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對小興安嶺森林沼澤濕地溶解性有機碳和有效氮磷的影響
本文選題:排水 切入點:小興安嶺 出處:《生態(tài)學報》2017年05期
【摘要】:選取不同排水年限的興安落葉松人工林濕地(1974年排水、1985年排水、1992年排水、2003年排水)和天然森林沼澤濕地(興安落葉松沼澤濕地)為研究對象,探討排水對小興安嶺森林沼澤濕地土壤溶解性有機碳(DOC)和有效氮磷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天然沼澤排水后,在土壤垂直剖面上,不同排水年限的森林濕地與天然沼澤濕地的土壤溶解性有機碳含量均呈遞減變化。與天然森林沼澤濕地相比,排水濕地各土層DOC含量均顯著低于天然沼澤濕地(P0.05)。天然森林沼澤,表層(0—10 cm)的土壤SOC含量、DOC/SOC、土壤有效氮含量均大于排水森林沼澤,但是有效磷含量卻低于排水森林沼澤(P0.05)。在土壤表層(0—10 cm),排水年限與DOC、SOC、DOC/SOC、土壤有效氮呈顯著性負相關(guān),與有效磷呈顯著性正相關(guān)(P0.05)。天然沼澤排水后,表層(0—10 cm)土壤的DOC含量與有效氮(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含量成正比,與有效磷含量成反比(P0.05)。
[Abstract]:The artificial wetland of Larix gmelini plantation with different drainage years (1974 drainage, 1985 drainage, 1992 drainage, 2003 drainage) and natural forest swamp wetland (Xingan larch swamp wetland)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effects of drainage on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availabl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il of Xiaoxinganling Forest Marsh Wetlan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in forest wetland and natural marsh wetland decreased with different drainage years in vertical profile of soil after drainage.Compared with the natural forest swamp wetland, the DOC content in each soil layer of the drainage wetl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 swamp wetland.The soil SOC content of natural forest swamps (0-10 cm)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rained forest swamps, but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drained forest swamps (P 0.05).In the surface layer of soi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available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P 0.05).After the natural swamp was drained, the content of DOC in the topsoil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地理環(huán)境遙感監(jiān)測重點實驗室 哈爾濱師范大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01082,4157012165) 黑龍江省博士后資助項目(LRB13-200)
【分類號】:S7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聶曉;王毅勇;;沼澤濕地局地小氣候“冷濕島”效應[J];生態(tài)與農(nóng)村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2期
2 羅先香,何巖,鄧偉;三江平原沼澤濕地水系統(tǒng)研究淺析[J];生態(tài)學雜志;2003年01期
3 ;濕地風光[J];林業(yè)與生態(tài);2012年02期
4 肖協(xié)文;于秀波;潘明麒;;美國南佛羅里達大沼澤濕地恢復規(guī)劃、實施及啟示[J];濕地科學與管理;2012年03期
5 賀偉;布仁倉;劉宏娟;熊在平;胡遠滿;;氣候變化對東北沼澤濕地潛在分布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3年19期
6 王毅勇,宋長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澤濕地水循環(huán)特征[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7 嚴登華;王浩;何巖;張學霞;魯帆;;中國東北區(qū)沼澤濕地景觀的動態(tài)變化[J];生態(tài)學雜志;2006年03期
8 王德宣;宋長春;王毅勇;趙志春;;若爾蓋高原沼澤濕地與草地二氧化碳通量的比較[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8年02期
9 陳靜;張樹文;張養(yǎng)貞;;東北地區(qū)沼澤濕地景觀動態(tài)特征及驅(qū)動力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06期
10 熊源新;;沼澤濕地:水系的源頭[J];森林與人類;2013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趙曉松;黃耀;;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水熱通量的影響[A];中國氣象學會2008年年會大氣環(huán)境監(jiān)測、預報與污染物控制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2 易富科;;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生物多樣性特點與保護[A];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首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3 王毅勇;趙志春;;三江平原典型沼澤濕地甲烷排放研究[A];地理學核心問題與主線——中國地理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tài)與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慶典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趙曉松;黃耀;;三江平原沼澤濕地墾殖對水熱通量的影響[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沈松平;王軍;;青藏高原東南緣沼澤濕地遙感動態(tài)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遙感技術(shù)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力葉;桂北發(fā)現(xiàn)大面積高山沼澤濕地[N];桂林日報;2009年
2 周建偉;炎陵發(fā)現(xiàn)大面積高山沼澤濕地[N];中國綠色時報;2011年
3 記者 薛冬;中國沼澤濕地數(shù)據(jù)庫首建成功[N];光明日報;2002年
4 特約記者 譚也平、通訊員 李明然;宣恩發(fā)現(xiàn)罕見高山森林沼澤濕地[N];湖北日報;2005年
5 張進林 陳國洲;長江源區(qū)沼澤濕地退化速度加快[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6 記者 李文峰 通訊員 張興林 彭紹興;炎陵發(fā)現(xiàn)萬余畝高山沼澤濕地[N];湖南日報;2010年
7 錢榮 陳國洲;長江源區(qū)沼澤濕地退化嚴重[N];中國礦業(yè)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殷尚清;讓沼澤濕地水流草長青[N];甘肅日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殷尚清;讓沼澤濕地重現(xiàn)活力[N];甘肅日報;2007年
10 ;豐富的基因庫[N];中國綠色時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春玲;三江平原全新世以來沼澤濕地古植被與古環(huán)境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5年
2 黃石竹;環(huán)境變化對小興安嶺沼澤濕地甲烷和氧化亞氮排放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年
3 董張玉;基于GIS/RS與多目標蟻群算法的三江平原沼澤濕地空間格局優(yōu)化[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4年
4 毛德華;定量評價人類活動對東北地區(qū)沼澤濕地植被NPP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4年
5 郝慶菊;三江平原沼澤土地利用變化對溫室氣體排放影響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大氣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滿秀玲;小興安嶺北部沼澤濕地植被特征與營養(yǎng)元素動態(tài)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天野;中俄原油管道工程對沿線沼澤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徐寧澤;排水對小興安嶺沼澤濕地土壤碳組分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3 張功寶;小興安嶺退化沼澤濕地植被特征與恢復效果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4年
4 沈璇;四川若爾蓋沼澤濕地可持續(xù)發(fā)展評價及政策建議[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5 江鳳英;福建東海洋沼澤濕地形成原因與群落生態(tài)學研究[D];廈門大學;2014年
6 拱秀麗;沼澤濕地小氣候效應的觀測與模擬[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2年
7 馬飛;珠峰自然保護區(qū)植被覆蓋變化及沼澤濕地潛在退化風險評價[D];成都理工大學;2011年
8 劉建國;中國沼澤濕地數(shù)據(jù)庫集成和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開發(fā)[D];吉林大學;2004年
9 田琳琳;閩江口沼澤濕地土壤孔隙水營養(yǎng)鹽和甲烷剖面特征[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曾志華;閩江河口區(qū)鹽度梯度下潮汐沼澤濕地產(chǎn)甲烷菌群落結(jié)構(gòu)及對環(huán)境因子的響應[D];福建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718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71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