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沙地優(yōu)勢植物葉凋落物分解及碳礦化——凋落物質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2-03 17:10
凋落物礦化分解是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養(yǎng)分循環(huán)的關鍵過程,也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C向大氣釋放的主要動力,因此影響和控制生態(tài)系統(tǒng)凋落物礦化分解的主要因素一直備受關注。土地沙漠化是科爾沁沙地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并且導致土壤粗質化和貧瘠化,凋落物輸入和礦化分解對于改善該地區(qū)土壤質地和養(yǎng)分狀況至關重要。通過室內培養(yǎng)的方法,對科爾沁沙質草地27種主要植物葉凋落物礦化分解及其與凋落物C含量、N含量、木質素含量、C/N、木質素/N、極易分解有機物含量(LOMⅠ)、中易分解有機物含量(LOMⅡ)及難分解有機物含量(RP)等指標關系進行研究。結果表明:科爾沁沙地27種植物葉凋落物質量存在較大差異(P<0.001),相應的27種植物葉凋落物培養(yǎng)樣品礦化有機碳總量和干物質損失量存在顯著差異(P<0.001),分別在9.0mg C·g-1干土至12.7mg C·g-1干土和14.7%至40.4%之間變化。添加凋落物后培養(yǎng)樣品的CO2釋放總量顯著大于對照(不添加凋落物),說明土壤中添加凋落物后,培養(yǎng)樣品的有機碳礦化速率明顯增大。27種植物葉凋落物礦化有機碳總量以及損失干物質...
【文章來源】:中國沙漠. 2016年01期 第85-92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區(qū)概況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品采集和處理
1.2.2 礦化培養(yǎng)
1.2.3 CO2釋放速率測定
1.2.4 凋落物質量測定
1.2.5 數據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葉凋落物質量
2.2 CO2釋放量和凋落物剩余量
2.3 CO2釋放量和凋落物剩余量與凋落物質量的關系
3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凋落物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史學軍,潘劍君,陳錦盈,楊志強,張黎明,孫波,李忠佩. 環(huán)境科學. 2009(06)
[2]科爾沁沙地植物成熟葉片性狀與葉凋落物分解的關系[J]. 李玉霖,孟慶濤,趙學勇,崔建垣. 生態(tài)學報. 2008(06)
[3]土壤水分和植物殘體對紫色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張薇,王子芳,王輝,鄭杰炳,鮑金星,高明.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7(06)
[4]活性有機碳含量在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作用[J]. 吳慶標,王效科,歐陽志云. 生態(tài)環(huán)境. 2006(06)
[5]凋落物化學組成對土壤微生物學性狀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胡亞林,汪思龍,黃宇,于小軍. 生態(tài)學報. 2005(10)
[6]不同退化沙地土壤碳的礦化潛力[J]. 蘇永中,趙哈林,張銅會,趙學勇. 生態(tài)學報. 2004(02)
[7]玉米秸稈腐解過程物質組成及胡敏酸的動態(tài)變化Ⅰ.物質組成的動態(tài)變化[J]. 王旭東,于天富,陳多仁,殷憲強.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 2001(03)
本文編號:2896448
【文章來源】:中國沙漠. 2016年01期 第85-92頁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8 頁
【文章目錄】:
0 引言
1 研究區(qū)概況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品采集和處理
1.2.2 礦化培養(yǎng)
1.2.3 CO2釋放速率測定
1.2.4 凋落物質量測定
1.2.5 數據分析
2 結果分析
2.1 葉凋落物質量
2.2 CO2釋放量和凋落物剩余量
2.3 CO2釋放量和凋落物剩余量與凋落物質量的關系
3 討論與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類型凋落物對土壤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史學軍,潘劍君,陳錦盈,楊志強,張黎明,孫波,李忠佩. 環(huán)境科學. 2009(06)
[2]科爾沁沙地植物成熟葉片性狀與葉凋落物分解的關系[J]. 李玉霖,孟慶濤,趙學勇,崔建垣. 生態(tài)學報. 2008(06)
[3]土壤水分和植物殘體對紫色水稻土有機碳礦化的影響[J]. 張薇,王子芳,王輝,鄭杰炳,鮑金星,高明.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07(06)
[4]活性有機碳含量在凋落物分解過程中的作用[J]. 吳慶標,王效科,歐陽志云. 生態(tài)環(huán)境. 2006(06)
[5]凋落物化學組成對土壤微生物學性狀及土壤酶活性的影響[J]. 胡亞林,汪思龍,黃宇,于小軍. 生態(tài)學報. 2005(10)
[6]不同退化沙地土壤碳的礦化潛力[J]. 蘇永中,趙哈林,張銅會,趙學勇. 生態(tài)學報. 2004(02)
[7]玉米秸稈腐解過程物質組成及胡敏酸的動態(tài)變化Ⅰ.物質組成的動態(tài)變化[J]. 王旭東,于天富,陳多仁,殷憲強. 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 2001(03)
本文編號:2896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8964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