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寨港紅樹林土壤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通量研究
本文選題:紅樹林 + 土壤 ; 參考:《濕地科學(xué)》2017年03期
【摘要】: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在海南東寨港紅樹林中的天然海蓮(Bruguiera sexangula)群落和人工無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群落區(qū),采用靜態(tài)箱—氣相色譜法和LI-8100A土壤碳通量測定系統(tǒng),每月6~11日,在6塊采樣地,分別采集氣樣和土樣,測定了土壤理化指標(biāo),測量和估算了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在研究中,對采樣點的土壤進行了4種處理,分別為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去除土壤中的凋落物、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根系+凋落物、保持土壤原狀,對比了4種處理下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分析影響天然海蓮群落和人工無瓣海桑群落區(qū)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結(jié)果顯示,天然海蓮群落和人工無瓣海桑群落區(qū)土壤的平均CO_2排放通量為(420.0±26.1)mg/(m~2·h),平均CH_4平均排放通量為(29.9±1.4)mg/(m~2·h),人工無瓣海桑群落區(qū)土壤的CO_2和CH_4排放通量顯著大于天然海蓮群落區(qū);植物群落類型,尤其是植物根系,能明顯影響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土壤表面凋落物覆蓋、土壤養(yǎng)分含量、土壤含水量、氣溫和降水量都能影響土壤CO_2和CH_4排放通量。
[Abstract]:From Nov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the natural sea lotus Bruguiera sexangula community and the Sonneratia apetala) community in mangrove forests of Dongzhai Port, Hai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static box-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8100A soil carbon fluxes measurement system, from 6to 11 days per month.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soil were measured and the emission fluxes of CO_2 and CH_4 were measured and estimated in 6 samples. In the study, four kinds of treat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oil of the sampling site, which were to remove the plant roots, remove the litter in the soil, remove the litter of the plant root in the soil, and keep the soil intact. The emission fluxes of CO_2 and CH_4 in soil under four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mission fluxes of soil CO_2 and CH_4 i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non-petal mulberry communiti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_2 emission fluxes of the soil and the average CH_4 emission fluxes of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non-valved mulberry communities were 420.0 鹵26.1)mg/(m~2 and 29.9 鹵1.4)mg/(m~2, respectively. The soil CO_2 and CH_4 emission fluxes in the artificial non-valved mulberry commun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atural sea lotus communities. Plant community types, especially plant root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soil CO_2 and CH_4 fluxes, soil surface litter cover, soil nutrient content, soil moisture content,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ll affected soil CO_2 and CH_4 emission fluxes.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xué);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31260131和31660126) 海南師范大學(xué)青年教師基金項目(QN1245)資助
【分類號】:S7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德宣;;若爾蓋高原泥炭沼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通量研究[J];濕地科學(xué);2010年03期
2 吳豐成;謝品華;李昂;司福祺;竇科;劉宇;徐晉;王界;;基于車載被動差分光學(xué)吸收光譜技術(shù)的甲醛排放通量遙測研究[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11年11期
3 陳冠雄,黃國宏,黃斌,吳杰,于克偉,徐慧,薛曉華,王正平;稻田CH_4和N_2O的排放及養(yǎng)萍和施肥的影響[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1995年04期
4 楊萌;李紅麗;雷霆;周延;呂Pr;李麗;雷光春;王景仕;盧小剛;;北京密云水庫甲烷排放通量時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濕地科學(xué);2011年02期
5 于克偉,陳冠雄,楊思河,吳杰,黃斌,,黃國宏,徐慧;幾種旱地農(nóng)作物在農(nóng)田N_2O釋放中的作用及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1995年04期
6 王志銘;王雪梅;;廣州人為熱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J];氣象科學(xué);2011年04期
7 李華;陳小燕;戴凌全;;陸地、水域及河口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溫室氣體排放通量探析[J];災(zāi)害與防治工程;2009年02期
8 林茂;徐明;耿玉清;劉麗香;張鑫;;鄱陽湖秋季水-氣界面CH_4排放通量的區(qū)域差異及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xué)雜志;2012年08期
9 秦小光,蔡炳貴,吳金水,劉東生,王國安;北京靈山草地土壤CO_2源匯和排放通量與溫度濕度晝夜變化的關(guān)系[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4年04期
10 金嶺;高閩光;劉文清;陸亦懷;張玉鈞;王亞萍;張?zhí)焓?徐亮;劉志明;陳軍;;SOF-FTIR在化工廠區(qū)氨氣排放通量測量中的應(yīng)用[J];光譜學(xué)與光譜分析;2010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吳豐成;謝品華;李昂;司福祺;竇科;劉宇;徐晉;王界;;基于車載被動差分光學(xué)吸收光譜技術(shù)的甲醛排放通量遙測研究[A];中國光學(xué)學(xué)會2010年光學(xué)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白建輝;王庚辰;Brad Baker;Patrick Zimmerman;梁寶生;;內(nèi)蒙古草原異成二烯排放通量的測量[A];新世紀(jì)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與大氣科學(xué)發(fā)展——中國氣象學(xué)會2003年年會“農(nóng)業(yè)氣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會論文集[C];2003年
3 張茂亮;郭正府;成智慧;張麗紅;郭文峰;楊燦堯;付慶州;溫心怡;;長白山火山區(qū)溫泉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研究[A];中國科學(xué)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7條
1 李楊杰;植被在長江口濕地溫室氣體排放過程中的影響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周文昌;人類活動對若爾蓋高原泥炭地碳通量和碳儲量的影響[D];中國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2015年
3 胡志強;稻田與蟹/魚養(yǎng)殖濕地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觀測比較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
4 徐坤;不同種植年限人工苜蓿地土壤碳氮儲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研究[D];寧夏大學(xué);2014年
5 李德軍;珠江三角洲森林和蔬菜地土壤一氧化氮排放[D];中國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xué)研究所);2007年
6 郭李萍;農(nóng)田溫室氣體排放通量與土壤碳匯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2000年
7 王薇;溫室氣體及其穩(wěn)定同位素排放通量測量技術(shù)和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寶玉;森林土壤汞排放通量的現(xiàn)場測試[D];清華大學(xué);2014年
2 沈仕洲;沼液灌溉條件下農(nóng)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及影響因素[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2015年
3 孫偉軍;設(shè)施蔬菜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及其產(chǎn)生途徑[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5年
4 張清磊;膠州灣典型濱海濕地CO_2排放通量研究[D];青島大學(xué);2015年
5 陳思;外源C、N添加對凍結(jié)過程中土壤N_2O排放的影響[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
6 王旭燕;不同施氮水平對黃土高原旱作農(nóng)田CH_4、N_2O排放通量的影響[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5年
7 肖玉;烏梁素海退化湖濱帶濕地人工恢復(fù)群落溫室氣體(CO_2、CH_4N_2O)排放通量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4年
8 宋敏;不同生物質(zhì)炭輸入水平下旱作農(nóng)田溫室氣體排放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6年
9 朱二雄;不同放牧強度對高寒草甸CO_2排放通量的影響[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xué);2016年
10 張芳;新鄉(xiāng)市衛(wèi)河水體N_2O和CH_4溶存濃度的時空分布及排放通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19520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95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