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土壤濕度變化特征及其與潛水埋深響應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9-07-31 07:37
【摘要】:基于安徽省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采用小波分析、記憶能力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和經(jīng)典統(tǒng)計學方法分析了1997~2005年不同地下水埋深下的土壤濕度。結果表明,研究區(qū)土壤濕度的季節(jié)變化顯著,有兩干兩濕期;年際變化各層基本一致,有3~5年和1.5~2.5年的時間周期規(guī)律;土壤濕度變化除受上邊界條件影響外,受下邊界條件潛水埋深影響也顯著,深層土壤濕度與潛水埋深一直保持顯著的非線性冪函數(shù)負相關關系。
【圖文】:
壤(砂礓黑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各類土壤的濕度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較少,也未涉及過砂礓黑土。鑒于此,本文選擇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觀測資料,采用小波分析、記憶能力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砂礓黑土的土壤濕度分布特征,探究了地下水淺埋地區(qū)土壤濕度與潛水埋深關系,定量描述了土壤濕度及潛水埋深對后期氣候、水文要素的影響,獲得了一些有益的結論,可供借鑒。2研究資料與方法2.1數(shù)據(jù)資料選取安徽省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1997~2005年徑流試驗場中I2井(圖1)的土壤水、潛水埋深及氣象場的降水資料。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圖1徑流試驗場示意圖Fig.1Sketchmapoftheexperimentalcatchment驗基地是淮北平原區(qū)大型綜合試驗研究基地,徑流試驗場主要由互相嵌套的三個大、中、小徑流場組成。I2井位于大尺度徑流場中,場內主要種植黃豆、棉花和玉米[1]。土樣提取時間間隔5~10d,垂向上分8層(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80、80~100cm),土壤濕度由烘干法測定,用質量含水率表示,土壤類型為砂礓黑土。1997~2005年取土樣共計575次,9年的年平均降水量939.78mm,日平均降水約2.6mm。9年的年平均蒸發(fā)皿蒸發(fā)量937mm,日平均蒸發(fā)量2.6mm。本文取土壤濕度旬平均值進行研究。
2.2研究方法采用經(jīng)典統(tǒng)計學方法、時間序列分析法、小波分析和記憶能力分析法解析土壤濕度的多尺度特征及其與潛水埋深的關系。(1)小波分析。小波分析是一種信號的時間尺度分析法,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可揭示土壤濕度、降水等水文要素的時間尺度和出現(xiàn)變化的時間位置和強度[2],對于給定的Morlet小波和水文時間序列x(t),其連續(xù)子波變換為:Wx(a,b)=a-1/2∫+∞-∞x(t)ψt-b()adt(1)式中,Wx(a,b)為小波變化系數(shù);a、b分別為尺度、時間因子,反映周期長度和時間上的平移;ψt-b()a為ψt-b()a的復共軛函數(shù)。Wx(a,b)確定序列x(t)以時間因子b為中心的時段內,不同尺度a的振蕩特征[3]。本文對土壤濕度和降水進行小波變化前,去除了1997~2005年平均的季節(jié)變化和線性變化趨勢。由Matlab7.6計算出小波系數(shù)實部后在Surfer8.0中成圖。(2)記憶能力分析。DelworthTL等[4]認為降水是時間尺度較小的物理量,降水降落地面被土壤吸收成為土壤水,土壤再將水分緩慢地釋放到大氣中,使時間尺度延長[5]。其對美國GFDL(地球物理流體力學實驗室)大氣模式得到的土壤濕度進行譜分析后,認為土壤濕度異常變化類似紅噪過程,遵循一級Markov理論,受一些白噪過程控制(強迫項),在理想條件下,忽略強迫項降水和冰雪融水,,土壤濕度的自相關系數(shù)r(t)是e的指數(shù)函數(shù)形式[6]:r(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4027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1016) 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項目(GYHY201406021)
【分類號】:P641;S152.71
本文編號:2521194
【圖文】:
壤(砂礓黑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對各類土壤的濕度垂直分布特征的研究較少,也未涉及過砂礓黑土。鑒于此,本文選擇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觀測資料,采用小波分析、記憶能力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砂礓黑土的土壤濕度分布特征,探究了地下水淺埋地區(qū)土壤濕度與潛水埋深關系,定量描述了土壤濕度及潛水埋深對后期氣候、水文要素的影響,獲得了一些有益的結論,可供借鑒。2研究資料與方法2.1數(shù)據(jù)資料選取安徽省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驗站1997~2005年徑流試驗場中I2井(圖1)的土壤水、潛水埋深及氣象場的降水資料。五道溝水文水資源實圖1徑流試驗場示意圖Fig.1Sketchmapoftheexperimentalcatchment驗基地是淮北平原區(qū)大型綜合試驗研究基地,徑流試驗場主要由互相嵌套的三個大、中、小徑流場組成。I2井位于大尺度徑流場中,場內主要種植黃豆、棉花和玉米[1]。土樣提取時間間隔5~10d,垂向上分8層(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80、80~100cm),土壤濕度由烘干法測定,用質量含水率表示,土壤類型為砂礓黑土。1997~2005年取土樣共計575次,9年的年平均降水量939.78mm,日平均降水約2.6mm。9年的年平均蒸發(fā)皿蒸發(fā)量937mm,日平均蒸發(fā)量2.6mm。本文取土壤濕度旬平均值進行研究。
2.2研究方法采用經(jīng)典統(tǒng)計學方法、時間序列分析法、小波分析和記憶能力分析法解析土壤濕度的多尺度特征及其與潛水埋深的關系。(1)小波分析。小波分析是一種信號的時間尺度分析法,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可揭示土壤濕度、降水等水文要素的時間尺度和出現(xiàn)變化的時間位置和強度[2],對于給定的Morlet小波和水文時間序列x(t),其連續(xù)子波變換為:Wx(a,b)=a-1/2∫+∞-∞x(t)ψt-b()adt(1)式中,Wx(a,b)為小波變化系數(shù);a、b分別為尺度、時間因子,反映周期長度和時間上的平移;ψt-b()a為ψt-b()a的復共軛函數(shù)。Wx(a,b)確定序列x(t)以時間因子b為中心的時段內,不同尺度a的振蕩特征[3]。本文對土壤濕度和降水進行小波變化前,去除了1997~2005年平均的季節(jié)變化和線性變化趨勢。由Matlab7.6計算出小波系數(shù)實部后在Surfer8.0中成圖。(2)記憶能力分析。DelworthTL等[4]認為降水是時間尺度較小的物理量,降水降落地面被土壤吸收成為土壤水,土壤再將水分緩慢地釋放到大氣中,使時間尺度延長[5]。其對美國GFDL(地球物理流體力學實驗室)大氣模式得到的土壤濕度進行譜分析后,認為土壤濕度異常變化類似紅噪過程,遵循一級Markov理論,受一些白噪過程控制(強迫項),在理想條件下,忽略強迫項降水和冰雪融水,,土壤濕度的自相關系數(shù)r(t)是e的指數(shù)函數(shù)形式[6]:r(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基金】: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4027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471016) 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項目(GYHY201406021)
【分類號】:P641;S152.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周濤,史培軍,范一大;中國北方土壤濕度變化趨勢及人類活動對其影響的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1期
2 蘇堅;豐華麗;;基于地下水動力學模型的河流廊道潛水埋深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06年S1期
3 灣疆輝;陳亞寧;李衛(wèi)紅;袁峽;陳永金;;塔里木河下游斷流河道輸水后潛水埋深變化規(guī)律研究[J];干旱區(qū)地理;2008年03期
4 宋令勇;宋進喜;;西安市潛水埋深與降水量的關系分析[J];地下水;2009年05期
5 郭占榮,荊恩春,聶振龍,焦鵬程,董華;不同潛水埋深條件下蒸發(fā)蒸騰試驗研究[J];勘察科學技術;2001年05期
6 劉海軍;劉志輝;李衛(wèi)紅;熊超;王慶峰;;基于BP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模擬塔里木河下游潛水埋深變化——以英蘇斷面C5井為例[J];新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楠;基于全極化雷達影像反演壟行結構土壤濕度[D];吉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211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5211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