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tài)硬盤的SATA接口設計
【圖文】:
.1 ATA 協(xié)議分析隨著數據傳輸速率的提升,并行 ATA 傳輸技術的各種問題如信號扭、設備尋址能力有限等都已成為提高協(xié)議數據傳輸效率的主要障礙,,因進行串行傳輸成為一種選擇[22]。在 2001 年 8 月,Seagate 公司在 IDF F會上宣布 SerialATA1.0 標準,SerialATA 規(guī)范正式確立,協(xié)議規(guī)定數據論值為 150MB/s,大大高于并行 ATA 協(xié)議[23]。隨著 SATA II 及 SATA 準陸續(xù)制定,其接口數據傳輸速率可提高到 300MB/s 甚至 600MB/s。在進行串行數據傳輸時,SATA 接口只有 7 根針腳線:4 根差分信號地線,它們的主要作用分別是提供電源,接地,數據發(fā)送和接收功能,數據線,一個輸入一個輸出,數據采用共模差分信號進行傳輸[24],SA規(guī)范示例如圖 2.2 所示。這樣的結構也能夠降低數據傳輸的功耗,提高過程的穩(wěn)定性。
SATA 物理層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串并數據之間的轉換,并將數字邏輯信號驅動為差分物理信號,對接收數據進行采樣得到相應的時鐘信號,通過帶外信號完成設備的上電初始化進程,SATA 協(xié)議中規(guī)定的物理層接口邏輯圖如圖 2.4 所示:圖 2.4 SATA 物理層接口邏輯圖由圖 2.4 可知,當 SATA 物理層接口進行數據傳輸時,串行數據傳輸鏈路中沒有提供必要的時鐘信號,物理層數據接收模塊在進行接收數據高低電平的檢測時沒有可參考的時鐘信號。為解決此問題,SATA 協(xié)議規(guī)定數據傳輸使用 8b/10b編碼機制,利用數據冗余信息向物理層接收器提供數據檢測時鐘信號。另外,為了增強 SATA 接口設備的擴展能力以及響應能力,協(xié)議還定義了特殊信號帶外信號(Out Of Band)以協(xié)助物理層進行上電初始化和復位操作。。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TP333.3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昆;;硬盤存儲新對決[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7年47期
2 陳煜;蔡偉;;合肥電視臺硬盤播出系統(tǒng)介紹[J];現代電視技術;2008年03期
3 呂伯奇;如何配置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J];西部廣播電視;2001年01期
4 李靜;;希捷引領硬盤市場 電子消費市場前景誘人[J];電信技術;2006年11期
5 靳生璽;;希捷回擊三星“閃存時代”來臨沒有根據[J];IT時代周刊;2005年22期
6 林進堯;;廣告播出系統(tǒng)的維護技巧[J];有線電視技術;2008年04期
7 韓宏;解析RAID硬盤存儲技術與應用[J];華南金融電腦;2004年07期
8 張燕;賈釗;張偉;;采用FPGA和DSP直接控制硬盤實現存儲控制的方法[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7年09期
9 王炳晨;;專為性能密集型應用而優(yōu)化 戴爾PowerVault MD1120[J];微電腦世界;2008年07期
10 王科峰;淺述RAID技術和硬盤存儲技術的發(fā)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龍幫強;王巍;;基于DSP的硬盤FAT32文件快速存儲[A];全國第4屆信號和智能信息處理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吳正煜;李衛(wèi)東;曹世恒;;DSA數字影像工作站的研制與應用[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符強;孟利民;;基于嵌入式系統(tǒng)的存儲接口的設計與實現[A];浙江省電子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左洪波;;LIS在檢驗科中的應用[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李非;邱天爽;遲戈;魏晶;;高速數據存儲在CT成像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A];2008年醫(yī)療儀器學術年會暨理事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孫宏海;李桂菊;李靜宇;;高速圖像長時間無損記錄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A];第九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Ⅱ[C];2011年
7 呂雁飛;陳學軒;崔斌;;基于閃存的數據庫性能評測與優(yōu)化分析[A];第26屆中國數據庫學術會議論文集(B輯)[C];2009年
8 邵安民;張玉云;趙風文;;海底地震數據記錄器[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四卷(油氣資源)[C];2003年
9 郭克榕;何錦池;汲升彪;尚峰;沈曉東;徐曉楓;;硬盤自動播出系統(tǒng)方案探討[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2年
10 陳川;肖儂;賴明澈;;Meteoric固態(tài)盤設計中的并行性策略研究[A];2010年第16屆全國信息存儲技術大會(IST2010)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霞;食鹽可將硬盤存儲空間增大6倍[N];科技日報;2011年
2 ;IDC:2009年全球硬盤存儲容量增長33%[N];網絡世界;2010年
3 蘇馳;固態(tài)硬盤改變企業(yè)存儲?[N];電腦報;2011年
4 仲健;固態(tài)硬盤新“甜蜜點”?[N];電腦報;2010年
5 霍光;移動硬盤 作戰(zhàn)需三項基本功[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6 迪文;2008:用你的手機當硬盤[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7 本報記者 王如晨;硬盤存儲芯片巨頭LSI密訪華為、中興[N];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霍光;西部數據發(fā)力企業(yè)級SATA市場[N];中國計算機報;2009年
9 杜菲;三星硬盤發(fā)力渠道 欲做行業(yè)領跑者[N];中國計算機報;2005年
10 黃光偉;希捷將被鯨吞?[N];電腦商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李博;固態(tài)硬盤寫效率及能耗優(yōu)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晶;強隔離操作系統(tǒng)的設備虛擬化[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3 李隆球;硬盤懸架窩點與撓臂的接觸力學行為及微動磨損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黃繼鵬;高速高可靠小型數字視頻存儲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年
5 羅東健;大規(guī)模存儲系統(tǒng)高可靠性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寇科男;SATA接口技術研究及設計[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許長庚;高速海量固態(tài)硬盤的實現[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杜銀霞;安全清除硬盤中殘留數據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2年
4 張明輝;多格式硬盤錄放器的軟件設計[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年
5 柯維劍;基于具有抗震功能的硬盤磁頭氣墊面的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6 朱鑫鵬;SATAⅡ設備端IP核的FPGA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袁飛;固態(tài)硬盤的研究與應用[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8 陳亮;基于NIOSⅡ內核的嵌入式硬盤存儲及顯示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9 季家東;硬盤納米間隙氣膜潤滑的新模型及其靜態(tài)特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年
10 呂衛(wèi)祥;基于SATA硬盤陣列的高速數據存取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78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suanjikexuelunwen/2678309.html