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砂巖區(qū)主要造林樹種枯落物及林下土壤持水特性
本文選題:砒砂巖區(qū) + 枯落物; 參考:《水土保持學報》2017年03期
【摘要】:為了探究砒砂巖區(qū)不同造林樹種水文特征,以該地區(qū)油松、側柏、青楊、山杏、沙棘、檸條為研究對象,通過浸泡法和環(huán)刀法,對比分析了不同樹種枯落物層和土壤層的持水特性。結果表明:砒砂巖區(qū)主要造林樹種枯落物蓄積量變動范圍為1.55~7.89t/hm~2,青楊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為281.26%,其他樹種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依次為油松(217.14%)、側柏(201.05%)、山杏(202.79%)、沙棘(170.96%)、檸條(158.08%)撂荒地(143.88%)。油松林下土壤層容重最小為1.46g/cm3,總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最大分別為43.55%和36.99%,毛管持水量最大為14.50mm;山杏林下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為13.12%,非毛管持水量最大為6.86mm。油松枯落物及其林下土壤層持水能力良好,更適宜作為砒砂巖地區(qū)植被建設樹種。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fforestation trees in the soft rock area, pine, Platycladus orientalis, poplar, apricot, Hippophae rhamnoides and Caragana korshinskii were studied. The water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layer and soil layer of different tree speci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litter volume of main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was 1.55 ~ 7.89 t / hm ~ (-2), 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rate of litter was 281.26 under green Yang Lin, 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rate of other tree species was Pinus tabulaeformis 217.1414, Platycladus orientalis 201.05, Apricot 202.79m, Hippophae rhamnoides 170.96m, Caragana Caragana 158.08). Under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the minimum bulk density of soil layer was 1.46 g / cm ~ 3, the maximum of total porosity and capillary porosity were 43.55% and 36.99%, the maximum 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s 14.50 mm, the maximum of soil non-capillary porosity was 13.12 mm and the maximum of non-capillar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s 6.86 mm. under Pinus tabulaeformis forest. The litter of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its soil layer have good water holding capacity, so it is more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construction in arsenitic sandstone area.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沙漠治理學院;
【基金】: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水利廳項目“砒砂巖區(qū)典型小流域植被對位配置研究”
【分類號】:S714.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齊之堯;;森林枯落物研究的基本途徑[J];天津農(nóng)業(yè)科學;1991年01期
2 王銳萍;劉強;彭少麟;林開豪;文艷;薛寧;;尖峰嶺不同樹種枯落物分解過程中微生物動態(tài)[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3 季冬;關文彬;謝春華;;貢嘎山暗針葉林枯落物截留特征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7年02期
4 李學斌;馬林;陳林;許冬梅;謝應忠;;草地枯落物分解研究進展及展望[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9期
5 張增信;閔俊杰;閆少鋒;姜志林;張軍;張菲;;蘇南丘陵森林枯落物含水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通報;2011年01期
6 李學斌;吳秀玲;陳林;張碩新;謝應忠;;荒漠草原4種主要植物群落枯落物層水土保持功能[J];水土保持學報;2012年04期
7 李清磊;李林延;李清焱;;幾種常見林型枯落物層蓄水功能差別的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王登芝;向星政;聶立水;;北京西山不同人工林枯落物層的水化學性質(zhì)[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7年11期
9 熊詠梅;趙冰;代色平;;廣州七種園林植物枯落物的水文效應[J];廣東園林;2009年06期
10 張長斌;趙有福;王福成;;夏瑪林場林下枯落物涵水能力研究[J];中國林業(yè);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龍健;冉景丞;;貴州喀斯特森林枯落物與土壤修復潛力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8分會場:環(huán)境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2 耿紹波;楊曉菲;饒良懿;陳凱;;縉云山黛湖保護站不同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性研究[A];長江流域生態(tài)建設與區(qū)域科學發(fā)展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3 孫一榮;朱教君;于立忠;張金鑫;;森林枯落物的水源涵養(yǎng)功能[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孫艷紅;張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程云;石健;;重慶縉云山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應研究[A];《中國水土保持科學》第1屆4次編委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Luc Nhu Trung;黃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對闊葉純林土壤極化的防治效應[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孫龍;枯落物對土壤分離過程的影響及其季節(jié)變化特征[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米彩紅;黃土高原人工純林枯落物分解和養(yǎng)分循環(huán)對土壤極化的影響[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4年
4 龔偉;川南天然常綠闊葉林人工更新后土壤生態(tài)特性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武鵬艷;蘭州南山4種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及土壤水文效應的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2 顧潔;紫金山次生櫟林、馬尾松林枯落物與表層土壤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6年
3 劉曉曦;氮沉降背景下枯落物對松嫩草地土壤線蟲群落特征的作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4 徐娟;北京山區(qū)典型森林枯落物層生態(tài)功能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5 魏曉鳳;松嫩草地不同放牧強度下植物物種枯落物分解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6 郭輝;采伐對小興安嶺低質(zhì)林土壤和枯落物功能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7 殷沙;不同比例馬尾松木荷混交林枯落物與土壤水源涵養(yǎng)能力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8 董伯騫;華北落葉松林更新過程與枯落物蓄水功能對經(jīng)營措施的響應[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9 張雷燕;六盤山香水河小流域不同類型下森林土壤和枯落物的水文功能研究[D];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10 邴塬皓;黃土高原牧草枯落物對針葉純林土壤極化的防治效應[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142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201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