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基于MOD16蒸散量的海南島干旱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11 08:28

  本文關鍵詞:基于MOD16蒸散量的海南島干旱特征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海南島 干旱 蒸散 MOD


【摘要】:以MOD16月蒸散產品數(shù)據為基礎,探討了海南島蒸散量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并結合降水資料分析了典型區(qū)域的干旱特點。研究結果如下:(1)海南島多年平均蒸散量為1 020 mm,年際變化不大,年內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2)空間分布呈中間山區(qū)高四周低的趨勢,蒸散量旱季和雨季的差異中部山區(qū)并不明顯,差異大致從北向南,從東向西逐漸顯著;(3)?、東方、三亞和瓊海這4個典型區(qū)域MOD16蒸散量均小于參考作物蒸散量,且兩者之間的差值隨時空變異較大;(4)通過衡量降水對需水量的滿足程度發(fā)現(xiàn)海南冬、春季(12月份到第二年4月)全島普遍干旱,東方、三亞地區(qū)旱情最重,冬季三亞地區(qū)降水的保障能力弱于東方,瓊海地區(qū)干旱最輕,解除也最早,一般在4月份。
【作者單位】: 海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海南省南海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沈陽區(qū)域氣候中心;
【基金】:海南省南海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SCSF201407) 公益性行業(yè)(氣象)科研專項(GYHY201406027)~~
【分類號】:S423
【正文快照】: 海南島地處中國最南端,屬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熱量資源豐富、是冬種瓜菜、反季節(jié)果蔬等經濟作物的主要生長季節(jié),但這個時期降水較少,干旱已成為最主要的自然災害。因此準確判斷當前干旱程度、評估干旱的影響對保障農業(yè)生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的干旱評價指標多起源于干旱半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懷川;魯淵平;雷向杰;;陜西森林蒸散量和覆蓋率關系的初步探討[J];陜西氣象;1991年06期

2 李林,張國勝,汪青春,時興合;黃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響因子研究[J];氣象;2000年02期

3 梁麗喬,閆敏華,鄧偉;濕地蒸散測算方法進展[J];濕地科學;2005年01期

4 張淑杰;班顯秀;紀瑞鵬;張玉書;;農田蒸散量模型構建及蒸散狀況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6年10期

5 李春強;洪克勤;李保國;;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參考作物蒸散量的時空變化[J];中國農業(yè)氣象;2008年04期

6 普宗朝;張山清;王勝蘭;李景林;劉敏;孫月琴;;近36年天山山區(qū)潛在蒸散量變化特征及其與南、北疆的比較[J];干旱區(qū)研究;2009年03期

7 張淑杰;張玉書;隋東;蔡福;武晉雯;紀瑞鵬;陳鵬獅;劉慶婺;;東北地區(qū)參考蒸散量的變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0年10期

8 曾麗紅;宋開山;張柏;王宗明;杜嘉;;2000年至2008年松嫩平原生長季蒸散量時空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J];資源科學;2010年12期

9 普宗朝;張山清;;近48年新疆夏半年參考作物蒸散量時空變化[J];中國農業(yè)氣象;2011年01期

10 許樹赤;;蒸散量測定裝置[J];氣象科技;1980年S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賈貞貞;劉紹民;徐自為;;遙感監(jiān)測蒸散量驗證方法的研究[A];遙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討會摘要集[C];2010年

2 涂鋼;支克廣;隋朝陽;付光極;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縣生長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A];第五屆全國優(yōu)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02年

3 李軍;羅昂;;新疆1961-2000年參考作物蒸散量的時空變化研究[A];2007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峰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軍;羅昂;;新疆1961-2000年參考作物蒸散量的時間變化研究[A];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氣候變化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5 賀潔穎;馬麗;張榮;;拉薩市蒸散量與海拔的關系研究[A];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S7應對氣候變化與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C];2013年

6 張山清;普宗朝;宋良孌;周鴻奎;宋水華;;吐魯番地區(qū)氣候變化對參考作物蒸散量的影響[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農業(yè)氣象防災減災與糧食安全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7 粱麗喬;閆敏華;鄧偉;;松嫩平原西部5-9月地表蒸散量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地理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楊澤粟;張強;郝小翠;黃菁;張杰;張良;;黃土高原地表蒸散量估算及其空間分布分析[A];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2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huán)境[C];2014年

9 張方敏;申雙和;;我國參考蒸散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A];全國農業(yè)氣象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艷偉;朱仲元;烏云;荊玉龍;楊艷;;渾善達克沙地天然植被蒸散量的計算[A];現(xiàn)代節(jié)水高效農業(yè)與生態(tài)灌區(qū)建設(上)[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張建君;農田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年

2 劉文娟;應用遙感方法估算區(qū)域實際蒸散量的時空變異性[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3 辛曉洲;用定量遙感方法計算地表蒸散[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華;不同尺寸蒸滲儀測定農田蒸散量的對比及冠層阻力的模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2 宋雪姣;山西省煤炭基地地表蒸散量的遙感估算及其差異化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3 卓瑪蘭草;甘肅省1960-2009年不同氣候區(qū)潛在蒸散量敏感性分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4 蔣飛燕;改進的指數(shù)化蒸散模型及地表蒸散的模擬與應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3年

5 張敏;希拉穆仁草原草地蒸散量特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年

6 李杏鮮;黃土高原樣帶尺度實際蒸散量時空變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年

7 阮俊;基于SEBAL模型的西北內陸地區(qū)蒸散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8 何明軒;三峽庫區(qū)土地利用/覆被與地表蒸散發(fā)動態(tài)變化及二者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9 鄧紅章;基于MODIS的格爾木地區(qū)蒸散量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10 徐羽;重慶市參考作物蒸散量及地表濕潤指數(shù)時空分布規(guī)律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706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1706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5e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