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
本文關鍵詞:基于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云存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不斷深入,智慧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特征,它是一種全新的云服務模式。伴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而漸漸暴露的較為嚴重的教育信息“孤島”、教育系統(tǒng)各部門缺乏數據交換標準、數據共享不一致、數據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導致教學成本高,教學質量低等后果。同時已有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大多是單一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課件制作,缺少教師間的協(xié)作,老師們不能按時按質地完成集體備課任務。教育系統(tǒng)中,大量用戶會對批量化、多樣化、分散化、碎片化的教育數據資源進行頻繁的讀取操作。由于大量的小文件會影響Hadoop (Apache基金會開發(fā)的分布式系統(tǒng)基礎架構)的擴展性和性能,至今還沒有適合任何場景、通用的方案來解決HDFS小文件存儲問題;谝陨蠁栴},本論文研究并開發(fā)的基于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可對大量教學活動所產生的海量數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科學利用,無論是從系統(tǒng)的用戶信息需求,還是從國家政策指明的未來智慧教育發(fā)展方向來看,它都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本論文具體包括以下研究內容:1)通過對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同工作(CSCW)以及現有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的學習,利用設計模式和面向對象的技術,使用Java、Jsp、 ActionScript等語言,以Eclipse、FlashBuilder等為開發(fā)工具,以主流的Spring+IBatis開發(fā)框架為核心,研發(fā)了集體備課系統(tǒng),利用科學的備課流程來規(guī)范備課,建立了一套教研評價體系,打破了老師們的時空障礙,使老師們可以很便捷地進行協(xié)同備課,同時注重保護老師們集體備課的智慧結晶。2)通過對HDFS的學習和對幾種常見的HDFS小文件存儲方案的比較,提出了應用于集體備課系統(tǒng)的小文件存儲優(yōu)化方案。該方案從集體備課系統(tǒng)的實際環(huán)境和需求出發(fā),主要考慮到集體備課系統(tǒng)這一特殊場景下的文件相關性和局部訪問性特點,以存儲和訪問效率為評價標準,主要從文件合并、文件映射、文件預取進行了詳細研究。3)基于Hadoop云平臺架構,針對大量的備課文檔數據資源、協(xié)同手寫圖片數據資源、協(xié)同音視頻資源構建了一種以計算資源公共設施化為基礎的云存儲系統(tǒng),并對海量教育數據進行高效存儲管理和智能信息挖掘。該云存儲系統(tǒng)運行在Hadoop集群實現的HDFS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上。論文的系統(tǒng)成果全部通過嚴格的測試。測試結果證明,系統(tǒng)能可靠、穩(wěn)定的運行。
【關鍵詞】:智慧教育 云存儲系統(tǒng) 集體備課系統(tǒng) HDFS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TP333
【目錄】: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1章 緒論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9-11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fā)展趨勢11-13
- 1.2.1 集體備課系統(tǒng)11-12
- 1.2.2 云存儲系統(tǒng)12-13
- 1.3 現有解決方案的優(yōu)缺點13-14
- 1.4 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14-15
- 1.5 論文的組織結構15-16
- 第2章 相關概念與技術基礎16-30
- 2.1 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同工作(CSCW)16-18
- 2.1.1 CSCW的概念16
- 2.1.2 CSCW的基礎理論16-17
- 2.1.3 CSCW的協(xié)作模型17-18
- 2.2 豐富互聯(lián)網程序(RIA)中的Adobe Flex技術18-20
- 2.3 云存儲20-23
- 2.3.1 云存儲相關概念20-21
- 2.3.2 云存儲結構模型21-23
- 2.4 相關信息安全技術23-25
- 2.4.1 訪問控制技術23-24
- 2.4.2 RSA加密算法24-25
- 2.5 HDFS分布式文件系統(tǒng)25-29
- 2.5.1 HDFS設計思想25-26
- 2.5.2 HDFS架構26-27
- 2.5.3 HDFS的文件操作流程27-29
- 2.6 本章小結29-30
- 第3章 基于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30-46
- 3.1 備課流程及教研評價體系30-32
- 3.2 Flex與J2EE框架的集成32-33
- 3.3 小文件存儲問題33-43
- 3.3.1 基于Hadoop的解決方案34-35
- 3.3.2 其它HDFS小文件問題優(yōu)化方案35-36
- 3.3.3 針對集體備課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方案36-43
- 3.4 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43-45
- 3.4.1 密碼RSA加密傳輸43-44
- 3.4.2 密碼哈希加鹽存儲44-45
- 3.4.3 文檔加水印保護45
- 3.5 本章小結45-46
- 第4章 系統(tǒng)分析46-48
- 4.1 系統(tǒng)需求分析46
- 4.2 系統(tǒng)可行性分析46-47
- 4.3 本章小結47-48
- 第5章 系統(tǒng)設計48-67
- 5.1 系統(tǒng)概要設計48-55
- 5.1.1 系統(tǒng)邏輯架構設計48-49
- 5.1.2 系統(tǒng)物理架構設計49-50
- 5.1.3 系統(tǒng)流程圖及功能結構圖設計50-55
- 5.2 系統(tǒng)詳細設計55-66
- 5.2.1 系統(tǒng)接口設計55-58
- 5.2.2 數據庫設計58-66
- 5.3 本章小結66-67
- 第6章 系統(tǒng)實現67-84
- 6.1 系統(tǒng)核心功能具體實現67-72
- 6.1.1 備課流程網絡再現67-69
- 6.1.2 文件上傳69-70
- 6.1.3 文件下載70-71
- 6.1.4 文件刪除71-72
- 6.2 系統(tǒng)效果圖展示72-83
- 6.3 本章小結83-84
- 第7章 系統(tǒng)測試84-94
- 7.1 測試平臺搭建84-86
- 7.1.1 測試平臺的搭建環(huán)境84
- 7.1.2 搭建步驟84-86
- 7.2 黑盒測試86-89
- 7.2.1 黑盒測試用例87-88
- 7.2.2 黑盒測試結果與分析88-89
- 7.3 白盒測試89-91
- 7.3.1 白盒測試用例89-90
- 7.3.2 白盒測試結果與分析90-91
- 7.4 性能測試91-93
- 7.5 本章小結93-94
- 第8章 總結與展望94-96
- 8.1 本文總結94-95
- 8.2 研究展望95-96
- 參考文獻96-99
- 致謝99-100
- 附錄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參加的項目與成果100-10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兆宏;;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集體備課的嘗試[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年05期
2 張小皖;張冬霞;武宇清;陳凌雁;;相關討論:如何將個體備課和集體備課有機結合[J];現代教學;2008年Z2期
3 丁雷;;網絡集體備課為何遭遇尷尬[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04期
4 張雪晴;;網絡技術為集體備課加分[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04期
5 蔣偉新;;網絡環(huán)境下的集體備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年21期
6 ;怎樣使集體備課更有效[J];現代教學;2013年04期
7 趙燕;;對集體備課實效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學;2013年04期
8 沈沛東;;集體備課重在實效[J];現代教學;2013年04期
9 張瑤;;集體備課之差異性與個性化[J];現代教學;2013年04期
10 匡茜;;維基:一種集體備課的新途徑[J];教學與管理;2008年3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和;;克服集體備課誤區(qū) 提高集體備課實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2 蔣桂華;;集中優(yōu)勢資源,科學、協(xié)作創(chuàng)共贏——關于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3 孫和;;克服集體備課誤區(qū) 提高集體備課實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4 黃慶萍;;集體備課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A];中華護理學會2006年“醫(yī)院管理”論壇論文匯編[C];2006年
5 韓藝;鄒禮樂;彭柯;余鴻;;組織學教學集體備課改革探索[A];中國解剖學會2012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2年
6 黃征兵;;向集體備課要效益[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三卷)[C];2012年
7 蔣桂華;;集中優(yōu)勢資源,科學、協(xié)作創(chuàng)共贏——關于開展教師集體備課活動的實踐與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8 馬英德;;新課改下備課模式的轉變——集體備課[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9 曹建民;韓立強;;集體備課在教師培養(yǎng)中的作用[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10 袁耀軍;;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開展集體備課[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如何看待“集體備課”[N];中國教師報;2003年
2 嚴衛(wèi)林;走出“集體備課”的誤區(qū)[N];中國教師報;2005年
3 海安縣曲塘鎮(zhèn)中心小學 夏友春;關于“集體備課”的幾點思考[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4 黃州區(qū)寶塔中學 王秀鳳;加強教師集體備課的幾點思考[N];黃岡日報;2006年
5 溧陽市南渡初級中學 蔣衛(wèi)萍;集體備課值得提倡[N];中國體育報;2007年
6 常州市新北區(qū)安家中心小學 陳春松;集體備課最有效[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7 寧縣二中 王之秋;集體備課的實踐與思考[N];甘肅日報;2007年
8 如皋市磨頭中學教師 黃春華;數學教師如何進行集體備課[N];江蘇經濟報;2008年
9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海頭鎮(zhèn)二小 王繼聚;農村老師集體備課之困[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漢濱區(qū)恒口高級中學 陳海燕;關于集體備課的反思[N];安康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崔景娜;基于校園網的教師集體備課平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付珍;單元核心課集體備課模式的個案研究[D];青島大學;2011年
3 何林;高中集體備課實施難的成因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4 孫巖;教師集體備課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5 吳柳;中小學教師在線集體備課實踐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6 鄧仁偉;基于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D];浙江工商大學;2015年
7 趙文釗;小學教師“集體備課”現實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賈金媛;中學教師集體備課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9 趙志江;基于集體備課的教師專業(yè)成長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10 沈磊;高中歷史課程集體備課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基于HDFS云存儲的集體備課系統(tǒng)研究與實現,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0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50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