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水分是影響植被生存的重要因素。研究土壤水分分布狀況及其動態(tài)變化和運移特征,有助于揭示植被、坡度等環(huán)境因素對土壤水分的作用機制,可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恢復植被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理論支持,對于改善干旱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位于甘肅省平?jīng)鍪械募埛粶狭饔驗檠芯繉ο?通過對不同坡度、不同植被覆蓋類型的7個徑流場0~160cm深度土壤水分進行觀測,結(jié)合降雨、蒸散發(fā)等實測資料,從坡面尺度分析了土壤水分空間分布特征、空間自相關性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并開展了基于HYDRUS-3D的土壤水分運移數(shù)值模擬研究。首先,分析了徑流場種植作物玉米、馬鈴薯不同生長期土壤水分空間分布特征,并利用典范分析法(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等方法研究土壤水分的主要影響因素。其次,通過計算坡面不同深度的土壤蓄水量,分析了土壤蓄水量的時空變異性。同時,基于HYDRUS-3D進行了土壤水分運移數(shù)值模擬,得出0~160cm深度各土層土壤水分模擬值與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各層RMSE值均較小,AVRE值基本接近于1,模擬效果良好。本文主要研究結(jié)論如下:1.植被生長前期,長勢緩慢,需水量較小;隨植株生長發(fā)育,對土壤水分的需求逐漸增大。拔節(jié)一抽穗—灌漿階段,是玉米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對土壤水分最敏感的階段;結(jié)薯期,是馬鈴薯生長發(fā)育階段需水量最大的時期。在植被不同生長階段,同一土層土壤水分差異較大;受不同生長時期作物根系吸水量及吸收水分深度等影響,0~60cm深度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最為顯著。2.土壤水分沿深度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各徑流場隨土層深度增加呈現(xiàn)出先增加后減少趨勢。沿坡向低坡度(5°、10°、15°)土壤水分呈先減少后增加趨勢,高坡度(25°)呈先增大后減少趨勢。3.坡度及植被覆蓋類型對不同深度土壤含水率均有較明顯影響,其影響主要發(fā)生在土壤淺層。相對而言,植被覆蓋類型對土壤含水率的影響深度較坡度大,土壤水分坡底聚集效應在0~160cm剖面不明顯。4.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土壤水分變化環(huán)境因子CCA排序分析結(jié)果得出:對土壤水分影響作用的相對大小順序為:坡度(29)植被覆蓋類型(29)坡位。5.各土層不同時期土壤蓄水量變異系數(shù)介于0.11~0.20,土壤蓄水量處于中等變異。40~100 cm、100~160 cm深度土壤蓄水量均顯著(p0.05)高于0~40cm深度土壤蓄水量,40~100 cm、100~160 cm深度土壤蓄水量無顯著性差異。原因在于0~40cm深度土壤蓄水量受降水、蒸發(fā)和下滲等影響劇烈,使得該土層蓄水量遠小于深層土壤蓄水量。不同時段、坡面不同深度范圍土壤蓄水量均表現(xiàn)出明顯空間自相關性,其結(jié)構(gòu)方差大于75%,表明變量空間變異主要由結(jié)構(gòu)性因素決定。土壤蓄水量自相關距離隨土層深度先增加后減小。6.基于HYDRUS-3D的0~160cm深度土層土壤含水率模擬值與實測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根據(jù)誤差計算結(jié)果分析,各層土壤含水率RMSE值均較小,AVRE值基本接近于1,模擬效果總體良好。由土壤含水率PRMSE值判斷,0~40cm深度土層土壤含水率PRMSE值大于20%,40~160cm深度PRMSE值小于20%,表明深層土壤水分模擬效果優(yōu)于淺層。
【圖文】:
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紙坊溝流域坡面尺度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及其運移數(shù)值模擬其計算公式如下: = (1.4)式中: 為進口端恒定水頭,5cm; 為測定的出水量,g; 為出水量 的時間,,s; 為試驗土柱厚度,5cm; 為試驗土柱截面積,cm3。

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紙坊溝流域坡面尺度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及其運移數(shù)值模擬其計算公式如下: = (1.4)式中: 為進口端恒定水頭,5cm; 為測定的出水量,g; 為出水量 的時間,s; 為試驗土柱厚度,5cm; 為試驗土柱截面積,cm3。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S152.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文智;周宏;劉鵠;;干旱區(qū)包氣帶土壤水分運移及其對地下水補給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17年09期
2 韓姣姣;段旭;趙洋毅;熊好琴;;干熱河谷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坡面土壤水分時空變異[J];水土保持學報;2017年02期
3 王甜;康峰峰;韓海榮;程小琴;白英辰;馬俊勇;桂志宏;;山西太岳山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間異質(zhì)性及其影響因子[J];生態(tài)學報;2017年11期
4 趙宣;韓霽昌;王歡元;張揚;郝起禮;孫嬰嬰;張海歐;;毛烏素沙漠-黃土高原過渡帶土壤養(yǎng)分空間異質(zhì)性[J];生態(tài)學報;2016年22期
5 樊寶麗;常兆豐;張劍揮;朱淑娟;王強強;張大彪;唐進年;劉世增;;河西走廊綠洲邊緣積沙帶土壤水分的空間變化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16年07期
6 王石言;王力;張靜;張林森;;黃土旱塬主要農(nóng)林用地土壤水文特征對比[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年03期
7 姚月鋒;何成新;曾丹娟;周翠鳴;莫凌;黃玉清;徐廣平;;漓江流域表層土壤水分物理性質(zhì)空間異質(zhì)性[J];水科學進展;2016年05期
8 趙永宏;劉賢德;張學龍;牛峗;趙維俊;劉炳芳;;祁連山區(qū)亞高山灌叢土壤含水量的空間分布與月份變化規(guī)律[J];自然資源學報;2016年04期
9 冀榮華;王婷婷;祁力鈞;楊知倫;;基于HYDRUS-2D的負壓灌溉土壤水分入滲數(shù)值模擬[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15年04期
10 李旺霞;陳彥云;;土壤水分及其測量方法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玉華;坡面土壤水分時空變異的試驗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欽;紙坊溝流域暴雨侵蝕與坡面人工降雨產(chǎn)流產(chǎn)沙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2 王磊;基于RUSLE模型遙感分析的紙坊溝流域土壤侵蝕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3年
3 張建兵;基于TDR的土壤水分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6922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69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