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蒼耳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結構和多樣性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08:23
意大利蒼耳(Xanthium italicum Moretti)是菊科蒼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北美和南歐,20世紀90年代入侵我國,現已廣泛分布在我國多個省,在新疆北疆的大部分地區(qū)和南疆的烏恰縣均有分布,對當地的本土植物多樣性、畜牧業(yè)及作物產量造成了巨大影響。但有關意大利蒼耳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影響的研究卻未見報道,故本研究以距離意大利蒼耳根系40-50 cm范圍內的土壤為對照,研究了意大利蒼耳根系周圍0-5 cm和10-20 cm范圍內的土壤微生物數量、土壤理化性質、土壤酶活力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及結構多樣性的影響,以期為外來植物意大利蒼耳成功入侵機制的研究提供科學依據。研究結果如下:1.意大利蒼耳根系周圍0-5 cm和10-20 cm范圍內的細菌和真菌數量高于對照組,放線菌的數量低于對照組,且距根系0-5 cm范圍內的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的數量變化較多。與距根系40-50 cm范圍內的土壤相比,距根系0-5 cm和10-20 cm范圍內的土壤細菌數量分別增加了47.40%和24.28%,真菌數量分別增加了354.29%和48.57%,放線菌數量分別減少了43.08%和36.48%...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樣品土壤pH和電導率的比較
圖 5.1 不同樣品AWCD隨溫育時間的變化Fig.5.1 AWCD changes with incubation time of different samples1: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0-5 cm 土樣,Y2: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10-20 cm 土樣,CK: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4。不同字母表示樣品間差異顯著 (P<0.05)。 Y1: soil sample of the 0-5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Y2: soil sample of the 10-20 cm from the X. t, CK: soil sample of the 40-50 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如圖 5.2 所示,與 CK 相比,Y1 和 Y2 土壤微生物 Shannon 多樣性指數(H)分 5.10%和 2.61%,Shannon 優(yōu)勢度指數(D)分別增加了 1.70%和 1.06%,豐富度指提高了 18.85%和 9.39%,Shannon 均勻度指數(E)分別減少了 2.09%和 0.7non 多樣性指數(H)、Shannon 優(yōu)勢度指數(D)和豐富度指數(S)在不同處理間呈規(guī)律:Y1 >Y2 > CK,Shannon 均勻度指數(E)則相反。
圖 5.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指數Fig.5.2 Diversity indices fo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注:Y1: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0-5 cm 土樣,Y2: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10-20 cm 土樣,CK: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40-5土樣。不同字母表示樣品間差異顯著 (P<0.05)。Notes: Y1: soil sample of the 0-5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Y2: soil sample of the 10-20 cm from the X. itataproot, CK: soil sample of the 40-50 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amples (P<0.05).5.2.3 微生物碳代謝指紋圖譜分析如圖 5.3 所示,與 CK 相比,Y1 提高了 -甲基 D-葡萄糖苷( -methyl D-GlucosidD-半乳糖內酯(D-Galactose)、I-赤藻糖醇(I-Erythritol)、D-甘露醇(D-Mannitol)、N-乙酰-D-葡萄胺(N-Acetyl-D-Glucosamine)、D-纖維二糖(D-Cellobiose)、葡萄糖-1-磷酸(Glucose-1-Phosphate)、丙酮酸甲脂(Methyl pyruvate)、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acid)、衣康酸(Itaconic acid)、D-蘋果酸(D-Malic acid)、L-絲氨酸(L-Serine)、L-蘇氨(L-Threonine) 、 甘 氨 酰 -L- 谷 氨 酸 (Glycyl-L-Glutamicacid) 、 Acid 2- 羥 苯 甲 酸 (A2-HydroxybenzoicAcid)和苯乙基胺(Phenethylamine)等 16 種碳源的利用率,其中極顯提高了 D-蘋果酸(D-Malic acid)的碳源利用率(P<0.01)。與 CK 相比,Y2 提高了 -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鍶污染下燕麥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 亓琳,李艷玲,趙威,王曉凌. 生態(tài)學報. 2018(13)
[2]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的傳粉生態(tài)學特性[J]. 林慧,張明莉,王鵬鵬,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8(05)
[3]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種子萌發(fā)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何影,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8(04)
[4]基于Biolog技術的外來種意大利蒼耳與本地種蒼耳根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比較[J]. 張明莉,常宏磊,馬淼. 草業(yè)學報. 2017(10)
[5]新疆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和刺蒼耳種子的越冬性能[J]. 李杰,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7(21)
[6]閩江河口紅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對互花米草入侵的響應[J]. 鄭潔,劉金福,吳則焰,洪偉,何中聲,藍亦琦,劉思迪. 生態(tài)學報. 2017(21)
[7]野鴨湖濕地蘆葦根際微生物多樣性與磷素形態(tài)關系[J]. 滕澤棟,李敏,朱靜,宋明陽. 環(huán)境科學. 2017(11)
[8]入侵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的研究進展[J]. 王桔紅,張麗娜,陳學林,陳文. 生態(tài)科學. 2016(06)
[9]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 邰鳳姣,朱珣之,韓彩霞,張弛,邵華. 生態(tài)科學. 2016(04)
[10]甘草對新疆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吳振振,馬淼,張旭龍. 農學學報. 2016(06)
博士論文
[1]基于叢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外來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機理研究[D]. 司春燦.江蘇大學 2014
[2]外來物種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生態(tài)學研究[D]. 鄧旭.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意大利蒼耳在新疆的適生區(qū)分析研究[D]. 邁迪娜·吐爾遜.新疆大學 2017
[2]土壤深松對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產量品質和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D]. 張志政.石河子大學 2017
[3]外來入侵植物黃頂菊的菌根生態(tài)學研究[D]. 陳冬青.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4]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與群落功能多樣性[D]. 石賢輝.廣西大學 2012
[5]秦嶺西部油松和日本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功能的變化特征[D]. 魯海燕.蘭州大學 2010
[6]入侵菊科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D]. 賈偉.福建農林大學 2010
[7]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研究[D]. 李國慶.福建農林大學 2009
[8]外來入侵物種的法律規(guī)制[D]. 陳佳.重慶大學 2007
[9]玉米苗期內生細菌的種群初探及有益內生細菌的篩選[D]. 張云飛.四川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3692
【文章來源】:石河子大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6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不同樣品土壤pH和電導率的比較
圖 5.1 不同樣品AWCD隨溫育時間的變化Fig.5.1 AWCD changes with incubation time of different samples1: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0-5 cm 土樣,Y2: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10-20 cm 土樣,CK: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4。不同字母表示樣品間差異顯著 (P<0.05)。 Y1: soil sample of the 0-5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Y2: soil sample of the 10-20 cm from the X. t, CK: soil sample of the 40-50 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影響如圖 5.2 所示,與 CK 相比,Y1 和 Y2 土壤微生物 Shannon 多樣性指數(H)分 5.10%和 2.61%,Shannon 優(yōu)勢度指數(D)分別增加了 1.70%和 1.06%,豐富度指提高了 18.85%和 9.39%,Shannon 均勻度指數(E)分別減少了 2.09%和 0.7non 多樣性指數(H)、Shannon 優(yōu)勢度指數(D)和豐富度指數(S)在不同處理間呈規(guī)律:Y1 >Y2 > CK,Shannon 均勻度指數(E)則相反。
圖 5.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指數Fig.5.2 Diversity indices for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注:Y1: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0-5 cm 土樣,Y2: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10-20 cm 土樣,CK:距意大利蒼耳根系 40-5土樣。不同字母表示樣品間差異顯著 (P<0.05)。Notes: Y1: soil sample of the 0-5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Y2: soil sample of the 10-20 cm from the X. itataproot, CK: soil sample of the 40-50 cm from the X. italicum taproot. Different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amples (P<0.05).5.2.3 微生物碳代謝指紋圖譜分析如圖 5.3 所示,與 CK 相比,Y1 提高了 -甲基 D-葡萄糖苷( -methyl D-GlucosidD-半乳糖內酯(D-Galactose)、I-赤藻糖醇(I-Erythritol)、D-甘露醇(D-Mannitol)、N-乙酰-D-葡萄胺(N-Acetyl-D-Glucosamine)、D-纖維二糖(D-Cellobiose)、葡萄糖-1-磷酸(Glucose-1-Phosphate)、丙酮酸甲脂(Methyl pyruvate)、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acid)、衣康酸(Itaconic acid)、D-蘋果酸(D-Malic acid)、L-絲氨酸(L-Serine)、L-蘇氨(L-Threonine) 、 甘 氨 酰 -L- 谷 氨 酸 (Glycyl-L-Glutamicacid) 、 Acid 2- 羥 苯 甲 酸 (A2-HydroxybenzoicAcid)和苯乙基胺(Phenethylamine)等 16 種碳源的利用率,其中極顯提高了 D-蘋果酸(D-Malic acid)的碳源利用率(P<0.01)。與 CK 相比,Y2 提高了 -甲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鍶污染下燕麥對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的影響[J]. 亓琳,李艷玲,趙威,王曉凌. 生態(tài)學報. 2018(13)
[2]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的傳粉生態(tài)學特性[J]. 林慧,張明莉,王鵬鵬,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8(05)
[3]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種子萌發(fā)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J]. 何影,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8(04)
[4]基于Biolog技術的外來種意大利蒼耳與本地種蒼耳根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的比較[J]. 張明莉,常宏磊,馬淼. 草業(yè)學報. 2017(10)
[5]新疆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和刺蒼耳種子的越冬性能[J]. 李杰,馬淼. 生態(tài)學報. 2017(21)
[6]閩江河口紅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對互花米草入侵的響應[J]. 鄭潔,劉金福,吳則焰,洪偉,何中聲,藍亦琦,劉思迪. 生態(tài)學報. 2017(21)
[7]野鴨湖濕地蘆葦根際微生物多樣性與磷素形態(tài)關系[J]. 滕澤棟,李敏,朱靜,宋明陽. 環(huán)境科學. 2017(11)
[8]入侵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的研究進展[J]. 王桔紅,張麗娜,陳學林,陳文. 生態(tài)科學. 2016(06)
[9]外來入侵植物意大利蒼耳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養(yǎng)分的影響[J]. 邰鳳姣,朱珣之,韓彩霞,張弛,邵華. 生態(tài)科學. 2016(04)
[10]甘草對新疆鹽堿地土壤理化性質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吳振振,馬淼,張旭龍. 農學學報. 2016(06)
博士論文
[1]基于叢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外來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機理研究[D]. 司春燦.江蘇大學 2014
[2]外來物種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生態(tài)學研究[D]. 鄧旭.湖南農業(yè)大學 2010
碩士論文
[1]意大利蒼耳在新疆的適生區(qū)分析研究[D]. 邁迪娜·吐爾遜.新疆大學 2017
[2]土壤深松對烏拉爾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產量品質和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D]. 張志政.石河子大學 2017
[3]外來入侵植物黃頂菊的菌根生態(tài)學研究[D]. 陳冬青.中國農業(yè)科學院 2012
[4]桉樹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與群落功能多樣性[D]. 石賢輝.廣西大學 2012
[5]秦嶺西部油松和日本落葉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功能的變化特征[D]. 魯海燕.蘭州大學 2010
[6]入侵菊科植物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影響[D]. 賈偉.福建農林大學 2010
[7]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對根際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影響研究[D]. 李國慶.福建農林大學 2009
[8]外來入侵物種的法律規(guī)制[D]. 陳佳.重慶大學 2007
[9]玉米苗期內生細菌的種群初探及有益內生細菌的篩選[D]. 張云飛.四川農業(yè)大學 2006
本文編號:29236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9236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