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牧業(yè)碳排放的時空差異和影響因素分析及預測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X322
【圖文】:
研究框架
26圖 3.6 1997—2015 年我國農業(yè)碳排放空間分布變化相比基年 1997,到 2015 年各省市農業(yè)碳排放增長幅度如圖 3.7 所示。其中新疆的農業(yè)碳排放量的增長幅度最大,為 139.92%;其次是內蒙古、甘肅、黑龍江和寧夏,增長幅度均在 100%以上;我國農業(yè)碳排放呈負增長的省市為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福建,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降幅最低,為 49.73%和 32.76%。
圖 3.7 1997—2015 年各省市農業(yè)增長幅度1997—2015 年我國農業(yè)碳排放重心的動態(tài)演變軌跡來看,我國動軌跡總體向我國西北方向移動,在經度上最大差值為 0.51°值是 0.98°。其中在 1997—1999 年,我國農業(yè)碳排放重心集中00—2015 年,我國農業(yè)碳排放重心在河南省,總體表現為由信191991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1020092011201220132014201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銀;劉孟雄;;河北省碳排放與經濟發(fā)展的分析——基于EKC曲線與ARIMA模型[J];綠色科技;2018年02期
2 王兆奪;祝超偉;于東生;;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對“溫室效應”的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3期
3 冉錦成;蘇洋;胡金鳳;唐洪松;汪晶晶;崔盼;;新疆農業(yè)碳排放時空特征、峰值預測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7年08期
4 梁青青;;基于經典環(huán)境庫茨涅茨曲線的我國農業(yè)碳排放拐點預測及區(qū)域比較[J];科技與經濟;2017年03期
5 吳賢榮;張俊飚;程文能;;中國種植業(yè)低碳生產效率及碳減排成本研究[J];環(huán)境經濟研究;2017年01期
6 姚成勝;錢雙雙;李政通;梁龍武;;中國省際畜牧業(yè)碳排放測度及時空演化機制[J];資源科學;2017年04期
7 張瑞華;趙大仁;何思長;劉志會;孫渤星;徐鑫;;基于灰色GM(1,1)模型與ARIMA模型的四川省衛(wèi)生人力資源預測探討[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7年07期
8 冉錦成;蘇洋;胡金鳳;汪晶晶;;新疆畜牧養(yǎng)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脫鉤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7年01期
9 張燦強;王莉;華春林;金書秦;劉鵬濤;;中國主要糧食生產的化肥削減潛力及其碳減排效應[J];資源科學;2016年04期
10 楊秀玉;;中國農業(yè)碳排放的地區(qū)差異與收斂性分析[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6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慧琴;糧食生產補貼政策評價研究[D];沈陽農業(yè)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勝;基于ARIMA與SVM組合模型的國內旅游市場預測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7年
2 李妍;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對中小銀行經營效應的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7695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76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