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沿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特征及其對凋落物分解的影響
【學位單位】:南京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S154.5
【部分圖文】: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動物群落優(yōu)勢類群和常見類群組成相似,但是它們在不同樣地中所占的比例卻存在較大的差異(圖 3-1)。表現(xiàn)為:甲螨亞目(Oribatida)在楊樹林(21.12%)>楊-農復合(10.61%)>農田(10.47%);前氣門亞目(Prostigmata)表現(xiàn)為楊-農復合(48.05%)>農田(45.81%)>楊樹林(35.68%);彈尾目(Collembola)是農田(30.89%)>楊-農復合(23.16%)>楊樹林(22.09%);線蟲(Nematoda)為楊樹林(2.67%)>楊-農復合(1.73%)>農田(0.26%);雙翅目(Diptera)為楊樹林(5.34%)>楊-農復合(2.81%)>農田(1.83%);等足目(Isopoda)三種土地類型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嚙蟲目(Corrodentia)農田所占比例農田最高(3.14%);鞘翅目(Coleoptera)楊-農復合所占比例最高(4.55%)。其中稀有類群相對數量在樣地間的差異明顯大于優(yōu)勢類群,稀有類群對環(huán)境變化十分敏感,在某些特定時期或生境條件適宜時,可能成為某一階段或某種生境的常見類群。
3.3.2 土壤動物垂直分布三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動物個體數和類群數在不同季節(jié)均具有明顯的表聚性(圖3-2),差異均為極顯著(P<0.01)。人為干擾少,土壤未經翻動的楊樹林表現(xiàn)尤為明顯。從土壤動物各層次的垂直分布來看,楊樹林 0~10cm 個體數占全部總個體數的 84.95%,10~25cm 層占 15.05%;楊-農復合 0~10cm 個體數占全部總個體數的 83.98%,10~25cm層占 16.02%;農田 0~10cm 個體數占全部總個體數的 73.56%,10~25cm 層占 26.44%。類群數楊樹林 0~10cm 為 21 類(目),10~25cm 層為 9 類(目);楊-農復合 0~10cm 為23 類(目),10~25cm 層為 10 類(目);農田 0~10cm 為 18 類(目)
28圖 3-3 土壤動物季節(jié)動態(tài)(P:楊樹林 PC:楊-農復合 C:農田)3 The seasonal dynamics of soil fauna in the poplar-crop integrated system, poplar plantatcropland, respectively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舉花;朱永恒;高婷婷;宋艷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特征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15年12期
2 邵元虎;張衛(wèi)信;劉勝杰;王曉麗;傅聲雷;;土壤動物多樣性及其生態(tài)功能[J];生態(tài)學報;2015年20期
3 余琴;毋潔;梁德飛;張晶然;李諄;張世挺;;積水和網孔大小對青藏高原高寒沼澤化草甸優(yōu)勢種黑褐苔草葉片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響[J];生態(tài)學雜志;2015年10期
4 楊麗紅;石紅艷;游章強;唐中海;劉昊;賈小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大型土壤動物群落結構的影響[J];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5 薛文秀;;中國人工林質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xiàn)代園藝;2015年09期
6 和潤蓮;陳亞梅;鄧長春;楊萬勤;張健;劉洋;;雪被期川西高山林線交錯帶兩種地被物凋落物分解與土壤動物多樣性[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5年03期
7 王文君;楊萬勤;譚波;劉瑞龍;吳福忠;;四川盆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不同物候期土壤動物對凋落物氮和磷釋放的影響[J];林業(yè)科學;2015年01期
8 陳幸良;巨茜;林昆侖;;中國人工林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世界林業(yè)研究;2014年06期
9 劉瑞龍;楊萬勤;吳福忠;譚波;王文君;;川西亞高山/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過程中土壤動物群落結構及其多樣性動態(tài)[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4年03期
10 包劍利;殷秀琴;李曉強;;長白山牛皮杜鵑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動物的作用[J];生態(tài)學報;2015年10期
本文編號:28493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84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