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對低產黃泥田土壤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對低產黃泥田土壤性質及水稻產量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低產黃泥田 土壤改良 土壤腐殖質 腐殖質結合形態(tài) 稻谷產量
【摘要】:在荊門市雙季稻區(qū)研究了不同的土壤改良措施對土壤腐殖質組成及結合形態(tài)、土壤理化性質、雙季稻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均提高了土壤水溶性物質、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可提取腐殖物質總量,其中泥炭土、菇渣及生物有機肥處理增幅較大;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增加了土壤松結合態(tài)腐殖質、穩(wěn)結合態(tài)腐殖質、緊結合態(tài)腐殖質含量及結合態(tài)腐殖質總含量,其中生物有機肥處理達到顯著水平。各土壤改良措施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早、晚稻產量,平均比單施化肥處理的早稻增產6.6%、晚稻增產9.5%;同時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全氮、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與陽離子交換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各改良措施中,生物有機肥處理的增產幅度較大,早、晚稻分別增產10.13%和17.50%,且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良效果優(yōu)于其它處理。
【作者單位】: 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省荊門市農業(yè)局;湖北省廣水市農業(yè)局;
【基金】:農業(yè)部公益性行業(yè)(農業(yè))科研專項(201003016) 湖北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4BHE007) 湖北省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項目(2014-620-003-03)
【分類號】:S156;S511
【正文快照】: 低產黃泥田是一種發(fā)育程度低的水稻土,是當?shù)氐闹饕彤a水稻田[1-5]。其障礙因子是“粘、瘦、薄、旱”,水耕熟化時間短,熟化度低,土壤粘重,有機質含量低,磷、鉀缺乏,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與丙烯酸鹽交聯(lián)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結構單元中含有親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巖,韓冬梅,劉敏;溫室、大棚的土壤改良[J];新農業(yè);2001年02期
2 裴林芝;黑龍江省農資公司實施土壤改良[J];農資科技;2002年04期
3 ;果園土壤改良[J];山東果樹簡訊;1967年07期
4 ;土壤改良小資料[J];海河水利;1983年02期
5 丁澤民;薛克宗;陳積德;張德富;李承實;;蘇聯(lián)的灌排技術和土壤改良經驗(上)[J];農田水利與小水電;1987年10期
6 蔡俊德;比利時土壤改良專家來華講學[J];長江蔬菜;1995年05期
7 ;土壤改良培肥研究所[J];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1996年01期
8 ;國外土壤改良新技術[J];長江蔬菜;1997年07期
9 江q ,董榮 ,黃曉瀾;南斯拉夫的土壤改良技術[J];安徽科技;1997年05期
10 何仕松;獼猴桃土壤改良新模式“壟廂式”[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信息;2003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動;;上海園林綠化土壤改良材料的現(xiàn)狀及管理對策[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3年
2 于陽輝;李永霞;;非金屬礦物在土壤改良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A];非金屬礦物材料與環(huán)保、生態(tài)、健康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任一猛;王秀全;王德清;;農田栽培人參土壤改良培肥作用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藥用植物和植物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鑒;邱富財;;試談廢舊宅基地復墾現(xiàn)狀及土壤改良措施——以光澤為例[A];福建省土地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林常永;;福建省農用地分等方法及土壤改良初探[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學會年會征文集[C];2007年
6 唐孟武;曹洪松;;優(yōu)質礦肥對土壤改良及提高名特果品品質機制研究[A];中國農業(yè)地學研究新進展——2000年全國農業(yè)地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7 周世龍;鄧小強;李天書;;綠肥不同種植模式產量與土壤改良效果[A];貴州省土壤學會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孫志梅;薛世川;孫計平;王艷群;王素花;;風化煤在沙化土壤改良上的應用效果初探[A];第二屆全國綠色環(huán)保肥料新技術新產品交流會會議交流文集[C];2002年
9 徐姍姍;邵孝侯;談俊益;;EM技術在土壤改良方面的應用及其前景[A];江蘇耕地質量建設論文集[C];2008年
10 李紅;羅雪峰;;武隆縣獼猴桃土壤改良與施肥法[A];重慶市園藝學會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敏;土壤改良或是一場溯源型變革[N];山東科技報;2012年
2 本報記者 鄭敏;土壤改良或是一場溯源型變革[N];中華合作時報;2012年
3 孫紹賓;如何正確使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N];中國特產報;2003年
4 小濤;高山蔬菜種植 土壤改良有三法[N];北京科技報;2003年
5 記者 尹江勇;新技術幫助土壤“休養(yǎng)生息”[N];河南日報;2009年
6 劉貴良;土壤改良刻不容緩[N];山西科技報;2003年
7 記者 郭霞 通訊員 世繁 俊青 月良;獨山村開發(fā)出國內土壤改良樣板田[N];張家口日報;2011年
8 記者 趙巍 通訊員 黃傳宏;用增產菌為土壤改良[N];三峽日報;2013年
9 曹祈東;國外土壤改良新技術[N];山西科技報;2000年
10 中外園林建設有限公司 傅美蘭 陳海保;回歸本真從改善土壤做起[N];中國花卉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婷;土壤改良對巖溶碳匯影響的試驗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5年
2 陳凡學;中國古代土壤改良技術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3 徐乾貴;南疆地區(qū)棉農土壤改良技術選擇行為分析[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2年
4 于丹丹;土壤改良及覆蓋保墑技術在廢棄砂石坑造林地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5年
5 瞿春艷;海州露天煤礦排土場土壤改良對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8年
6 蘇強平;植被恢復下矸石山土壤改良效益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4年
7 陳軍華;Mabuchi工藝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尾產物的土壤改良應用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8 田露;保水材料的抗旱保苗及土壤改良效應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3年
9 康倍銘;天然土壤改良材料及與PAM混施對土壤改良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年
10 劉小瑜;日本巖垂草在巖溶地區(qū)土壤改良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145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nykj/1145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