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不同粒級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制約因素
發(fā)布時間:2017-12-08 10:20
本文關鍵詞:黃土不同粒級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制約因素
【摘要】:對寧鎮(zhèn)地區(qū)下蜀黃土和北方黃土高原黃土進行系統(tǒng)的分粒級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學特征對比研究,結(jié)果表明:(1)無論是北方黃土還是下蜀黃土,REE分布均存在明顯的粒級效應:北方黃土的REE主要在細粒端(4μm)富集,粗粒端(64μm)富集不明顯;下蜀黃土在細粒端(4μm)和粗粒端(64μm)均呈明顯的REE富集特征,且粗粒端的富集更加顯著;(2)北方黃土和下蜀黃土在細粒端(4μm)的REE富集主要由風化成壤作用所控制,細粒組分中富集重稀土(HREE)的特征可能與Fe-Mn氧化物對HREE的專性吸附作用有關;(3)下蜀黃土在粗粒端(64μm)則主要以富集輕稀土(LREE)為主,這可能與下蜀黃土母質(zhì)來源中多近源的區(qū)域性特征礦物(榍石等副礦物)有關,揭示下蜀黃土中的粗顆粒物質(zhì)可能主要來源于近距離搬運。64μm可能是凸顯下蜀黃土和北方黃土REE差異的敏感粒級,該粒級中LREE富集與否是區(qū)別兩者的有效標志,這為REE應用于黃土的物源示蹤研究提供了新途徑。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571188,40971004,40771023)資助~~
【分類號】:S153.6
【正文快照】: 一般認為物源是控制沉積物中稀土元素(Rareearth element,REE)組成最主要的因素,因為REE主要以顆粒態(tài)搬運沉積,在風化、搬運、沉積及成巖過程中REE組成變化較小,其攜帶的物源區(qū)源巖信息一般不會丟失,因而可用REE作為一種重要的物源示蹤物[1]。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沉積物不同粒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夏應菲,汪永進,陳峻;李家崗下蜀黃土剖面的反射光譜研究[J];土壤學報;2000年04期
2 劉選,韓德亮,崔高嵩,單秋美,林濤;黃海盆地西部下蜀黃土成因機制的新探索[J];海洋科學;2000年05期
3 李勛光,李小平;下蜀黃土地區(qū)土壤砷的臨界含量[J];土壤;1992年06期
4 任少芳;鄭祥民;艾東升;周立e,
本文編號:1266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2660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