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設施蔬菜地修復過程中土壤可溶性有機碳與無機氮動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16:39
土壤強還原處理(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可以有效修復退化設施蔬菜地土壤,但實施過程中亦會存在可溶性有機碳(DOC)與無機氮(NO3--N和NH4+-N)的淋溶風險。本研究選用水稻秸稈及其制備的生物質炭(biochar,BC)作為修復材料,采用BC、RSD以及RSD+BC三種方法修復退化蔬菜地土壤,探究修復過程中土壤基本性質、DOC與無機氮的動態(tài)變化。結果表明,與對照土壤相比,BC處理顯著提高了土壤pH、EC和DOC含量(P<0.05),但對土壤NO3--N和NH4+-N無顯著影響。對于RSD和RSD+BC處理,土壤NO3--N含量在1~3 d內快速下降,之后維持在較低水平;土壤DO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在整個培養(yǎng)時段均顯著高于對照處理(P<0.05)。方差分析表明,BC與RSD處理對土壤DOC、全碳(TC)、全...
【文章來源】:生態(tài)學雜志. 2020,39(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p H和EC的動態(tài)變化
S和BC處理土壤DOC含量呈波動下降趨勢,培養(yǎng)結束時,BC1、BC2處理的土壤DOC含量分別為9 7.0和1 0 7.6 mg·kg-1,較對照S提高19.9%和33.0%(圖3a)。RSD與RSD+BC處理土壤DO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培養(yǎng)結束時,RSD1和RSD2處理土壤中DOC含量為284.2和419.2 mg·kg-1,較對照S提高251.2%和418.0%。與RSD1相比,RSD1+BC1與RSD1+BC2土壤DOC含量分別提高了11.7%和15.1%(圖3b)。圖3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炭對淹水土壤中溶解性有機質含量及組成特征的影響[J]. 索慧慧,林穎,趙苗苗,王坤,曲東.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2)
[2]土壤強還原處理對連作芥藍產(chǎn)量、微生物數(shù)量及活性的影響[J]. 王寶英,李金澤,黃新琦,張金波,蔡祖聰,趙軍. 土壤. 2019(02)
[3]生物炭對溫室黃瓜不同連作年限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J]. 王彩云,武春成,曹霞,賀字典,曾曉玉,姜濤.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9(04)
[4]施用生物炭對農(nóng)田土壤N2O的減排效應[J]. 趙光昕,劉杏認,張晴雯,田秀平.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12)
[5]稻麥輪作下秸稈還田對稻麥產(chǎn)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鄭繼成,張剛,王德建,王燦,曹志強,汪軍.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中英文). 2019(03)
[6]生物炭配施沼液對淋溶狀態(tài)下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 王忠江,張正,劉卓,王麗麗,司愛龍,曹振.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18(11)
[7]我國設施栽培養(yǎng)分管理中待解的科學和技術問題[J]. 蔡祖聰. 土壤學報. 2019(01)
[8]土壤強還原處理對根結線蟲數(shù)量、番茄生長及土壤性質的影響[J]. 石磊,趙洪海,李明亮,張金波,張磊. 生態(tài)學雜志. 2018(06)
[9]強還原處理所使用有機物料與其殺菌效果的相互關系[J]. 劉亮亮,崔慧靈,孔繼婕,張金波,蔡祖聰,黃新琦. 植物保護. 2017(02)
[10]生物炭與甲殼素配施對連作平邑甜茶幼苗及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王艷芳,相立,徐少卓,王森,王曉偉,陳學森,毛志泉,張民.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04)
本文編號:3029405
【文章來源】:生態(tài)學雜志. 2020,39(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p H和EC的動態(tài)變化
S和BC處理土壤DOC含量呈波動下降趨勢,培養(yǎng)結束時,BC1、BC2處理的土壤DOC含量分別為9 7.0和1 0 7.6 mg·kg-1,較對照S提高19.9%和33.0%(圖3a)。RSD與RSD+BC處理土壤DOC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培養(yǎng)結束時,RSD1和RSD2處理土壤中DOC含量為284.2和419.2 mg·kg-1,較對照S提高251.2%和418.0%。與RSD1相比,RSD1+BC1與RSD1+BC2土壤DOC含量分別提高了11.7%和15.1%(圖3b)。圖3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
不同處理條件下土壤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生物炭對淹水土壤中溶解性有機質含量及組成特征的影響[J]. 索慧慧,林穎,趙苗苗,王坤,曲東. 水土保持學報. 2019(02)
[2]土壤強還原處理對連作芥藍產(chǎn)量、微生物數(shù)量及活性的影響[J]. 王寶英,李金澤,黃新琦,張金波,蔡祖聰,趙軍. 土壤. 2019(02)
[3]生物炭對溫室黃瓜不同連作年限土壤養(yǎng)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J]. 王彩云,武春成,曹霞,賀字典,曾曉玉,姜濤.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19(04)
[4]施用生物炭對農(nóng)田土壤N2O的減排效應[J]. 趙光昕,劉杏認,張晴雯,田秀平.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12)
[5]稻麥輪作下秸稈還田對稻麥產(chǎn)量和稻田可溶性有機碳含量的影響[J]. 鄭繼成,張剛,王德建,王燦,曹志強,汪軍.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中英文). 2019(03)
[6]生物炭配施沼液對淋溶狀態(tài)下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 王忠江,張正,劉卓,王麗麗,司愛龍,曹振. 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 2018(11)
[7]我國設施栽培養(yǎng)分管理中待解的科學和技術問題[J]. 蔡祖聰. 土壤學報. 2019(01)
[8]土壤強還原處理對根結線蟲數(shù)量、番茄生長及土壤性質的影響[J]. 石磊,趙洪海,李明亮,張金波,張磊. 生態(tài)學雜志. 2018(06)
[9]強還原處理所使用有機物料與其殺菌效果的相互關系[J]. 劉亮亮,崔慧靈,孔繼婕,張金波,蔡祖聰,黃新琦. 植物保護. 2017(02)
[10]生物炭與甲殼素配施對連作平邑甜茶幼苗及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J]. 王艷芳,相立,徐少卓,王森,王曉偉,陳學森,毛志泉,張民.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 2017(04)
本文編號:3029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30294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