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連作年限高粱生長及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23:21
為了明確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生長及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謝結構的影響,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方法,研究輪作(CK)、連作5 a(C5)、連作10 a(C10)的高粱生長情況、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謝結構的變化,以期為高粱連作障礙調控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連作顯著抑制高粱生長,與CK相比,C5和C10的株高分別顯著降低了10.18%、21.28%,且C10對高粱的抑制作用大于C5;C5降低了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AWCD值,而C10的AWCD值顯著增加,在培養(yǎng)96 h時,C10的AWCD值分別是C5和CK的2.05倍和1.47倍;與CK相比,C10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對碳源代謝的多樣性及均勻性顯著增加,但C5對Shannon多樣性指數的影響并不顯著;C10和C5均顯著增加了高粱根際微生物對羧酸類的代謝活性,分別是CK的2.62倍和2.48倍。因此,高粱不同連作年限根際土壤微生物代謝功能發(fā)生變化,隨著連作年限的增加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代謝活性呈現先降低后升高的趨勢,這與高粱根系分泌物及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有關。
【文章來源】:山西農業(yè)科學. 2020,48(09)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材料
1.3 試驗設計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1.4.1 作物生長參數的測定
1.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測定
1.5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生長的影響
2.2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代謝活性及功能多樣性的影響
2.3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分類碳源代謝活性的影響
2.4 不同連作年限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主成分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粱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 鄒劍秋,王艷秋,柯福來.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3)
[2]不同連作年限黃壤煙田土壤細菌群落的差異[J]. 寇智瑞,周鑫斌.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20(03)
[3]不同連作年限烤煙根際土壤真菌群落18S rDNA-PCR-DGGE分析[J]. 許自成,王發(fā)展,金伊楠,王蒙蒙,熊亞南,郝浩浩,許曉敬.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9(04)
[4]不同連作年限植煙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差異[J]. 高林,王新偉,申國明,田峰,陳前鋒,張明發(fā),張成省.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19(08)
[5]不同大豆連作年限對黑土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劉株秀,劉俊杰,徐艷霞,張武,米剛,姚欽,王光華. 生態(tài)學報. 2019(12)
[6]連作對設施番茄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李蘭君,劉玳含,劉建斌,武鳳霞,朱英波.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8(18)
[7]高粱不同連作年限對其根系分泌物組成和化感物質含量的影響[J]. 李光,白文斌,任愛霞.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2)
[8]基于高通量測序的大豆連作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J]. 朱琳,曾椿淋,李雨青,俞冰倩,高鳳,魏巍,許艷麗. 大豆科學. 2017(03)
[9]連作對高粱生長及根區(qū)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樊芳芳,王勁松,董二偉,焦曉燕,丁玉川,武愛蓮,郭珺,王立革.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6(03)
[10]不同作物輪作對連作高粱生長及其根際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王勁松,樊芳芳,郭珺,武愛蓮,董二偉,白文斌,焦曉燕.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07)
本文編號:3041847
【文章來源】:山西農業(yè)科學. 2020,48(09)
【文章頁數】:5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材料
1.3 試驗設計
1.4 測定項目及方法
1.4.1 作物生長參數的測定
1.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測定
1.5 數據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生長的影響
2.2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代謝活性及功能多樣性的影響
2.3 不同連作年限對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分類碳源代謝活性的影響
2.4 不同連作年限高粱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的主成分分析
3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粱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 鄒劍秋,王艷秋,柯福來. 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03)
[2]不同連作年限黃壤煙田土壤細菌群落的差異[J]. 寇智瑞,周鑫斌.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20(03)
[3]不同連作年限烤煙根際土壤真菌群落18S rDNA-PCR-DGGE分析[J]. 許自成,王發(fā)展,金伊楠,王蒙蒙,熊亞南,郝浩浩,許曉敬.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9(04)
[4]不同連作年限植煙土壤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差異[J]. 高林,王新偉,申國明,田峰,陳前鋒,張明發(fā),張成省.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19(08)
[5]不同大豆連作年限對黑土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劉株秀,劉俊杰,徐艷霞,張武,米剛,姚欽,王光華. 生態(tài)學報. 2019(12)
[6]連作對設施番茄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響[J]. 李蘭君,劉玳含,劉建斌,武鳳霞,朱英波.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18(18)
[7]高粱不同連作年限對其根系分泌物組成和化感物質含量的影響[J]. 李光,白文斌,任愛霞. 生態(tài)學雜志. 2017(12)
[8]基于高通量測序的大豆連作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J]. 朱琳,曾椿淋,李雨青,俞冰倩,高鳳,魏巍,許艷麗. 大豆科學. 2017(03)
[9]連作對高粱生長及根區(qū)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樊芳芳,王勁松,董二偉,焦曉燕,丁玉川,武愛蓮,郭珺,王立革.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6(03)
[10]不同作物輪作對連作高粱生長及其根際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王勁松,樊芳芳,郭珺,武愛蓮,董二偉,白文斌,焦曉燕.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6(07)
本文編號:30418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0418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