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及黃腐酸對鹽漬土有機碳和團聚體特征的調(diào)控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2-21 15:48
為了探明不同氮肥水平下黃腐酸對鹽堿障礙土壤的改良及培肥效應,本研究以濱海灘涂新墾輕中度鹽堿障礙土壤為研究對象開展田間試驗,采用水稻-小麥輪作種植模式,通過測定土壤電導率、pH、有機碳和土壤團聚體含量及其穩(wěn)定性,研究黃腐酸與不同氮肥水平對土壤鹽分消減調(diào)控和土壤地力提升效應。結果表明:黃腐酸能有效降低耕層土壤鹽分,在氮水平300 kg/hm2條件下黃腐酸處理對耕層0~20 cm土壤電導率與p H降低效果最好;黃腐酸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及穩(wěn)定性,小麥季與水稻季,在氮水平300kg/hm2條件下黃腐酸處理土壤>2mm水穩(wěn)性大團聚體含量相較于不施肥對照分別增加18.6%和13.8%,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與當?shù)爻R?guī)施肥相比增加38%;圍墾初期,氮水平處理相較于黃腐酸處理對耕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更大,氮水平300kg/hm2處理相較于低氮(225kg/hm2)與高氮(325kg/hm2)處理,兩季土壤總有機碳積累量分別增加31.0%和120.0%。綜合考慮土壤改良效應,黃腐酸處理土...
【文章來源】:土壤. 2020,52(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水稻–小麥輪作體系下0~40 cm土壤電導率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
圖1 水稻–小麥輪作體系下0~40 cm土壤電導率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MWD)是反映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MWD越大表明土壤大團聚體含量越多,土壤抗侵蝕能力越強,穩(wěn)定性越高[22]。從圖4可以看出,CK0與CK1小麥季MWD高于水稻季,表明旱作更利于團聚作用的發(fā)生;水稻季與小麥季F1N2處理MWD均最高,且小麥季MWD較水稻季增加10.3%,而F1N1與F1N3處理小麥季較水稻季分別降低7.1%和15.7%,表明旱季低氮與高氮處理均不利于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增加,原因可能是由于新墾灘涂土壤結構性質(zhì)較差,土壤高鹽分含量使土壤的聚合作用因表層鹽分離子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從而導致大團聚體含量降低[19,22]。隨著氮素水平的增加,MWD在兩季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F(xiàn)1N2處理MWD增加73.6%。因此,F(xiàn)1N2處理對促進灘涂水稻–小麥輪作體系土壤結構改善、團聚體形成效果最顯著。
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MWD)是反映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MWD越大表明土壤大團聚體含量越多,土壤抗侵蝕能力越強,穩(wěn)定性越高[22]。從圖4可以看出,CK0與CK1小麥季MWD高于水稻季,表明旱作更利于團聚作用的發(fā)生;水稻季與小麥季F1N2處理MWD均最高,且小麥季MWD較水稻季增加10.3%,而F1N1與F1N3處理小麥季較水稻季分別降低7.1%和15.7%,表明旱季低氮與高氮處理均不利于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增加,原因可能是由于新墾灘涂土壤結構性質(zhì)較差,土壤高鹽分含量使土壤的聚合作用因表層鹽分離子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從而導致大團聚體含量降低[19,22]。隨著氮素水平的增加,MWD在兩季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F(xiàn)1N2處理MWD增加73.6%。因此,F(xiàn)1N2處理對促進灘涂水稻–小麥輪作體系土壤結構改善、團聚體形成效果最顯著。圖4 不同處理表層(0~20cm)土壤的MW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沿海侵蝕臺地不同恢復階段土壤團聚體組成及其與叢枝菌根真菌的關系[J]. 鐘思遠,張靜,褚國偉,夏艷菊,唐旭利.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02)
[2]輪作模式對灘涂土壤有機碳及團聚體的影響[J]. 金雯暉,楊勁松,侯曉靜,姚榮江,余世鵬,王相平,謝文萍. 土壤. 2016(06)
[3]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對杭州灣濕地圍墾區(qū)土壤養(yǎng)分及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梁雷,葉小齊,吳明,邵學新,李長明. 土壤. 2016(04)
[4]不同措施對濱海鹽漬土壤呼吸、電導率和有機碳的影響[J]. 米迎賓,楊勁松,姚榮江,余世鵬. 土壤學報. 2016(03)
[5]耕作方式對濱海鹽漬土有機碳含量及團聚體特性的影響[J]. 候曉靜,楊勁松,趙曼,金雯暉,李芙榮,姚榮江,余世鵬,王相平. 土壤. 2015(04)
[6]理論施氮量的改進及驗證——兼論確定作物氮肥推薦量的方法[J]. 巨曉棠. 土壤學報. 2015(02)
[7]黃腐酸改善連作馬鈴薯生長發(fā)育及抗性生理的研究[J]. 回振龍,李朝周,史文煊,張俊蓮,王蒂. 草業(yè)學報. 2013(04)
[8]有機肥與覆蓋方式對灘涂圍墾農(nóng)田水鹽與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J]. 張建兵,楊勁松,姚榮江,余世鵬,李芙榮,候曉靜,金雯暉,王相平.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3(15)
[9]海涂圍墾區(qū)土壤質(zhì)量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 姚榮江,楊勁松,曲長鳳,張建兵,李芙榮. 土壤. 2013(01)
[10]施用氮磷肥對蘇北灘涂圍墾土壤鹽漬化水平的影響[J]. 孟慶峰,楊勁松,姚榮江,李冬順,張春銀,吉榮龍. 灌溉排水學報. 2012(04)
碩士論文
[1]普洱茶茶褐素與褐煤黃腐酸對金屬離子絡合作用的對比研究[D]. 周花香.昆明理工大學 2012
[2]抑鹽專用肥和改良與調(diào)理制劑對濱海鹽漬土的改良效果研究[D]. 王曉洋.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44570
【文章來源】:土壤. 2020,52(0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水稻–小麥輪作體系下0~40 cm土壤電導率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
圖1 水稻–小麥輪作體系下0~40 cm土壤電導率的時間變化規(guī)律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MWD)是反映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MWD越大表明土壤大團聚體含量越多,土壤抗侵蝕能力越強,穩(wěn)定性越高[22]。從圖4可以看出,CK0與CK1小麥季MWD高于水稻季,表明旱作更利于團聚作用的發(fā)生;水稻季與小麥季F1N2處理MWD均最高,且小麥季MWD較水稻季增加10.3%,而F1N1與F1N3處理小麥季較水稻季分別降低7.1%和15.7%,表明旱季低氮與高氮處理均不利于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增加,原因可能是由于新墾灘涂土壤結構性質(zhì)較差,土壤高鹽分含量使土壤的聚合作用因表層鹽分離子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從而導致大團聚體含量降低[19,22]。隨著氮素水平的增加,MWD在兩季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F(xiàn)1N2處理MWD增加73.6%。因此,F(xiàn)1N2處理對促進灘涂水稻–小麥輪作體系土壤結構改善、團聚體形成效果最顯著。
土壤團聚體平均重量直徑(MWD)是反映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重要指標,MWD越大表明土壤大團聚體含量越多,土壤抗侵蝕能力越強,穩(wěn)定性越高[22]。從圖4可以看出,CK0與CK1小麥季MWD高于水稻季,表明旱作更利于團聚作用的發(fā)生;水稻季與小麥季F1N2處理MWD均最高,且小麥季MWD較水稻季增加10.3%,而F1N1與F1N3處理小麥季較水稻季分別降低7.1%和15.7%,表明旱季低氮與高氮處理均不利于土壤團聚體穩(wěn)定性的增加,原因可能是由于新墾灘涂土壤結構性質(zhì)較差,土壤高鹽分含量使土壤的聚合作用因表層鹽分離子濃度的升高而降低,從而導致大團聚體含量降低[19,22]。隨著氮素水平的增加,MWD在兩季均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F(xiàn)1N2處理MWD增加73.6%。因此,F(xiàn)1N2處理對促進灘涂水稻–小麥輪作體系土壤結構改善、團聚體形成效果最顯著。圖4 不同處理表層(0~20cm)土壤的MWD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沿海侵蝕臺地不同恢復階段土壤團聚體組成及其與叢枝菌根真菌的關系[J]. 鐘思遠,張靜,褚國偉,夏艷菊,唐旭利.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7(02)
[2]輪作模式對灘涂土壤有機碳及團聚體的影響[J]. 金雯暉,楊勁松,侯曉靜,姚榮江,余世鵬,王相平,謝文萍. 土壤. 2016(06)
[3]加拿大一枝黃花入侵對杭州灣濕地圍墾區(qū)土壤養(yǎng)分及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J]. 梁雷,葉小齊,吳明,邵學新,李長明. 土壤. 2016(04)
[4]不同措施對濱海鹽漬土壤呼吸、電導率和有機碳的影響[J]. 米迎賓,楊勁松,姚榮江,余世鵬. 土壤學報. 2016(03)
[5]耕作方式對濱海鹽漬土有機碳含量及團聚體特性的影響[J]. 候曉靜,楊勁松,趙曼,金雯暉,李芙榮,姚榮江,余世鵬,王相平. 土壤. 2015(04)
[6]理論施氮量的改進及驗證——兼論確定作物氮肥推薦量的方法[J]. 巨曉棠. 土壤學報. 2015(02)
[7]黃腐酸改善連作馬鈴薯生長發(fā)育及抗性生理的研究[J]. 回振龍,李朝周,史文煊,張俊蓮,王蒂. 草業(yè)學報. 2013(04)
[8]有機肥與覆蓋方式對灘涂圍墾農(nóng)田水鹽與作物產(chǎn)量的影響[J]. 張建兵,楊勁松,姚榮江,余世鵬,李芙榮,候曉靜,金雯暉,王相平. 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 2013(15)
[9]海涂圍墾區(qū)土壤質(zhì)量綜合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J]. 姚榮江,楊勁松,曲長鳳,張建兵,李芙榮. 土壤. 2013(01)
[10]施用氮磷肥對蘇北灘涂圍墾土壤鹽漬化水平的影響[J]. 孟慶峰,楊勁松,姚榮江,李冬順,張春銀,吉榮龍. 灌溉排水學報. 2012(04)
碩士論文
[1]普洱茶茶褐素與褐煤黃腐酸對金屬離子絡合作用的對比研究[D]. 周花香.昆明理工大學 2012
[2]抑鹽專用肥和改良與調(diào)理制劑對濱海鹽漬土的改良效果研究[D]. 王曉洋.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445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0445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