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溝集雨種植覆蓋比對土壤水溫和春玉米光合效率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 壟溝集雨 覆蓋比例 玉米 土壤水溫 光能利用 出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為探明壟溝集雨種植方式不同覆蓋比例對春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溫度、玉米光合特征及產量的調控作用,為旱區(qū)溝壟集雨種植方式的優(yōu)化和標準化提供參考,于2015-2016兩年在寧南旱農區(qū)以傳統(tǒng)露地平作為對照(CK),設置了壟:溝寬度比例分別為50 cm:10cm(R5F1),80 cm:40 cm(R8F4),60 cm:40 cm(R6F4),60 cm:60 cm(R6F6)4種不同集雨種植模式的大田試驗。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結論:1.溝壟集雨種植技術顯著提升了耕層土壤溫度,并且隨著壟的寬度增大與覆蓋比例增大,對土壤的升溫作用越明顯,玉米生育期平均5 cm土層處理R5F1、R8F4、R6F4、R6F6較CK分別增溫2.83、1.92、1.49、0.98℃,15cm土層R5F1、R8F4、R6F4、R6F6較CK分別增溫2.79、1.50、1.29、0.55℃。在玉米生育前期(苗期和拔節(jié)期),這種增溫效果更加顯著。2.從整個生育期來看,溝壟集雨種植技術能顯著改善土壤水分狀況,并且隨著覆蓋比例(壟寬)的增加,0~200cm土壤貯水量逐漸增加處理R5F1、R8F4、R6F4、R6F6分別較CK增加11.75%、9.80%、9.41%、7.51%;但在干旱年型,覆蓋比例(壟寬)的增加會加劇春玉米在水分臨界期對土壤水分的消耗,導致土壤貯水量的降低。3.壟溝集雨種植在增加壟寬和覆蓋比例的基礎上,構成了寬窄行的種植模式,改善了玉米群體穗位葉部位的光環(huán)境。通過優(yōu)化溝壟寬和覆蓋比例,可進一步改善玉米生長水溫狀況,兩年R5F1、R8F4、R6F4、R6F6分別較CK平均增產59.21%、47.78%、49.33%、43.06%。兩年R5F1、R8F4、R6F4、R6F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RUE)分別較CK提升97.22%、57.82%、67.11%、61.88%和38.42%、26.44%、27.54%、25.26%。以R5F1和R6F4二個處理的提高RUE(籽粒產量)的效果最好,兩年平均達到0.57%和0.53%。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ulching ratio o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of spring maize field,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rain-ridge rain-harvesting planting in arid area. In the dry farming area of southern Ningxia in 2015-2016, a field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rainwater harvesting patterns of R6F4 + 60 cm:60 cm(R6F6)4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ratio of ridge to furrow width was 50 cm 10 cm 10 cm / L R5F 1 / 80 cm:40 / cm, respectively. The main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atio of ridge width to furrow width was 50 cm ~ 10 cm ~ (-1) R5F _ (1) ~ 80 cm:40 ~ (-1) cm:40 ~ (60) cm:40 ~ (60) C ~ (-1) C ~ (-1).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topsoil,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ridge width and mulching ratio, the effect of soil heating is more obvious. The treatment of R5F1, R8F4, R6F4, R6F6 respectively increased the temperature of R5F1, R8F4, R6F4, R6F6 in 15cm soil layer at 15cm, R5F1, R8F4, R6F4, R6F6, compared with CK, respective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maize growth (seedling stage and jointing stage), the effect of this temperature increase was more significant, and the effect of R5F1 + R8F4 + R6F6 + R6F6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K in the early stage of maize growth (seedling stage and jointing stage). The rain-ridge rainwater harvesting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soil moisture status significant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ulching ratio (ridge width), the soil water storage in the treatment R5F1C / R8F4R6F4R6F6 is increased by 11.759.809.41and 7.5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K, but in the dry years, The increase of mulching ratio (ridge width) will aggravate the soil water consumption of spring maize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water, and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soil water storage. 3.The furrow catchment planting is based on the increase of ridge width and mulching ratio, which forms a wide and narrow planting pattern. By optimizing furrow width and mulching ratio, the water temperature condition of maize growth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In two years, R5F1R8F4R6F4R6F6 increased the average yield of R5F1R8F4R6F6 compared with CK by 59.211and 49.330.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E) of R5F1R8F4R6F4R6F and the light energy use efficiency (RUE) were 97.222227.82m67.112N 61.88% and 38.42m26.4426.4427.5425.266.The R5F1R8F4R6F4Rue and R6F4 treatment had the best effect on improving Rue (grain yield) in two years, with the average of 0.57% and 0.53 in two years.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S513;S1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應林,高素華;我國春玉米水分供需狀況分析[J];氣象;2002年02期
2 石紀成,王秀中,唐丙坤;35%好安威在春玉米上的應用效果試驗[J];農資科技;2004年01期
3 喬東明;春玉米新品種正大128[J];天津農林科技;2004年03期
4 武秀英;;旱澇對春玉米中后期生長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5 楊俊開;章華;李美珍;游建;;春玉米間套種蔬菜十種模式[J];上海蔬菜;2006年06期
6 何奇瑾;周廣勝;隋興華;孫敬松;;1961—2010年中國春玉米潛在種植分布的年代際動態(tài)變化[J];生態(tài)學雜志;2012年09期
7 陳秀花;張曉花;;貢山縣早春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2年06期
8 ;種好春玉米的幾點體會[J];浙江農業(yè)科學;1973年03期
9 林昌明,呂步成,王石林;春玉米田機套播后季稻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1995年08期
10 張進興;引種春玉米農大108獲成功[J];河北農業(yè);199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貴平;張勝;王文玲;高炳德;;內蒙古旱作春玉米硫、鈣、鎂吸收、分布、運轉規(guī)律的研究[A];內蒙古旱地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1年
2 高炳德;趙利梅;王文玲;晉永芬;;內蒙古旱地春玉米鐵、錳、銅、鋅吸收、分布、運轉規(guī)律研究[A];內蒙古旱地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1年
3 陳長青;錢春榮;鄧艾興;張衛(wèi)建;;東北農業(yè)氣候資源與春玉米生產潛力的時空演變及作物生產應對策略[A];2008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高聚林;;春玉米碳氮代謝規(guī)律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學術會文集[C];1993年
5 陸魁東;黃晚華;方麗;周玉;;氣象災害指標在湖南春玉米種植區(qū)劃中的應用[A];全國農業(yè)氣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蔣靜;馮紹元;霍再林;王永勝;賈斌;;不同灌溉條件對春玉米農田土壤水鹽熱分布影響的試驗研究[A];現代節(jié)水高效農業(yè)與生態(tài)灌區(qū)建設(上)[C];2010年
7 賈振業(yè);周曉東;晉永芳;李柏年;包文海;;覆膜、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對旱地春玉米降水利用效率的影響[A];內蒙古旱地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1年
8 劉平社;李巖;;旱地春玉米畝產1000公斤技術研究與示范[A];2009年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賈振業(yè);張勝;劉顯志;李柏年;高炳德;;覆膜施肥及其交互作用對旱地春玉米增產效應的研究[A];內蒙古旱地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賈利欣;高翔;王貴平;李冬梅;王文玲;;赤峰市地膜覆蓋對旱地春玉米鐵、錳、銅、鋅吸收、分布、運轉的影響[A];內蒙古旱地玉米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研究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郭發(fā)定;怎樣種好春玉米[N];陜西科技報;2009年
2 景縣農業(yè)技術協(xié)會 劉冬松;明春玉米種會漲價嗎[N];河北科技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李瑋 實習記者 楊耀程;雨少旱情重 我省中南部春玉米推遲播種[N];山西科技報;2013年
4 特約分析師 湯薇;春玉米上市緩解供應或只是種期望[N];糧油市場報;2014年
5 記者 許靜 李淼;我省春玉米增產趨勢已定[N];四川日報;2014年
6 吳麗;如何種好春玉米[N];農民日報;2003年
7 陳廷璽;巴州區(qū)重抓春玉米生產[N];巴中日報;2007年
8 河北省農業(yè)廳 姜京宇邋滄州任丘市植保站 張占芬 郭青;春玉米咋長了“牛尾巴”?[N];河北農民報;2007年
9 ;春玉米蚜咋防治[N];山西科技報;2007年
10 李亞玲;低溫陰雨天氣對北方春玉米生長極為不利[N];農民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海麗;基于光照、溫度、降水資源分布的東北地區(qū)春玉米生產措施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鄭盛華;松嫩平原干旱特征及對春玉米生產潛力的影響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趙明家;東北春玉米冠層光譜特征與氮營養(yǎng)診斷依據的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5年
4 于博;春玉米高產田土壤結構及深翻秸稈還田調控機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6年
5 呂碩;氣候變化對吉林梨樹縣春玉米的影響及品種適應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6 曹慶軍;春玉米抗莖倒能力評價及其化學調控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東北地理與農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6年
7 周志明;綠肥種植利用效益評價和空間發(fā)展預測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8 曹國軍;超高產春玉米氮磷營養(yǎng)特性及養(yǎng)分調控技術研究[D];吉林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范秀艷;磷肥運籌對超高產春玉米生理特性、物質生產及磷效率的影響[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年
10 王志剛;超高產春玉米根冠結構、功能特性及農藝節(jié)水補償機制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逯濤;不同碳氮管理措施下春玉米農田土壤N_2O排放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段智源;不同施肥處理對春玉米N_2O排放和綜合溫室效應的影響[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3 周婷婷;渭北旱塬不同品種類型春玉米高光效群體密植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4 司政邦;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耕作與施肥模式的蓄水保墑與增產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5 張國強;滴灌條件下新疆高產(≥15000 kg/hm~2)春玉米需水規(guī)律及其產量效應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6 梁志英;不同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吸收與分配規(guī)律研究[D];山西大學;2015年
7 王碧勝;長期旱作春玉米農田土壤碳水協(xié)同增產效應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8 劉琦;利用AquaCrop模型模擬覆膜春玉米耗水和產量[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5年
9 謝永春;不同地膜覆蓋種植方式和施肥對旱地春玉米生產的影響[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吳得峰;黃土旱塬區(qū)減氮條件下氮素利用及溫室氣體排放特征[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5442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54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