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不同作物對土壤抗剪強度影響
本文選題:摩云山小流域 + 含水量 ; 參考:《南水北調(diào)與水利科技》2016年02期
【摘要】:為了確定不同作物種植對土壤抗剪強度的影響,以遼寧省摩云山小流域為研究對象,分別采集大豆地、玉米地、果樹地和果樹臺田樣本等土樣。測定土壤含水量,利用直剪法測定土壤黏聚力和內(nèi)摩擦角,分析同一種作物和不同作物的土壤剪切力與土壤含水量關系以及同一種作物和不同種作物的內(nèi)摩擦角的關系。結果表明:土壤黏聚力玉米地(49.27kPa)豆地(38.36kPa)果樹臺田(30.00kPa)果樹地(28.36kPa);內(nèi)摩擦角果樹地(25.45°)豆地(23.26°)玉米地(20.24°)果樹臺田(19.51°);玉米地的剪切力與豆地的剪切力、果樹地的剪切力和果樹臺田的剪切力均有顯著性差異;不同作物的土壤黏聚力和土壤含水量進行二次線性分析,擬合度較好。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rop planting on soil shear strength, samples of soybean field, corn field, fruit tree field and fruit tree table field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mall watershed of Moyun Mountain, Liaoning Provinc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measured and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were measured by direct shear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shear stress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same crop and different crops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between the same crop and different crop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cohesion was 49.27kPa38.36kPa38.36kPa) the fruit tree field was 28.36kPa;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was 25.45 擄) the soybean field was 23.26 擄) the cornfield was 20.24 擄) the cornfield shearing force was 19.51 擄; the cornfield shearing force was 19.51 擄;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ear stress of fruit tree land and the shearing force of fruit tree table-field, and the soil cohesion and soil water content of different crops were analyzed by quadratic linear analysis, and the fitting degree was better.
【作者單位】: 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水利學院;
【基金】: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062110) 遼寧省教育廳項目(L2010496)~~
【分類號】:S157.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鮑一丹;何勇;方慧;Annia Garcia Pereira;;土壤的光譜特征及氮含量的預測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7年01期
2 張榮標;何加祥;吳濤;馮友兵;;基于圖像處理的土壤表層含水率在線檢測方法研究[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7年10期
3 張智韜;李援農(nóng);楊江濤;常慶瑞;;遙感監(jiān)測土壤含水率模型及精度分析[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8年08期
4 肖武;李小昱;李培武;馮耀澤;王為;張軍;;近紅外光譜和機器視覺信息融合的土壤含水率檢測[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09年08期
5 倪九派;高明;魏朝富;謝德體;;土壤含水率對淺層滑坡體不同層次土壤抗剪強度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9年06期
6 朱元駿;王云強;邵明安;;利用土壤表面灰度值反演表層土壤含水率[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0年12期
7 郭迎新;秦大庸;劉家宏;葛懷鳳;劉淼;;黑龍港地區(qū)降雨與土壤含水率的動態(tài)變化[J];灌溉排水學報;2011年01期
8 高建華;張承中;賴志強;王穎釗;劉立忠;;陜西中北部地區(qū)農(nóng)田地表土壤含水率對粉塵釋放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9 胡永翔;李援農(nóng);張瑩;蔣耿民;;基于水分脅迫系數(shù)的棗樹園土壤含水率估算[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13年03期
10 陶士珩,王立祥,胡希遠,杜世平;土壤含水率測定的誤差分析及控制[J];干旱地區(qū)農(nóng)業(yè)研究;199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海波;冶林茂;范玉蘭;;三種土壤含水率測量方法的綜合對比分析[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象綜合探測技術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2 洪昌紅;黃本勝;邱靜;王珍;楊靜學;徐敬華;;幼生桉表層土壤含水率變化研究[A];中國水利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S1水資源與水生態(tài)[C];2013年
3 于海燕;康紹忠;;西北旱區(qū)葡萄園土壤含水率空間變異性研究[A];現(xiàn)代節(jié)水高效農(nóng)業(yè)與生態(tài)灌區(qū)建設(下)[C];2010年
4 許秀英;甘龍輝;陶冶;黃操軍;;基于遺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土壤含水率預測[A];中國農(nóng)業(yè)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周瑞平;王靜;海春興;;毛烏素沙地采煤塌陷程度對土壤含水率的影響研究[A];黃河流域資源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交流材料[C];2011年
6 程星;於芳;;喀斯特土壤水分變化研究[A];中國地質(zhì)學會工程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暨“巖溶·工程·環(huán)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7 韓奎學;吳景峰;;土壤凝結水變化規(guī)律的初步探討[A];中國水利學會第四屆青年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王杰;劉珂;任紅玲;唐曉玲;李健;;吉林省春季農(nóng)田土壤水分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A];第28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1氣象與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C];2011年
9 申向東;王曉飛;姬寶霖;王麗萍;;干寒區(qū)土壤抗風蝕能力的特征初步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4年
10 單夢穎;楊永剛;高登成;丁洪波;項希希;吳兆錄;;云南省中部三種森林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細根重及其垂直分布[A];山地環(huán)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西南片區(qū)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劉錕鋒;8月份降水較歷年同期偏少53%[N];青島日報;2009年
2 本報記者 裴興斌;快快行動抗旱保苗[N];寶雞日報;2010年
3 金泉才邋李學共 王力;我省大部地區(qū)土壤封凍前期墑情較好[N];青海日報;2008年
4 YMG記者 姜曉 通訊員 王廷利 孟令遠;今年土地“口干”人不渴[N];煙臺日報;2012年
5 魯建民;土壤墑情如何?[N];酒泉日報;2009年
,本文編號:20175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01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