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農田土壤肥力現(xiàn)狀與旱地土壤培肥技術研究
本文選題:陜西省 + 土壤肥力。 參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摘要】:為了解陜西省小麥、玉米耕地土壤肥力和施肥狀況,利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所獲得的結果和農戶調查數(shù)據(jù),對陜西省小麥、玉米土壤肥力現(xiàn)狀進行了評價,并在富平試驗站研究了旱地土壤培肥措施。主要結論如下;1、以陜西省2005-2011年測土配方施肥數(shù)據(jù)為基礎,采用農戶抽樣調查方法,對測土配方施肥項目30個縣186415個土壤數(shù)據(jù)和1580個“3414”肥料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陜西小麥耕地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的含量分別為14.3 g kg-1、69.0 mg kg-1、18.5 mg kg-1和148.4 mg kg-1;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分別提高了33.6%、40.8%、176.1%和6.8%,其中速效磷的提高幅度最大。從施肥對土壤養(yǎng)分平衡來看,21世紀初陜西省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投入量分別為183 kg hm-2、109.5 kg hm-2和21 kg hm-2;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分別提高了69.4%,160.7%和1300%。2、為了解陜西省玉米耕地土壤肥力和施肥狀況,對2005-2009年玉米測土配方施肥項目75個縣7 416個土壤數(shù)據(jù)和913個“3414”肥料試驗數(shù)據(jù)以及23 942個農戶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陜西玉米土壤有機質、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5.2 g kg-1、72.7 mg kg-1、19.7 mg kg-1和153.9 mg kg-1。其中,陜南秦巴山區(qū)土壤有機質和堿解氮含量最高;關中灌區(qū)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最高。21世紀初,陜西省玉米氮肥(純N)、磷肥(P2O5)和鉀肥(K2O)的投入量分別為225.00、63.00和19.65 kg hm-2,分別較20世紀80年代提高了114%、500%和1 300%。3、以渭北旱原兩個旱地長期定位試驗為基礎,研究了旱地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對小麥和玉米的產量、養(yǎng)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響。結果表明,施肥可以增加小麥和玉米的產量,其中NP+M處理的效果最好。合理施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麥和玉米籽粒的養(yǎng)分吸收量。NP+M小麥籽粒吸收N、P、K增加了52.42%、37.45%、37.02%,玉米增加了38.31%、10.18%和12.46%。施用有機肥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機肥的培肥作用顯著,NP+M處理小麥0~10cm土層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鉀分別增加19.30%、15.46%和7.34%;玉米分別增加了96.21%、40.22%和48.16%。4、在渭北旱原玉米和冬小麥旱地的基礎上,研究秸稈覆蓋、地膜覆蓋、壟溝種植、壟作條件下秸稈地膜雙覆蓋、綠肥輪作和不覆蓋下產量、養(yǎng)分吸收和土壤肥力的影響。結果表明,不覆蓋條件下小麥和玉米的產量分別為4882.09 kg hm-2和7577.47 kg hm-2,秸稈覆蓋分別增產11.98%和31.75%,地膜覆蓋分別增產22.39%和3.05%,壟溝種植分別增加16.44%和0.95%,雙覆蓋分別增加26.49%和22.05%。秸稈覆蓋顯著降低小麥和玉米的土壤容重,降幅分別為5.65%和4.48%。秸稈覆蓋小麥和玉米地有機質較不覆蓋分別增加29.87%和7.45%。NP+雙覆蓋顯著增加土壤硝銨態(tài)氮的含量,小麥地增幅為87.09%,玉米地為55.99%。地膜覆蓋降低玉米地有機質和速效鉀含量,分別比不覆蓋降低0.07%和66.89%。5.通過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將原8個土壤肥力指標降維、提取出3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達到81%以上,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的肥力指標概況。其中第一主成分以有機質貢獻最大。第二主成分以全鉀貢獻最大,第三主成分以硝銨態(tài)氮貢獻最大。將3個主成分得分作為新指標進行聚類分析,可以將不同處理的土壤肥力分為三級,其中NP+秸稈還田土壤肥力最高,NP和CK的土壤肥力等級較低。由此可見,NP+秸稈還田是比較適宜的栽培模式。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ation status of wheat and maize in Shaanxi Province , the soil fertility status of wheat and maize in Shaanxi Province was evaluat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 alkali , nitrogen ,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 Shaanxi Province increased by 69.4 % , 49.8 % , 176.1 % and 6.8 % respectively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oil fertility treatments on yield , nutrient uptake and soil fertility of wheat and maize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wheat and maiz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ation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of wheat and maiz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of wheat and maize increased by 19.30 % , 15.46 % and 48.16 % respectively .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in maize field was reduced by mulching film mulching .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was reduced by 0.07 % and 66.89 % respectively .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15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兆南;坡改梯后的土壤培肥[J];云南農業(yè);2002年12期
2 段兆南;坡改梯后的土壤培肥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04年03期
3 冉孝敏;;無公害果樹土壤培肥與管理[J];北京農業(yè);2012年06期
4 許學前,吳敬民;不同施肥組合的土壤培肥效果研究[J];土壤通報;2000年01期
5 馮國銘;新建大棚的土壤培肥[J];吉林蔬菜;2000年05期
6 趙德森,周國俠,欒漢忱,姜紹仁;龍源光合生態(tài)液對稻田土壤培肥及增產作用[J];墾殖與稻作;2002年03期
7 孫慧敏,劉軍,王靜,王益權;土壤培肥過程中氯離子累積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3年04期
8 妥鳳存;新修農田土壤培肥技術試驗研究[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03年02期
9 蔣洛生;果園土壤培肥五法[J];農家參謀;2003年01期
10 丁莉華 ,李翠霞 ,丁曉東;平山縣蔬菜地土壤培肥對策[J];河北農業(yè)科技;2005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國康;曹志平;張凱;;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對華北農田原生動物豐富度影響[A];生態(tài)學與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生態(tài)學會第七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摘要薈萃[C];2004年
2 陸萍;冒乃和;劉波;;有機農業(yè)對土壤培肥和肥料使用的規(guī)范要求[A];第九屆中國青年土壤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暨第四屆中國青年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范福利;左建傳;孫連城;劉盛煬;郝金松;陸同蘭;;興化市水稻土肥力的演變和培肥途徑[A];江蘇耕地質量建設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見習記者 努麗亞·阿布都瓦衣提 整理;果園土壤培肥技術三要點[N];新疆科技報(漢);2014年
2 省農科院土肥所、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林新堅;土壤培肥技術[N];福建科技報;2011年
3 龍飛;柑橘要重視土壤培肥[N];農資導報;2013年
4 孫吉晶 王飛;5萬畝農田實施培肥工程[N];寧波日報;2010年
5 薛勇;果園土壤培肥五法[N];山東科技報;2003年
6 馮國民;菜田土壤培肥方法[N];云南科技報;2007年
7 魏新雨;藥用果園土壤培肥5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8 周橫;果園土壤培肥技巧[N];瓜果蔬菜報.農業(yè)信息周刊;2009年
9 陳星;我區(qū)總結出伊犁河流域新墾土壤培肥技術[N];新疆科技報(漢);2009年
10 記者 陳忠權;宅基地廢墟變“沃土”[N];天津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徐斌;不同植物對黃土高原溝壑區(qū)棄土場土壤培肥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2 單燕;陜西農田土壤肥力現(xiàn)狀與旱地土壤培肥技術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3 陳士超;神東礦區(qū)采煤沉陷區(qū)復墾土壤培肥技術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年
4 李向文;片麻巖土壤培肥過程中氮素運移規(guī)律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2年
5 馬俊艷;設施菜地土壤耕層增厚及土壤培肥機制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56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85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