門(1.52~4.39倍)相對豐度高于9月份,變形菌門則比9月份低19.83%~72.62%。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份和9月份均發(fā)現(xiàn)了特有門級,分別是浮霉菌門(0.50%~1.22%)和藍(lán)細(xì)菌門(0.30%~1.97%)。聚類結(jié)果則表明,9月份HY與CF種源細(xì)菌群落組成相似,而GY、LQ和LX種源間細(xì)菌群落則具有較高的相似性。圖5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根際土細(xì)菌(A)及真菌(B)樣本PCoA分析
圖1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生物量的動態(tài)變化表1 5個種源蒙古黃芪不同生育期根際土壤細(xì)菌群落α多樣性指數(shù)Table 1 Alpha diversity index of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of A. membranaceusvar. mongholicus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種源Provenance 7月份 Jul. 9月份Sep. Shannon指數(shù) Simpson指數(shù) Chao1指數(shù) ACE指數(shù) Shannon指數(shù) Simpson指數(shù) Chao1指數(shù) ACE指數(shù) CK 7.96a 0.98a 2291bc 2429bc 5.86b 0.84b 2923a 3089a CF 7.82ab 0.97a 2521ab 2642ab 9.24a 0.99a 3115a 3274a HY 7.95a 0.97a 2544ab 2678ab 9.18a 0.99a 3207a 3421a LX 8.16a 0.98a 2869a 2965a 9.42a 0.99a 3557a 3698a LQ 7.11b 0.95a 1958c 2012c 9.19a 0.99a 3213a 3287a GY 7.42ab 0.97a 2153bc 2237bc 9.13a 0.99a 3368a 3510a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代表處理間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表2同Note:Data with different letter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in the same column; The same as Table 2
【參考文獻(xiàn)】:
期刊論文
[1]胡楊根際土壤真菌群落代謝特征及其土壤影響因子研究[J]. 王文娟,李景文,王中斌,曲來葉.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7(07)
[2]干旱脅迫對蒙古黃芪生物量及其根際微生物種群數(shù)量的影響[J]. 李國斌,李光躍,孫窗舒,賈鑫,陳貴林.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5(09)
[3]利用DGGE和454測序研究不同浙貝母種源對根際土壤真菌群落的影響[J]. 袁小鳳,彭三妹,王博林,丁志山. 中國中藥雜志. 2014(22)
[4]利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分析正紅菇菌根圍土壤真菌群落多樣性[J]. 肖冬來,陳麗華,陳宇航,楊菁,黃小菁. 熱帶作物學(xué)報. 2013(12)
[5]我國黃芪藥材資源現(xiàn)狀與分析[J]. 秦雪梅,李震宇,孫海峰,張麗增,周然,馮前進(jìn),李安平. 中國中藥雜志. 2013(19)
[6]不同發(fā)育階段對黃芩生長及活性成分積累的影響[J]. 胡國強,袁媛,伍翀,蔣超,汪周勇,林淑芳,吳志剛. 中國中藥雜志. 2012(24)
[7]山西渾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黃芪的質(zhì)量研究[J]. 胡明勛,郭寶林,周然,黃文華,曹秀娟,侯美利,陳安家. 中草藥. 2012(09)
[8]秦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與其根際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研究[J]. 王靜,梁健,安毅,秦源,南春燕. 中草藥. 2011(12)
[9]引種栽培黃芪藥材中主要黃酮類成分含量比較研究[J]. 王雪潔,孫海峰,謝道生,武濱,秦雪梅. 植物研究. 2011(03)
[10]青蒿根際微生物數(shù)量動態(tài)及其與青蒿素含量的關(guān)系研究[J]. 劉飛,伍曉麗,崔廣林,彭銳,李紅麗.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0(01)
本文編號:3143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1434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