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郊區(qū)農戶對耕地質量保護認知行為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基于PSER分析框架的實證檢驗
[Abstract]:Based 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SER analysis framework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cognitive behavior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dopt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econometric model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survey data of 238 peasant households in Sujiatu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general, farmers' percep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willingness to protect is relatively strong,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judg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mode.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is obviou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etical econometric model, we can see that the times of land adjustment,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ur variables, the number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echnical training and th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income in the household,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behavior of farm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holds that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ervi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farmland property rights in the suburbs of cities, and establishing a more reasonable price mechanis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also encourages farmland to transfer to peasant households with agricultural income, and improves the cognitive behavior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suburbs of big cities to protect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作者單位】: 沈陽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沈陽農業(yè)大學土地與環(huán)境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快速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戶土地利用行為響應及其對耕地質量影響研究”(71503174)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遼寧省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采納行為與激勵政策工具模擬研究”(L15BJY037)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2016T90229)
【分類號】:F323.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我省部分地區(qū)耕地質量日趨惡化[J];南京農專學報;2001年02期
2 孫玉龍;;導致耕地質量下降的幾點原因[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3 陶軍德,王振玉,姜松,賈利;黑龍江省耕地質量狀況分析[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7年04期
4 ;耕地質量[J];中國農資;2014年13期
5 黃興國;;江蘇省高郵市耕地質量分等評價[J];北京農業(yè);2014年03期
6 王晉民;王海景;康曉東;;“數字土壤”應用于耕地質量管理的初步構想[J];山西農業(yè)科學;2007年09期
7 唐毅;馬禮;;一種度量耕地質量的新方法——以河北省沽源縣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6期
8 楊臣;王淑麗;劉永權;;榆樹市耕地質量變化情況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0年22期
9 趙永志;郭寧;吳建平;;全面科學認識和推進耕地質量建設 促進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J];蔬菜;2011年12期
10 蘇偉;趙應中;;耕地質量管理連環(huán)畫——耕地質量之憂(下)[J];湖南農業(yè);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金鳳;趙同科;李新榮;張成軍;杜連鳳;吳瓊;;北京市郊區(qū)耕地質量存在的問題與提升對策[A];面向未來的土壤科學(下冊)——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九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張金利;董玉祥;;廣州耕地質量空間分異研究[A];中國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2年
3 馬雁;;淺談土地可持續(xù)利用中的耕地質量問題[A];21世紀中國土地科學與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國土地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周慶舉;李達輝;陳慶紅;;安順市耕地質量變化及對策[A];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王華為;朱蓮;徐龍華;;泰州市耕地質量現狀及提高途徑[A];江蘇耕地質量建設論文集[C];2008年
6 李燕;楊步銀;袁瑜;董明;毛聲平;;六合區(qū)耕地土壤資源環(huán)境質量狀況調查[A];江蘇土壤肥料科學與農業(yè)環(huán)境[C];2004年
7 李曉林;張宏彥;;黃淮海平原耕地質量現狀、問題及解決對策[A];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中)[C];2008年
8 徐茂;;前言[A];江蘇耕地質量建設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肖彬;貫徹實施《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 促進耕地保護和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N];益陽日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江宜航 實習生 劉瑾;我國耕地質量現狀堪憂[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江宜航 實習生 劉瑾;耕地質量緣何逐年下降[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4 本報記者 江宜航;耕地質量管理亟須升級[N];中國經濟時報;2014年
5 龍紀文;農業(yè)部將大力保護提升耕地質量[N];中國農機化導報;2014年
6 本報記者 李存才;推進耕地質量建設 擰緊糧食“安全閥”[N];中國財經報;2014年
7 梁寶忠;農業(yè)部:大力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N];糧油市場報;2014年
8 本報評論員 祝乃娟;耕地質量問題治理宜早不宜遲[N];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
9 記者 高文;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和肥料管理[N];農民日報;2005年
10 錢國文 楊用釗;我市耕地質量建設成效明顯[N];淮安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慧敏;基于農用地分等的耕地質量限制型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2 宋景超;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質量等別提升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陳蘭;基于耕地質量等別成果的鄉(xiāng)鎮(zhèn)間基本農田規(guī)劃指標調整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4 劉虹;邵武市耕地質量變化調查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年
5 徐晶;吉林省糧食主產區(qū)耕地質量問題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5年
6 王力;基于GIS的耕地質量等別更新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7 羅森;郴州市耕地質量保護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顧萬帆;富陽市新墾耕地質量評價與提升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9 楊樂艷;南湖區(qū)耕地質量動態(tài)監(jiān)測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10 匡麗花;土地整治項目對耕地質量的影響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268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26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